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有位大佬“痛失”365億美刀

無奈,有位大佬“痛失”365億美刀

文 | 韓希言

許多年之後,當賈躍亭看到Lucid如今超過800億美元的市值時,一定會想到自己無奈捨棄其40%股權的那一天。

如果那天他能守住這些股份,可能現在早就還完債回國了。近日,在美股市場上,這家電動車新秀迎來其高光時刻,市值經過幾輪調整後仍高達893億美元,穩居全球車企市值前十。關鍵的是,Lucid上市還不到4個月時間。

Lucid與賈躍亭淵源極深。賈躍亭與樂視曾是Lucid最大股東,持股一度接近40%,在Lucid市值最高點時,這是一筆價值365億美元的資產。但可惜,在賈躍亭破產重組方案中,Lucid股權被轉讓給第三方公司。

Lucid的在資本市場上的“瘋狂”,是新能源汽車行業今年縮影之一。一位從業者對鉛筆道表示,當特斯拉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時候,新能源汽車的想象空間再度延展。“每家企業都號稱有千億萬億的前景。”

但市場也需要為潛在的波動做好準備。“比如缺芯這個外部因素已經影響到所有汽車製造商,包括蔚來、理想汽車都已經下調第三季度的汽車交付指導。而且在未來不短的時間內,這個問題也無法解決。”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有權威信源的公開資訊,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賈躍亭“痛失”365億美元

2021已入冬,不過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沒到收官的時候,熱鬧依舊。

據國外媒體此前報道,截至當地時間週三(11月17日)美股收盤,Lucid集團市值超過福特汽車,成為全球第八大最具價值汽車製造商。

上週五(11月19日)美股收盤後,Lucid的股價雖然有所變動,排名也再度被長城汽車超過,但市值仍高達893億美元,穩居全球車企市值前十。重要的是,取得這個成績的Lucid上市還不到4個月。在117天時間裡,Lucid的股價從25。24美元漲到最高峰的55。52美元,漲幅高達120%。

在分析師的解讀中,Lucid市值暴漲源於該公司宣稱其第三季度的汽車預訂量增至1。3萬臺,並有信心在2022年生產2萬臺即將推出的Lucid Air轎車。

是的,Lucid與它的前輩們一樣,直至上市也沒能實現量產。甚至Lucid在今年9月才開始生產,並於10月31日才開始向客戶有限交付其首款電動汽車。

無奈,有位大佬“痛失”365億美刀

lucid air

被外媒稱為 特斯拉“模仿者”和“有力競爭對手”的Lucid成立於2007年。其創始人為兩位華人,分別是特斯拉公司前任電池研發主管謝家鵬和甲骨文公司前任中層溫世銘,現任CEO Rawlinson 為Model S前首席工程師。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起初名為Atieva(取自“電動汽車應用領域先進技術”縮寫)。公司最初為中國電動客車製造電池,後來研發電動汽車。

Lucid創立之初,曾與很多中國資本結緣。公開資料顯示在IPO之前,Lucid已完成了5輪融資。

2014年1月,北汽1億美元參投Lucid Motors C輪融資,持股25。02%,是Lucid Motors第一大股東。同年7月,賈躍亭曾以個人名義向Lucid投2億美元,成第二大股東。2015年北汽將所持股份轉給賈躍亭,賈躍亭成為Lucid Motors最大股東,持股一度接近40%。

但是,隨著樂視生態危機爆發,賈躍亭遠走美國,他本人也陷入債務纏身的局面。2019年12月,在他的破產重組方案公佈後,關於是否持有Lucid股權,賈躍亭也曾被追問過。他表示,Lucid是樂視控股以公司名義投資的公司,他個人此前就沒有任何處理權,而且目前Lucid股權也已經轉讓給了第三方公司,目前他個人並不持有該公司任何股權。

在接受聽證的時候,賈躍亭的債務處理小組也表示Le Sour(Lucid股權持有方)持有的資產絕大部分已經用於抵樂視控股債務。另外,在Lucid的上市招股書中,賈躍亭與樂視也確實不見蹤影。

如果賈躍亭能夠守住Lucid股權的話,這將是一筆最多價值365億美元的資產,想要還清他那50億美元的負債毫無壓力,“下週回國”也不會只存在段子裡。

可惜沒有如果。

賈躍亭之後,接棒Lucid是來自中東的資本。2018年9月,沙烏地阿拉伯主權基金“公共投資基金”(簡稱PIF)耗資超10億美元投資Lucid,並獲得多數股份。

據SEC披露的檔案顯示,截至三季度末,PIF持有Lucid 62。7%的股份,持股份額約10。15億股。截至本週四美股收盤,PIF投資Lucid已浮盈超464億美元。

找到“下一個特斯拉”

無論是現實中,還是資本市場上,2021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都遠超想象。

Lucid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在Lucid之前還有美國首家造出電動皮卡的電動汽車製造商Rivian。Rivian被視為特斯拉最大勁敵,上市一週後,在資本市場上一度創造致富神話。

在Lucid市值暴漲前一天(11月16日),Rivian美股收盤漲15。16%,股價報收172。01美元,連續5個交易日上漲,彼時市值為1467億美元,一舉超越德國大眾汽車(931。89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三大的車企(現已回落),僅次於特斯拉和豐田。較一週前IPO市值,上漲了120%。作為一家還未實現批次交付的汽車公司,Rivian已交付的車輛只有千輛左右。

無奈,有位大佬“痛失”365億美刀

Rivian RT1

新能源汽車當下的市值邏輯,不少投資者和業內人士都表示“看不懂”。

就連馬斯克也曾專門發推文,似乎在“諷刺”兩家新上市電動汽車企業的高估值。他寫道 :“有沒有可能創辦一家電動汽車公司,在未交付任何汽車的情況下估值低於10億美元!?”

資料集團Edmunds的分析師Jessica Caldwell稱這些新公司的估值都是“值得懷疑”的。她說:“特斯拉讓很多投資者發了財,現在每個人都想參與電動汽車領域的下一個大事件。但是不幸的是,像特斯拉這樣的公司並不經常出現,Rivian和Lucid的估值與現有的電動汽車公司相比,還存在很大問題。”

國內一位汽車行業研究人員薛勇(化名)也對鉛筆道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在他看來,今年新能源行業格外熱鬧,尤其當特斯拉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時候,新能源汽車的想象空間再度延展。“創業者、投資者們都有了新的故事可以講,特斯拉重構新能源估值邏輯,每家從業企業都號稱千億、萬億的前景。”

新能源車企能夠創造的“未來”到底有多大,沒有哪個人能夠說清楚。但每一個想要賺錢的創業者與投資人都清楚,他們需要找到下一個“特斯拉”。

據《中國證券報》統計,3971份主動偏股型基金三季報中,“新能源”三個字被2105只基金提及。有一個真實性存疑的段子寫道:過去重倉白酒、醫藥的百億級基金們,紛紛調倉大換血,開始配置新能源、半導體。

如今,國內上百家新勢力車企中,最終脫穎而出的僅有十家左右,而現階段活得最好仍當屬“蔚小理”三家。此外,第二梯隊中的哪吒、威馬、零跑、合眾等造車品牌也在沿著“蔚小理”的路徑跑步上市。

“資本市場也給了國內造車品牌信心。”薛勇說道。

近期有知情人士透露,哪吒汽車正在進行一輪新的融資,數額至少在8億美元,最高募資額可達10億美元(或等額人民幣)。並且,這一輪融資在360集團領投的40億元D1輪融資後,在香港IPO之前,是哪吒汽車的Pre-IPO輪融資。

此外,零跑汽車與合眾新能源汽車也幾乎在同一時期出現IPO的傳聞,上市地點均是香港,也都計劃募資10億美元。

第一要務是活下去

“今天應該說是天時、地利、人和,方方面面都具備了加速電動化的條件。”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近日在紅杉數字科技全球領袖峰會上上如是表示。

在他估計,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會遠超想象。到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可以高達35%,遠遠超過原來的總規劃。“未來綠色出行的大勢不可逆轉,而且步伐越走越快。”

不過,機會和挑戰是並存的。王傳福還預測:隨著市場的優勝劣汰,經過不斷淘汰,最後可能只剩下三五家。

造車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Rivian上市大漲之後,馬斯克在推特上表示,“可能有數百家汽車創業公司,但特斯拉卻是過去100年唯一一家能夠實現量產規模和正向現金流的企業。我希望(Rivian)也能做到提高產量和現金流平衡。這才是真正的考驗。”但實際上,特斯拉也是直到去年才實現全年盈利。

和前幾年的特斯拉一樣,Rivian面臨著嚴重的產能瓶頸。無法交付,就無法獲得現金流。公司預計今年只能交付1200輛,按照目前的產能狀況,Rivian產能到2024年達到15萬輛。Rivian迫切需要尋找和建設第二家組裝廠,提升自己的產能。

同樣急於交付的還有Lucid。當地時間上週二(11月16日),Lucid 的CEO Rawlinson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這家初創公司計劃未來在美國以外建立工廠:“我們計劃在2025年(Mid-decade)左右,也在中東和中國開設工廠。

Lucid想要盈利可能還需要幾年時間。美國研究公司CFRA之所以對該股票的目標價為25美元,是因為認為它在2024年前都將處於虧損狀態。

錯失Lucid之後的賈躍亭最近又遇到一件煩心事。11月16日鳳凰網科技訊息,外媒報道稱,法拉第未來FF已經對公司最近的財務欺詐指控展開調查。與此同時,法拉第未來也表示,受調查已展開的影響,該公司將無法按時提交2021年第三季度的全部財務業績。

雖然成功上市,但法拉第未來FF的財務狀況不容樂觀。在今年第三季度,法拉第未來淨虧損達到2。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17。87億元。產能方面同樣存在問題,據法拉第未來FF強調,該公司的第一批FF91量產車在2022年7月份才能交付。

“我們也需要為一些潛在的短期波動做好準備。”薛勇提到,“就比如,缺芯這個外部因素已經影響到所有汽車製造商,包括蔚來、理想汽車都已經下調第三季度的汽車交付指導。而且在未來不短的時間內,這個問題也無法解決。”

新能源無疑是全球最為關注的新興產業,也是未來增長空間最大的市場之一。對於新能源車企來說,不管是已經上市的公司,還是未上市的公司,他們的第一要務或許都一樣,正如哪吒汽車張勇說的那樣,“(即便)到2025年,‘活下去’仍然是自家的目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