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欣賞的"骨灰級"基金經理減倉了…

今天的文章稍微有點長,3000多字,但是,我相信如果你耐下性子認真看完,一定會有所收穫。

這兩天在翻看我跟蹤關注的基金,發現,我非常欣賞的一位基金經理的基金減倉了,他就是董承非的興全趨勢。

從基金的資產配置來看,其目前的倉位已由2020年6月30日的89。92%下降到2020年底的79。63%,下降了10%左右。

雖然並沒有大規模擇時,但是,隨著市場不斷上漲,資深老將董承非顯然感受到了一絲風險。

並且,他還在基金的年報中指出:

儘管如此,基民卻是熱度不減,隨著淨值不斷上漲,基民的規模也呈不斷擴大之勢。

在我們整理的基金投資課程裡,我建議剛入市的基民,看的第一篇文章就是:

文中,我指出了基民賠錢的兩個最重要的原因,一是高位追漲;一是頻繁交易(短持)。

“高位追漲”是人性,越是上漲,越是有更多資金往裡衝,大部分投資者都是在身邊的賺錢效應的帶動下,開始買入基金。

這樣的結果就是大部分基民的加倉方式呈現出“倒三角”的方式,即:漲得越高,買得越多。這樣的買入方式是基民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舉個例子。

我欣賞的"骨灰級"基金經理減倉了…

你按照淨值越高越加倉的方式,投了四筆。成本合計是14000,此時,持有金額是16000,共賺了2000塊錢。

那麼,這2000塊錢是怎麼賺呢?

第一筆,淨值從1到1。6,份額1000,賺了600

第二筆,淨值從1。2到1。6,份額2000,賺了800

第三筆,淨值從1。4到1。6,份額3000,賺了600

如果一旦轉頭下跌,會怎麼樣呢?

我們假設,該只基金從1。6下跌到1。4,那麼,份額是10000,此時基金的持有金額為14000,下跌了2000元。一把就把之前賺的都跌完了。

為什麼?

因為上漲是從低基數往上漲,下跌時的基數卻是16000。就好像從100元,跌到50元,下跌了50%,可從50元漲到100元卻需要翻倍才可以,因為基數不同。

實際上,上漲是風險的不斷積聚,下跌是風險的釋放,而不是相反。這種理念希望關注我的小夥伴能夠建立起來。

近期,有個基金業的大新聞又上了熱搜,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暫停申購,同日,易方達還發布了中小盤分紅的公告,分紅方案為每10份基金份額分紅9元。

這個動作至少透露出以下訊號:

隨著資金的不斷湧入,張坤很難在當下的市場中找到在他能力圈範圍內的價效比高的投資品種,因為,資金湧入,如果沒有建倉,持有大量現金就會攤薄基金的持倉收益。

因此,他選擇了閉門謝客,同時還進行了分紅,這也相當於給基金作了個止盈的操作。

而隨著最近白酒股的不斷下挫,對於張坤,近期也是質疑聲不斷,有些基民的發言,可以說是相當難聽。

隨手截幾個:

我欣賞的"骨灰級"基金經理減倉了…

我欣賞的"骨灰級"基金經理減倉了…

我欣賞的"骨灰級"基金經理減倉了…

從這些評論至少看出以下幾點:

一、部分散戶的功利心較重。漲了就誇,跌了就罵。

二、部分散戶對於其買入的基金並沒有正確的認知,對於未來可能的風險沒有正確預期。

對於基民如何買基金,張坤本人其實給過三點建議,他建議投資人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這個管理人的投資體系是否自洽?

第二,這個管理人的投資體系是否穩定?

第三,我的投資體系和價值觀是否與這個管理人的投資體系和價值觀匹配?

就我個人而言,主要從定性和定量兩個維度來分析一隻基金。

定量方面:

一、基金的歷史業績。

業績情況,和同類同期的基金對比情況。看淨值曲線,淨值是否不斷創新高。

二、業績的穩定情況。

這一點,我主要看淨值不斷創新高所經歷的時間,管理過程中對回撤的控制如何。如果回撤太大,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創新高,持有體驗差,也可能拿不住。

一般來說,基金經理控制回撤的方式主要三種:

一是擇時。絕大部分基金經理是不擇時的,或者說不做大幅度擇時。從這次張坤被“圍毆”的事件,我們也可以側面看出,由於排名、輿論的壓力,在擇時這塊,基金經理其實是非常被動的。

試想,在一個不斷上漲的趨勢中,基金經理如果突然擇時,降低倉位,導致基金業績跑輸同類,那麼他將揹負著巨大的壓力。

大家都跌還好,大家都漲得好好的,就你另類,去做擇時,導致跑輸,會立刻導致基民的不理解、甚至謾罵和贖回。

下跌趨勢中同理。

與基金經理不喜歡擇時相應的,基民卻很喜歡擇時,且一般都是錯誤擇時,短期擇時。即:淨值越上漲,風險越集聚,買得越多。

此時,隨著規模不斷擴大,如果基金經理降低倉位,就會導致大量資金閒置。

以老將朱少醒為例,他基本是完全放棄擇時的。而始終保持9成以上倉位勢必導致其歷史回撤較大。以下是成立時間差不多的富國天惠和興全趨勢的風險指標對比圖:

二是行業均衡。

行業的配置涉及到能力圈的問題,絕大部分基金經理都只能在自己的能力圈選股。隨著經驗和閱歷的沉澱,可能不斷擴大能力圈。

一般來說,歷經了多次牛熊的老將傾向於行業均衡。單個行業佔比太大,勢必加大基金淨值的波動。從易方達中小盤這幾天的淨值波動也能看出來。

但是,正如張坤所言,在買該只基金之前,你就應該瞭解其投資體系和價值觀,再看看自己的理念是否與之相匹配。

而不是一下跌就開罵。

說實話,如果是白酒抱團瓦解,這才哪兒跟哪兒。有人要問了,抱團瓦解了嗎?這種事,誰也無法預測,只有事後看才知道。

三是個股均衡。

這個主要看指標:前十大持倉的集中度。集中度較低的基金利於回撤的控制,但是集中和分散,永遠見仁見智。

大咖段永平就曾經說過,“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絕對的集中”。因此,能攬瓷器活的基金經理集中持股有利於提高收益,如果確定性不高,那就應該透過分散來降低迴撤。

定性方面,就是要透過基金經理的訪談、直播或者公開路演以及基金合同中基金經理對市場的看法等內容,來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體系,與自己的投資三觀是否一致,與其持倉是否匹配。他是否做到了知行合一。

前兩天看到的對於張坤的各種圍攻,說實話,還挺感慨的。忘了某投資大神說過,投資中要知道哪些是變化的,哪些是不變的,我們要善於把握投資中那些不變的東西。

而不變的東西有哪些呢?

一、人性的貪婪、恐懼、急功近利(短視)是投資中永遠不變的東西。穩定情緒、正確認識市場先生,都是在教我們要正確認識市場的波動,克服人性的弱點。

二、堅持價值投資,永遠是長期活在市場的不二選擇!

而逆向投資,還有近幾年有人提出的價值投機(識別價值,等到趨勢形成,在右側介入,被認為可以避免逆向過程不斷下跌的煎熬),這些都只是表象,其背後更深刻的原理其實是價值投資,也即:從一個長時間的維度,去投資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標的。

逆向投資只是表象,背後原理是價值投資。

這一點是昨晚我和另一個博主在散步聊天時說到的。

今天聽喜馬拉雅,段永平的語錄,剛好也有相同的認知。

問:除了網易這一次極其成功的逆向投資外,您後續為何更多的“求穩”於茅臺、蘋果?

段永平:我從來沒認為我投網易是逆向投資,我投蘋果或茅臺也不是為求穩。我投資的標準非常簡單,就是在我自己能理解的範圍內找長期回報較高的公司去持有。

而價值投資者常常表現出來是逆向投資,例如,巴菲特在2008年的大危機中用桶接那些便宜的股票。例如,2018年我們的大舉買入。

為什麼強調逆向是表象,背後是價值投資?

因為,這幾天,我看到有一些基民開始高舉逆向的旗幟,大膽介入白酒板塊。而這種逆向就是為了逆向而逆向?

這又怎麼理解呢?一句話解釋就是:一切不以“價值投資”為導向的逆向,就屬於“為了逆向而逆向”的範疇。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一是基本面已經爛掉的公司,瘋狂下跌,這時候你來抄底,並謂之“我這是在逆向投資”;

還是一種就是已經存在明顯估值泡沫的情況下,稍有回撥,你便開始買入,謂之“逆向”。

第一種主要針對股民,而第二種則是新手基民常犯的錯誤。

因此,在這裡,我也鄭重地提醒那些,在剛回調就加倉那些前期漲幅巨大,抱團嚴重板塊的小夥伴,這種逆向,可不算價值投資。倒是有點飛蛾撲火的感覺。

既然說到價值投資就不得不提“估值”,這兩年,基金抱團嚴重,消費尤其是白酒,新能源車等板塊拼命漲,估值早就過了高估期,進入泡泡期,伴隨而來,又是很多的“估值無用論”。

關於估值,我比較認同這八個字“估值為底,情緒為頂”。底有支撐,情緒卻難以量化。

關於估值,我最近看了一篇好文章,分享給大家。陳嘉禾的:《市場為什麼總對我們說“估值不重要”》,百度搜索即可。

看完以後,相信你對估值會有新的認識。

人們都說投資是認知的變現。真心祝願大家每一個認知,都use other’s money,賺自己的錢,而不是每一個認知都要靠錢買來。

That’s all。

新增關注的和新手投資者,建議有空多閱讀我們整理的《基金投資課程》(見二條)。

如覺有價值,請不吝你的點贊和轉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