大私募VS小私募,買基金究竟選“大而強”還是“小而美”?

大私募VS小私募,買基金究竟選“大而強”還是“小而美”?

2019年以來,私募行業的頭部效應愈發顯著。據基金業協會最新報告披露,截至2020年末,證券私募總管理規模4。31萬億元,其中72家百億私募管理規模2。23萬億元,佔全行業管理規模的51。7%,即頭部私募的管理規模已佔行業半壁江山。

行業管理規模前五大的私募:高毅資產、景林資產、幻方量化、淡水泉投資、禮仁投資,合計管理規模逾7000億,佔全行業管理規模的16。79%。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用真金白銀投票給那些經歷時間驗證,長期業績亮眼,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的“千億私募天團”。

相較之下,中小私募則在逆水行舟,越來越難突圍。

那麼私募投資,是不是認準這些“千億私募天團”,只投他們就夠了呢?中小私募又有哪些獨特優勢?

買基金究竟選“大而強”還是“小而美”?

一、“千億私募天團”勝在業績的穩健性

“千億私募天團”最大的特點,或許也是最大的吸金點,就是其業績的穩健性。

這種穩健性體現在經過時間驗證的長期業績,經過管理規模考驗的團隊架構,以及與投資理念緊密繫結的私募品牌。

以高毅、景林、淡水泉、禮仁(高瓴)四家頭部股多私募為例,其在品牌、價值觀方法論、團隊架構等方面有著諸多共同點,這些或許就是“千億私募天團”的共同基因,也是吸引投資者的穩健性的由來。

一、長期業績澆鑄的私募品牌

以上四家頭部私募,歷史業績均經受住了時間和規模的考驗,衝過市場起伏,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建立起了品牌和口碑。

景林、高毅、淡水泉的基金經理,歷史上也出現過較大回撤,但投資人拿住了,淨值最終修復並再創新高。這樣的投資者教育能讓客戶不斷認可這些頭部機構。

私募品牌是和業績掛鉤的,長期業績優秀的管理人,沒有被市場波動消滅的管理人,越來越強大。而業績與規模循序漸進的背後,則是價值觀和團隊的力量。

二、長期業績的基礎是經過時間驗證的價值觀與方法論

景林、高毅、淡水泉、禮仁均選擇了一條經過時間驗證,長期能走通的路。景林的深度價值投研,淡水泉根植於基本面的逆向投資,高毅鄧曉峰的價值博弈,馮柳的弱者體系,禮仁看重的長期價值等等。

頭部私募投資理念彙總

大私募VS小私募,買基金究竟選“大而強”還是“小而美”?

頭部私募雖投資方法論有差異,但追本溯源,都是分享企業未來的價值增量,再以視角上或投研上的優勢在定價偏差中攫取超額。這是一條在海內外都經過時間驗證,長期一定能走通的二級市場投資路。

三、團隊作戰才能撐起千億規模

除了品牌、價值觀以外,頭部私募經過規模、時間考驗的團隊組織架構也是其重要基因。

高毅的平臺制,景林的多基金經理制,以及淡水泉趙軍,高瓴張磊透過公司價值觀、企業建制等方式進行投資理念的系統化複製和傳承。頭部私募普遍實現了個人到組織的賦能,構建了價值觀統一的具有戰鬥力的團隊。

總結以上,長期收益的穩健性可以說是投資者極為關注的要素。銀行理財產品以其較高的穩健性,吸收了大部分的居民財富。二級市場向來充滿波動,所以那些長期業績穩健性較高的頭部私募成了萬眾焦點,也成了吸金利器。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只投資這些“千億私募天團”就夠了嗎?中小私募真的就不用看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二、中小私募勝在彈性和爆發力

與頭部私募相比,中小私募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業績的彈性與爆發力。

這種業績彈性優勢來自兩方面:

1、中小私募能更好的兼顧中小盤個股

2、中小私募能更極致的體現價值投資的精選個股風格

一、中小私募能更好的兼顧中小盤個股

中小盤個股總籌碼與日成交額有限,單一個股很難容納大資金。我們假設有一隻規模500億的基金,基金經理發現了一隻非常好的小盤股,但考慮個股流動性只能買5億。那未來這隻個股即便真漲了100%,其對組合的貢獻也只有1%。而為了這1%的收益,基金公司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跟蹤,得不償失。所以多數大體量的基金會戰略性放棄中小盤股。

然而中小市值公司往往是牛股倍出的領域。因為所有的大市值公司,都是從中小市值公司成長起來的,而企業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正是投資中收益最為美妙的一段。

以美股為例,美股指數中標普500代表著大盤股,羅素2000代表著中小盤股。1979年到2020年的40多年時間裡,標普500指數實現了9。16%的年化回報,而羅素2000指數則實現了9。7%的年化回報。

大盤股本身就是犧牲了一部分的成長性換取了更高的穩定性,所以長期來看,中小盤股指數的收益會優於大盤股指數。中小私募由於規模不大,所以能夠重倉中小盤股,也願意去挖掘具備良好成長性的中小市值公司。這是中小私募的一大優勢。

二、中小私募能體現更極致的精選個股風格

巴菲特與伯克希爾哈薩維20%+的長期年化回報是無數投資者豔羨的物件。巴菲特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敢於重倉。1987年,伯克希爾動用其1/3的資金,重倉買入了可口可樂公司7%的股份,成為了價值投資史上的經典案例。

價值投資,精選個股的投資人,持倉集中度往往都很高。因為研究的越深,信心和信仰越足,就越要重倉來表達觀點。而中小私募則能更極致的體現這種價值投資,精選個股的風格。

一隻500億規模的基金,假如要用20%的倉位重倉一隻個股,就要買下100億籌碼,考慮到盤子、衝擊成本、流動性等問題,選股範圍有限。所以基金經理即便發現了好機會,有時也難以重倉表達觀點。

而對於中小私募來說,精選的個股,可能買入10億、20億就能達到目標倉位,更容易、也能更極致的去表達觀點,體現精選個股、敢於重倉的風格。

三、基金投資如高考,想好自己的答題策略

總結以上,我們看到大船有大船的穩,小船有小船的快。頭部的“千億私募天團”,有著經過週期、波動驗證的投資理念和實盤業績,也有著經受住規模、時間錘鍊的組織團隊,其業績的穩健性更強。

而中小私募,相對而言,有更強的業績彈性和爆發力。管理人可以從中小市值個股中挖掘那些有更強成長動能的牛股,也更容易去重倉、去表達觀點、去體現風格。那麼買基金究竟是選“大而強”的還是“小而美”的呢?

高考剛剛結束,多數人可能都有過高考的經歷。考試中往往有兩種題,一種是稍微用功、細心就能答對的必答題,另一種是有一定難度、拉開考生區分度的選答題或“拔高題”。必答題都答好,就能去個不錯的大學,但想去清北復交等一流名校,則一定要攻克“拔高題”。

對於私募基金投資者來說,選擇頭部私募天團,就有點像答必答題,瞭解了、選好了、有耐心、拿住了,就能把必答題都答對,以期得到一個還不錯的分數或長期回報。

但在此基礎上,投資者想再拿分,想實現更好的長期回報,就一定要做選答題,就是去挑選、投資中小私募。

選答題肯定是有難度的,投資者既要選得出也要拿得住,需要更加專業,更加堅強、堅持、耐心,給這些“小而美”的私募更多表現的機會。

其實“大而強”的私募也都是從“小而美”的狀態成長起來的,而對於投資者來說,這個成長的過程也正是收益非常美好的過程。

選大私募還是小私募,其實也是在成長性和穩健性間做權衡。而好買的投研目標,就是去幫大家降低選答題的難度,幫大家找到那些能長大的“小而美”的基金,找到未來的頭部私募,在與這些中小私募一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更好的長期回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