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IPO!三年淨虧21億的喜馬拉雅該何去何從?| 財智觀察

對上市傳聞“否認三連”的喜馬拉雅終於改口了。

5月1日,長音訊行業獨角獸喜馬拉雅正式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計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和中金為聯席承銷商,並獲得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的戰略投資。

赴美IPO!三年淨虧21億的喜馬拉雅該何去何從?| 財智觀察

線上音訊龍頭大佬

還有3個月,喜馬拉雅就要迎來它10歲生日。作為國內頂流線上音訊平臺,喜馬拉雅彙集了有聲小說,有聲讀物,有聲書,兒童睡前故事,相聲小品,鬼故事等數億條音訊,形成PGC+UGC+PUGC的多元內容生產模式,目前使用者超6億。

赴美IPO!三年淨虧21億的喜馬拉雅該何去何從?| 財智觀察

圖源:網際網路

眾所周知,長音訊賽道經過5年廝殺,逐漸形成喜馬拉雅、荔枝、蜻蜓三足鼎立的局面。當線上音訊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喜馬拉雅“線上音訊第一股”的呼聲是最高的,但最後卻被荔枝FM搶先一步。

儘管如此,根據《2020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喜馬拉雅以近69%的使用者滲透率穩坐第一梯隊,成為長音賽道中老大。要知道,荔枝與蜻蜓FM的使用者滲透率僅為25。1%。

此外,招股書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喜馬拉雅全場景月活使用者達到2。5億,包括移動端月活1。04億和IoT及其他開放平臺使用者1。46億。

赴美IPO!三年淨虧21億的喜馬拉雅該何去何從?| 財智觀察

三年虧損21億元,深陷“變現”、“版權”困境

根據招股書中的財務資料,2020年喜馬拉雅總營收為人民幣40。5億元,同比增長超50%。2019年營收為26。8億元,同比增長超85%,2018年總營收為14。8億。雖然營收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但增速明顯放緩。

與此同時,喜馬拉雅卻在持續虧錢,2018年至2020年,淨虧損分別為7。74億元、7。73億元、6。05億元,三年虧損超21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的淨虧損也達2。7億元。

對於虧損問題,喜馬拉雅創始人餘建軍卻一直很“樂觀”,稱:喜馬拉雅沒有任何面向資本的壓力,也基本沒有投資人逼著上市。並表示主流內容免費將是常態。做好內容,盈利不忙。

事實上,盈利難的問題一直是困擾線上音訊行業的一個“魔咒”

。同樣跟喜馬拉雅面臨虧損困的,還有線上音訊第一股”荔枝。據悉,荔枝自2019年上市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直到今年才開始實現季度盈利。

然而,導致線上音訊的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營收結構單一、擴張燒錢以及版權侵權之困。而對於喜馬拉雅來說,後兩點原因則更為明顯。

從喜馬拉雅近幾年來發展來看,“燒錢擴張”是關鍵詞。招股書顯示,2020年喜馬營銷費用達16。8億元,同比增長28。6%,是研發費用與行政費用之和的近兩倍,比“線上音訊第一股”荔枝同年營銷費用多16倍。值得一提的是,喜馬拉雅今年的營銷費用高達24。35億元,直逼網易旗下上市公司網易有道。

赴美IPO!三年淨虧21億的喜馬拉雅該何去何從?| 財智觀察

圖源:剁椒互娛

或許,不差錢的喜馬拉雅正在走燒錢補貼換增長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據相關資料統計,2018至今,喜馬拉雅的月活從7300萬增長到了2。5億。但有專家分析,若使用者增長的內生驅動力不是平臺上的音訊內容而是鉅額營銷的話,喜馬拉雅的虧損可能會持續。

此外,喜馬拉雅還飽受版權之困。

2018年,喜馬拉雅侵權曾鵬宇的作品《世上有課後悔藥》被推上風口浪尖。據曾鵬宇稱,喜馬拉雅未經自己和出版社同意就將該作品以有聲書形式在平臺上線。

赴美IPO!三年淨虧21億的喜馬拉雅該何去何從?| 財智觀察

圖源:網際網路

值得注意的是,財智無界登入天眼查發現,喜馬拉雅侵害作品資訊網路傳播權糾紛案件已達上千條。其中,騰訊、愛奇藝等均因侵權向喜馬拉雅提起過訴訟。此外,還有蔡春豬、唐小飯、張瑤等知名作家、編劇和IP持有方也都曾向喜馬拉雅提起過訴訟。

知識版權的問題最大的影響是會讓原創者失去創作動力,導致使用者難以獲取優質內容。而對於秉承著以免費優質內容吸引使用者為理念的喜馬拉雅來說,版權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赴美IPO!三年淨虧21億的喜馬拉雅該何去何從?| 財智觀察

不斷探索多元變現,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或成關鍵?

深知線上音訊賽道的變現難困局,喜馬拉雅很早就開始探索多元變現,致力於構建自己的智慧生態圈。

赴美IPO!三年淨虧21億的喜馬拉雅該何去何從?| 財智觀察

圖源:網際網路

喜馬拉雅在2017年推出了智慧音箱“小雅”,向人工智慧領域邁出了第一步。此後,開始從智慧家居、智慧音箱、智慧穿戴等硬體終端入手。

由於品牌、產品技術和價效比等劣勢,“小雅”出師不利。《中國智慧音箱零售市場月度追蹤》報告指出,2020年第三季度,96%的市場份額被百度、阿里、小米三家瓜分。

然而,喜馬拉雅的野心遠不止於此,除了智慧音箱等業務外,還將業務伸到了車聯網領域,目前已與包括華為、阿里、百度等網際網路大廠達成合作。同時,喜馬拉雅的內容已被60多家車企植入。據悉,喜馬拉雅的物聯網及車載裝置MAU在2021年第一季度近5千萬,並穩定上升趨勢。

而根據喜馬拉雅剛遞交的招股書可知,喜馬拉雅接下來的重點將放在物聯網和車聯網兩個方向,透過內容生態撬開物聯網布局,從全場景生態角度出發尋找新增長點。

寫在最後

喜馬拉雅雖然已提請上市,但仍處於一個“燒錢”發展階段,最大的痛點是缺乏造血能力。若不解決版權問題導致創作者流失的現象,喜馬拉雅是很難有勝算的。

此番赴美上市如若成功,喜馬拉雅將進一步穩固自己行業老大地位。但榮光過後,喜馬拉雅更應該思考的或許是,如何提升自己的造血能力,如何讓所處的長音訊賽道給市場更多的想象空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