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個人碼新規東風,銀行狂推聚合收款碼

借個人碼新規東風,銀行狂推聚合收款碼

細則還未正式落地,關於收款碼的競爭已趨於白熱化,銀行已經在透過聚合支付收款碼開始了對商戶資源的爭奪。

撰文

|

張浩東

出品

|

支付百科

銀行發力聚合支付業務以來,一直將其視為銀行增長點最主要的渠道和入口,奈何佈局較晚,一直沒能佔據先機優勢。不過,259號文的釋出似乎讓銀行看到了希望。

條碼支付新規實際上並不會使個人收款碼使用受到太多限制。但銀行卻抓住了個人收款碼即將調整這一點,掀起了一輪聚合支付收款碼的營銷熱潮。

01

升級標準尚未明確

近日,有訊息稱自2022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支付寶的個人收款碼不得用於經營性收款,近4年的資料將被追查,一旦數額較大需按4。5%補稅,還要繳納滯納金和罰款。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已進行闢謠。 微信支付對此進行了迴應稱,根據財付通公司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和對新規的理解,3月1日之後,個人收款二維碼仍可繼續使用。  其中部分具備明顯經營行為的使用者需按照規定升級為經營收款碼,明顯經營行為的標準監管部門將會在近期公佈,平臺會在使用者升級前保留一段時間作為過渡期。 此外,根據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迴應來看,後續將會對符合升級標準的使用者傳送通知和提醒,如果沒有收到通知的,代表著使用者個人收款碼不會受到影響。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迴應中,升級標準成為了關鍵因素。

明顯經營行為的制定標準是近期市場關注的重點,無論如何,已經可以確定監管不會將微信支付、支付寶的個人收款碼一刀切,而是要保證絕大多數使用者的正常使用。 業內人士向「支付百科」表示,未來是否需要將個人收款碼升級為經營用收款碼,主要是取決於實際的收款金額,高於某一數額則會被認定為具有明顯經營行為。

目前,雖然監管尚未正式公佈個人收款碼的年收款總額上限,但隨著條碼支付新規的執行進入倒計時,這一數額和標準的最終確定應該會很快。

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通知的出臺,本意是為了防止個人收款碼與商用收款碼產生混淆,也能透過使用者的收款金額、交易次數等資料來降低風險,規範條碼支付行為。

02

銀行進行大力推廣

在條碼支付新規執行之前,銀行利用這一契機展開大力宣傳和推廣,把微信支付、支付寶的個人收款碼不得用於經營性收款作為營銷噱頭,吸引使用者辦理銀行的聚合收款碼。

移動支付初期,由於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發力較早,銀行並沒有分得太多蛋糕,錯過了佈局移動支付的最佳時機,但銀行方面又不捨得完全放棄,條碼支付新規的要求,讓銀行看到了打一場翻身仗的希望。 據「支付百科」瞭解,目前多家銀行紛紛加入了聚合收款碼的營銷佇列中,其中既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國有大行,也有城商銀行以及農商行,都打算從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手中搶奪一波商戶資源。

工商銀行常州分行、揚州分行均發表了相關文章,稱工商銀行e支付收款碼是專門為小微商戶打造的聚合支付收銀產品,還表示沒有營業執照的小微商戶,以個人身份證、工行借記卡等資訊就能入網申請。

建設銀行部分分行也發文表示,“龍e付聚合支付” 是建設銀行面向商戶推出的一大創新收款產品,整合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雲閃等多種二維碼收款方式,資金直接進入客戶繫結的建行賬戶,無需提現。 除了在公眾號等渠道宣傳,銀行工作人員也在朋友圈推廣,還背有指標,有的銀行人員一人背20個聚合收款碼任務。

對於銀行來說,此時進一步發力聚合收款碼業務,也是在趁著條碼支付新規的熱度儘可能擴大市場佔有率和規模。擁有了這些優質商戶資源,銀行可以靠日常經營真實結算形成穩定的資金沉澱,無論是開展營銷、增值還是其它金融服務,都有了很好的基礎資源。

借個人碼新規東風,銀行狂推聚合收款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