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營銷費用近10億,增收不增利,“認養一頭牛”後面的故事不好講|...

近日,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認養一頭牛”)披露招股書,擬赴上交所主機板上市募資18。51億元,主要用於牧場建設專案、品牌建設營銷推廣專案等。

創立於2014年的認養一頭牛,主要專注於乳製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包括多款式純牛奶、酸奶、奶粉、乳酪等乳製品及生牛乳。與其他乳製品公司不同的是,認養一頭牛走是透過講故事,靠“認養模式”出圈走紅。但鈦媒體App翻閱招股書發現,招股書中並未提及關於“認養模式”的內容細節。此外,其廣告曾宣傳“五好養牛,每天的伙食費約80元”,但根據其採購成本及奶牛存欄量計算,

每頭奶牛每天的伙食費不超過10元

增收不增利,原材料價格影響毛利率下滑

2019年至2021年,認養一頭牛的營收從8。65億元、16。50億元逐步提升到25。6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已高達72。27%。成立6年的認養一頭牛,目前營收規模在A股中已達到僅次於伊利股份、光明乳業、新乳業與三元股份的地位。

從銷售收入和銷量來看,純牛奶與酸奶的銷量最高。公司收入主要來自於純牛奶、酸奶、奶粉等乳製品以及生牛乳,這些產品營收佔比在報告期內都超過90%,分別為96。93%、95。60%和 97。59%。

利潤方面,2019-20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8億元、1。45億元、1。40億元,歸母淨利潤與營收的呈現相反的增長趨勢。尤其是2021年營收實現同比增長55。52%的情況下,淨利潤卻同比下滑了3%。對此,認養一頭牛表示,主要由於原材料生牛乳、玉米、豆粕等市場價格當年有所上升,導致公司毛利率下降。以生牛乳為例,其採購單價從3。97元/千克增長至4。76元/千克,

增收不增利

談及成本,不禁讓消費者想起公司早期曾宣稱“一頭奶牛每天伙食費標準高達80元”。但實情如何呢?招股書披露,2021年,公司的玉米類飼料與豆粕類飼料的採購總金額分別高達1。56億元、4993。73萬元。若按照公司奶牛存欄量超過6萬頭來推算的話,每一頭奶頭每天所需的伙食費約9。41元,不足10元,加上其他飼料成本,與所宣稱的80元/天的伙食標準也有很大的差距。

從奶源來看,認養一頭牛的自主奶源與外採奶源的比例接近五五開。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外採生牛乳的金額分別為1。09億元、2。10億元與4。11億元,與對應每年的平均採購單價相比,可計算出公司的外採數量分別為2。74萬噸、5。22萬噸與8。63萬噸。然而,2019年至2021年,公司所產純牛奶及酸奶的總產量之和分別為5。14萬噸、12。19萬噸與17。41萬噸。這進一步可推算出,對應期內公司的外採奶源比例分別為53。34%、42。84%與49。57%。

在自建牧場方面,截止目前,公司已在河北、黑龍江等地相繼建立了 7 座現代化奶牛牧場,其中 5 座為公司自有牧場,2 座聯合運營牧場,奶牛存欄數超 6 萬頭。公司所宣稱按照“五好”標準精心培育的“五好”奶牛提供的生牛乳只能滿足生產所需的一半。

國內乳製品品牌產品及業務較為相近,競爭激烈。在銷售渠道方面,與伊利股份、光明乳業等乳製品巨頭採用KA商超、便利店等線下渠道不同的是,認養一頭牛將電商線上渠道作為主打渠道。

公司成立初期,認養一頭牛就與吳曉波頻道、丁香醫生、十點讀書等自媒體KOL合作,隨後還拓展了抖音、微博、B站、小紅書等平臺,透過內容營銷的方式吸引年輕群體,還入駐頭部主播直播間進行帶貨,並與喜茶、康師傅等品牌跨界聯名。

自2019年至2021年,線上銷售模式為公司帶來的收入分別為5。28億元、12。46億元以及19。51億元,佔營收比重分別為 62。30%、77。50%和 77。67%。

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自2019年至2021年,認養一頭牛的銷售費用分別高達:1。94億元、3。03億元及4。83億元,佔據當年營收的比例分別達到22%、18%和19%,三年銷售費用累計約9。8億元,將近10億。其中,營銷推廣費用也由2019年的7113萬元持續上漲至2021年的4。14億元,佔銷售費用比重也從36。63%躍升至85。73%,呈現出翻倍的增長。

不過,與瘋狂增長的營銷費用相比,公司的研發費用少得可憐。報告期內,認養一頭牛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61。39萬元和687。13萬元,近兩年

原材料價格影響毛利率下滑

除了高銷售費用、低研發外,

採購費用由1.09億元增長至4.11億元

在2019年以前,認養一頭牛並未實現自主經營,直到20220年10月,公司在山東臨沂的自主生產基地完工投產,直至去年12月31日,其生產才能滿足公司的生產需求。因此,從2016年成立至去年,公司主要依靠外協加工來生產產品。從產品品類來看,外協加工模式主要應用於純牛奶、酸奶、奶粉等產品的生產。認養一頭牛向合作的加工商發出原材料後,外協加工商根據公司要求將其加工成產品,並收取一定的加工費。

從2019年至2021年,外協加工的前五大外協廠商包括:光明乳業、君樂寶、中墾華山乳業、貝因美等。其中,光明乳業與君樂寶連續三年都穩居前三大外協加工廠商。光明乳業佔比最高,超過50%,超過其他四家廠商之和。近三年,外協加工費用的最高峰出現在2020年,曾一度高達1。33億元。到2021年才小幅回落至8193萬元。由此可見,儘管認養一頭牛對外協廠商的依賴程度有輕微減退的趨勢,但依然透露出公司自身產能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認養一頭牛在成立初期,曾試圖以“認養模式”走出品牌差異化。

關於“認養模式”的說法,是來源於創始人徐曉波的一個想法。2012年,徐曉波給兒子從香港購買奶粉回內地,但由於不瞭解限購令被海關質詢4小時。這一經歷,讓徐曉波走上建立牛奶品牌的道路。成立初期,認養一頭牛打出了“奶牛養得好,牛奶才會好”的口號,提出“認養”概念——認養一頭牛,獲得好奶源。 然而,這種認養模式並未在招股書中得到詳細清晰的解釋。

公司提出的認養模式發端於2020年。當年5月,認養一頭牛對外公開的“認養模式”,包括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是雲認養,消費者可透過淘寶和微信小程式遊戲,體驗雲養牛樂趣。第二層級是聯名認養,是公司聯合吳曉波頻道、敦煌IP等推出的IP聯名卡,消費者可以透過購買季卡、年卡等獲得聯名認養權,定期享受產品送貨上門和育兒指南等服務。第三層級是實名認養,即成為養牛合夥人,可在專供牧場提前一年預定牛奶,給奶牛取名字、獲得奶牛的照片和生長資料等。在養牛合夥人當中,公司還設定了三個等級,使用者要成為養牛人需先購買指定商品,成為養牛紅人後,才活得銷售佣金和邀請獎勵。等級越高的養牛人,他們獲得的銷售佣金和邀請比例也越高。從這一認養模式可見,公司試圖透過這種方式來深度繫結消費者。但這一模式,離真正的“認養一頭牛並飲用其奶源”的宣傳相差甚遠。

三年銷售費用累計近10億,研發佔比不足1%

在所有消費品中,食品安全問題是備受關注的焦點。對於認養一頭牛這種新乳製品品牌而言,把握好品控,帶給消費者安全的體驗,比一切營銷推廣更重要。

但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鈦媒體APP發現,關於認養一頭牛的投訴條數多達124條。其中,大部分投訴內容均與牛奶品質不良相關。有消費者投訴飲用過後身體出現不適反應,並在牛奶中發現發黴異物等現象。

食品頻繁出現變質問題,很多情況下,這一現象與公司的庫存壓力有一定關係。

招股書中顯示,2019-2021年,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高達1。07億元、2。88億元和4。52億元。同時,對應的存貨週轉次數也由此前的6。99次/年降至4。97次/年。

官方對此表示,存貨餘額的逐年增長、週轉率下降,主要在於保障業務需要、擴大原材料採購,並增加了以乳製品為主的庫存商品備貨規模。

對於消費品牌而言,產品質量與口碑是影響公司品牌力的重要因素。從公司長遠發展來看,在牛奶品質方面,認養一頭牛需要加大把控和監管力度,對奶源的安全進行追溯和考察,並加大在研發、品控等環節的投入力度,而非單一高度地依賴線上營銷推廣。

三年銷售費用累計近10億,研發佔比不足1%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