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一個獨角獸宣佈下調估值

2022,第一個獨角獸宣佈下調估值

新消費打響了下調估值的第一槍。

投資界-野性消費吧獲悉,3月9日,知名咖啡品牌TIMS中國宣佈再獲1。945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笛卡爾資本集團等機構投資人。令人驚訝的是,Tims還在公告中提到,“TIMS中國的合併前估值從16。88億美元調整至14 億美元”。至此,

2022年第一個公開降低估值的消費獨角獸出現了

Tim Hortons是一家比星巴克還要早的咖啡品牌。1964年,加拿大冰球運動員蒂姆·霍頓在街邊開了一家賣咖啡和甜甜圈的門店,此後迅速風靡北美。過去幾十年間,Tims經歷兩次股權變更,最終賣給了漢堡王——正是在後者的操盤下,TIMS中國成立,如今已在國內開出400多家店。如今率先下調估值,頗具風向標意味。

這可能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回顧2021上半年,新消費投資狂歡進入了最高潮——VC爭搶蘭州拉麵,咖啡爆款Manner、M stand呼嘯而來,投資人組團去長沙掃貨,烘焙店單店估值1個億,甚至麻辣燙、炸串、調味品、內衣……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消費公司都開始融資了。然而下半年,情況急轉直下,一切戛然而止。

喧囂褪去,新消費獨角獸的估值正在集體回落。

這一幕終於出現了

咖啡獨角獸宣佈下調估值,少了18億

我們先從TIMS中國的融資故事講起。

2020年5月,在中國咖啡市場跑了一年的TIMS中國拿到了騰訊的獨家戰略投資,以擴大公司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微信小程式等,從而加快其在中國的開店步伐。

2022,第一個獨角獸宣佈下調估值

不到一年的時間,TIMS中國再官宣一筆融資——2021年2月獲得由紅杉中國領投、騰訊增持、鐘鼎資本跟投的第二輪融資。彼時,這家起源於加拿大的咖啡品牌已經在中國10個一、二線城市開出了超150家咖啡館,聲勢浩蕩。

同年8月,在中國新消費一片熱火朝天之時,TIMS中國正籌備以SPAC的方式IPO的訊息流傳開來。據悉,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Silver Crest))與TIMS中國達成合並協議,TIMS中國包括債務在內的估值約為16。88億美元。

然而短短7個月時間,這一數字卻被直接拉低。

3月10日,TIMS中國和Silver Crest表示已經收到機構方的額外投資承諾。根據公告,這一筆融資由兩部分組成:其一,笛卡爾集團、餐飲品牌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RBI)和Silver Crest等機構投資人將透過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上市私募股權投資)的方式,在合併完成時投資高達 9450 萬美元。

與此同時,TIMS中國還與一家全球金融服務公司簽署了1億美元的股份認購承諾意向書。根據該融資機制,TIMS中國將有權在36個月的期限內向該機構出售最多1億美元普通股。至此,TIMS中國將累計獲得為1。945億美元的投資,約合人民幣超12億元。

但這一筆額外融資的代價是,

TIMS中國的合併前估值從16.88億美元調整至14億美元

。也就是說,TIMS中國的估值被拉低近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億元。如無意外,這將是國內第一個公開降低估值的新消費獨角獸。

此外,TIMS中國還取消了50%的Sponsor股份和認股權證,從而增加了選擇在合併完成時不贖回股份的Silver Crest股東的持股佔比;確認既定融資規模已經滿足了合併交易要求的最低融資金額;將合併的終止日期延長至2022年6月30日。這也意味著,TIMS中國在美的IPO程序或將再度延後。

“繼我們最近開出第410家門店之後,這些協議標誌著TIMS中國實現另一個重要里程碑。”TIMS中國董事會主席尤彼德(Peter Yu)在一份通報中指出,新融資承諾將為該公司未來五年業務規劃提供充足資金。

入華三年,開店400家

親歷中國新消費估值最狂熱時期

Tim Hortons創辦於1964年,早於1971年成立的星巴克。

故事由一位冰球運動員開啟。58年前,加拿大冰球巨星蒂姆·霍頓在漢密爾頓街邊開了一家店,取名“蒂姆·霍頓甜甜圈”,據說蒂姆·霍頓在剛開業時不僅賣甜甜圈和咖啡,還曾試圖經營漢堡生意。

最初,Tim Hortons主要為當地鋼鐵工人提供價格低廉的咖啡、烘焙和小食,咖啡只賣10美分1杯,定位十分親民。

蒂姆·霍頓在創業之前已經很有名氣,他曾在加拿大國家冰球聯盟擔任過24個賽季的防守隊員——而冰球,對於加拿大人來說可謂國寶級的存在。聰明的蒂姆·霍頓將這個元素融入了品牌當中,當時還在打冰球的他為自己選了一位合夥人,曾在海軍服役、退役後成為一名警官的Ron Joyce。

Ron Joyce曾回憶:“當我決定加入時,自己對甜甜圈和咖啡還一竅不通。但我仍然借了1萬加元,投入這項事業,同時儘快學習新知識。”此後,憑藉全加盟模式,他們二人將門店擴張到加油站、機場、社群等場景,並逐漸擴散到整個加拿大。

不幸的是,蒂姆·霍頓在1974年因車禍去世,Ron Joyce開始全面接手Tim Hortons咖啡連鎖集團的運營,可以說,正是Ron Joyce將Tim Hortons一手打造成加拿大著名品牌,創造了一個價值百億美元的咖啡帝國。

1996年,美國餐飲巨頭Wendy’s以4億美元的股票交易收購了Tim Hortons,自此這個加拿大國民咖啡品牌變成了一家美資控股企業。

但這遠沒有結束。2014年,Tim Hortons的股權又輾轉流至漢堡王手中,這是一筆11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要知道,當時漢堡王自己的市值也就114億美元,還是不顧一切拿下這個在北美地區隨處可見的咖啡品牌:到了2015年底,Tim Hortons在加拿大已經擁有了4413家門店,遠超星巴克。

隨後,Tim Hortons開始走上了全球擴張之路。在漢堡王母公司RBI以及它最大的運營商TFI的運作下,2019年2月,Tim Hortons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家店開在了上海人民廣場, TIMS中國是由RBI和笛卡爾資本集團設立的合資公司。

彼時,正值國內新消費融資瘋狂的時期,咖啡賽道更是炙手可熱。2019年5月,成立僅僅18個月的瑞幸咖啡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令人驚歎,

一時間幾乎投消費的VC/PE都湧入了咖啡賽道

儘管一年後瑞幸以造假收場,但國內咖啡賽道已經完成了市場教育階段,大家堅信一定會誕生屬於中國的星巴克。所以我們看到,瑞幸之後還有一隻又一隻咖啡獨角獸誕生——

Manner估值暴漲令人咋舌,M stand也被VC/PE爭搶火熱,上一輪融資估值輕鬆破40億元,還有被喜茶收入麾下的Seesaw,更別提來勢洶洶的三頓半

。那段時間,新消費的估值神話牽動著所有人神經。

而TIMS中國也加緊佈局。截至2022年年初,Tim Hortons在國內已有超過410家店,包括標準店、TIMS Go(優選店)、及少量主題店和TIMS Lab類的創意體驗型門店,中國CEO為盧永臣。這是一個更殘酷的市場,中國自有咖啡品牌扎堆成立,甚至一些意想不到的競爭對手,中國郵政、狗不理包子都走上了賣咖啡之路。

新消費估值集體回落

去年投不進的專案,開始鬆口了

那麼,TIMS中國為何降低了估值?

“這是一個非常合理且明智的舉措。因為他們透過SPAC 上市是最瞭解二級市場投資人的心態,在那裡核心還是看資料,因此TIMS中國這一次的

估值定價也較為合理

,幅度也並不大,僅相當於很多二級市場公司兩天的股票波動而已。”上海一位專注消費的投資人如此解讀,這背後也釋放著一個訊號——中國新消費公司的估值正在迴歸合理區間。

那場消費投資狂歡依然歷歷在目。前兩年,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都在找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VC/PE們對動輒百億、200億估值的熱門消費公司似乎也都見怪不怪。但颶風來襲,大家開始變得謹慎起來,一些存在巨大估值泡沫的消費專案漸漸地現出了原形,諸如泡泡瑪特、完美日記等新消費上市公司的股價回落,以及傳聞甚囂塵上的文和友、茶顏悅色等網紅專案的裁員、關店之震盪。

“他們的估值普遍虛高,大多數新消費公司都還沒有學會如何盈利。而現在,

靠估值泡沫的擊鼓傳花式遊戲已經終結

,那些助長這種不公允估值泡沫並催生出‘虛胖效應’的企業和投資人已經初嘗苦果。”北京某頭部本土PE機構的創始合夥人韓坤感慨頗深。

眼下,一場“去泡沫化”運動正在新消費圈上演。一年前,新消費品牌被瘋搶,但現在它們中的大多數甚至連投資機構的TS(Term Sheet,投資意向書)都拿不到。

滬上專注消費賽道的VC合夥人徐皓向投資界直言:“今年的新消費創業肯定不會像前兩年那麼瘋狂,線下的消費企業會繼續得到融資,但估值會更加合理,純線上的品牌將很難成功,或者基本上可以說‘不可能成功’。”

當新消費投資寒冬愈演愈烈,降低估值,拿到錢活下去成為了為數不多的選擇。“新消費企業要想在今天輕而易舉地拿到50億美元以上的估值,比較難了。但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於有一定積累的消費投資人來說,如今的行情更有利於他們拿到價效比高的專案。”

活躍在長三角的消費投資人高煒雲向投資界透露,他們近期正在密集接觸一家去年爆火但從未融過資的消費專案。去年市場正當火熱的時候,幾乎所有頭部VC甚至投行都曾主動上門遞過橄欖枝,但都未能成功。時隔半年消費投資江湖大變樣,“它現在的估值也沒那麼離譜,但目前我們還是在battle壓估值中”。

“儘管現在消費估值處在一個低點,但如果我們能用一個更低的價格買到一個更好的企業,那為什麼不去做呢?”高煒雲接著說。

一個共識是,消費投資正慢慢進入一個良性的區間,大家的心態都更加平和了。“創始人終於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業務本身和企業建設上,而不是天天都在跟投資人吹牛。”投資人亦如是,他們愈發客觀地認知到消費並非一個非常爆炸性的領域,同樣需要時間的積累。

在韓坤看來,這一次新消費估值迴歸到市場公允價值的過程,恰恰也是投資人專業含金量的一個迴歸,“還是那句話:

估值不等於市值,市值不等於價值

,時間是企業價值的稱重器,長期主義最終會取得勝利”。

喧囂褪去,新消費獨角獸的估值正在集體回落,甚至有投資人透露——大多數去年火熱的新消費專案,估值已經腰斬了。

(注:文中韓坤、徐皓、高煒云為化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