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陣痛,李想承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直通IPO,作者 | 盛佳瑩

近日,據港交所網站顯示,理想汽車執行董事兼總裁沈亞楠於9月6日賣出理想汽車60萬股港股,套現78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452萬元),持股比例由1。71%降至1。68%。

9月以來,沈亞楠已經先後兩次減持理想汽車。第一次是在9月2日,沈亞楠減持了理想汽車40萬股,套現528。8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661萬元)。兩次累計拋售100萬股,共套現1316。3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113萬元)。

沈亞楠的減持立即引起了熱議,畢竟此時的理想正遭遇種種事件。

最近一段時間,理想剛剛遭遇理想one車主維權風波,又交出一份單季虧損新高的財報成績單,8月交付量又腰斬被第二梯隊趕超,在這樣的情況下,總裁沈亞楠又接連套現超9000萬元,最近的理想汽車實在難言“理想”。

沈亞楠王興多次減持理想

在加入理想汽車之前,沈亞楠擔任聯想副總裁,負責全球供應鏈運營。

2015年11月,沈亞楠加入理想,擔任總裁職位,負責公司的整體戰略、業務發展、供應鏈管理以及銷售和營銷。

根據公開資訊顯示,目前沈亞楠負責的“使用者商業群組”涵蓋六個一級部門,包括製造、供應鏈、質量安全,以及銷售、充電網路、售後和海外。

這意味著,除了技術研發,沈亞楠幾乎操盤理想汽車的全部其他業務。同時,沈亞楠位列董事會,對於理想汽車的發展戰略擁有投票權。

可以說沈亞楠是理想汽車的二號位,地位舉足輕重。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沈亞楠第一次減持理想汽車。在9月這兩次減持之前,去年12月6日至17日,沈亞楠在10余天內曾多次減持,先後售出了200萬股理想汽車股票,共套現逾兩億元人民幣。

今年的減持均價僅13。16美元/股,還低於去年減持時的15。39美元/股。

理想方面對於沈亞楠減持一事給出的解釋是:屬於正常行為,不必過度解讀。

不過,沈亞楠並非是今年唯一大筆減持股份的理想汽車高層。

作為理想汽車的非執行董事,美團聯合創始人王興也在今年的3月29日至30日對理想汽車進行了三次減持,累計套現約人民幣3。1億元。

維權四起,理想遭遇輿論風波

沈亞楠的減持正處在理想汽車的輿論風波當口。

最先讓理想汽車進入輿論風口浪尖的,便是關於理想ONE停產的事件。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裡,理想汽車一直依靠理想ONE一款車型撐起全部的銷量,三年銷售二十萬輛,可以說為理想汽車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支撐理想汽車的“only ONE”。

然而理想ONE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人們的常識去更新迭代,而是直接停產,為新款理想L8讓道。

理想L8和理想ONE都是中大型SUV,並且理想L8採用與L9相同的動力,高配車型的駕駛輔助系統會採用L9同款的鐳射雷達+雙NVIDIA DRIVE Orin晶片,擁有高達508 TOPS的算力,比理想ONE使用的地平線征程3晶片的10 TOPS提升了50倍以上,車聯網也會從理想ONE的4G升級到5G。

整體來看,理想L8的綜合實力比理想ONE會更強,更讓車主接受不了的是,理想L8今年就可以上市交付。

這對於剛入手理想ONE的車主來說,可能多少有些“被割韭菜”的味道。

有車主表示,他在兩個月前購買理想ONE時特地詢問銷售會不會在短期內出新款,得到“短期內將不出新款,即便有也是明年第三季度的事”之後才願意下單。

但是車主們沒想到,提車不久理想ONE降價停產的訊息就來了。

“理想與套路之間,相隔一個理想ONE”、“車友跟理想談情懷,理想卻把車友當傻子”……各地理想ONE車主在車上拉上白色橫幅,走上維權道路。

事實上,車主對產品沒有太大意見,最主要是對於調價和停產不滿,這也導致車主對理想汽車這個品牌開始集體不信任,覺得“理想吃相太難看”,這讓理想陷入輿論風波。

而這對品牌的傷害是極大的。

理想汽車慣用的使用者運營正是基於理想品牌和李想個人魅力,而當苦心經營的形象不再,使用者好感也會消失殆盡,勢必會影響使用者的選擇,理想一直信奉的爆款策略也將失效。

虧損新高,銷量腰斬,理想遇陣痛期

維權風波還未徹底平息,理想汽車交出了2022年二季度財報成績單。

財報顯示,理想二季度總收入為87。3億元人民幣。其中,車輛銷售收入為84。8億元,較2021年Q2的人民幣49。0億元增加73。0%。

從整個上半年情況來看,理想汽車上半年共交付60403輛,同比增長100。3%,在此基礎上,其營收也得到了大幅提升達182。9億元。

雖然營收增長,但理想的虧損面也在擴大。理想汽車2022年第二季度的淨虧損為人民幣6。4億元,較2021年第二季度的人民幣2。355億元增加172。2%。甚至,單季虧損遠高於去年一年的虧損,2021年全年其淨虧損才3。21億元,這個虧損額也創理想上市後新高。

這意味著,上半年理想汽車每賣一輛車將虧損2。3萬元,去年這一數字是虧1萬。

不過理想的虧損也在意料之中,不再依賴理想ONE“一招鮮”後,理想的研發和營銷費用勢必會隨著車型的增多而加大,尤其在沒有規模效應下造車成本會增加。

財報顯示,隨著銷售網路的擴大,理想汽車上半年銷售成本總額超142億元,去年同期在70億元左右;研發費用方面,理想汽車上半年研發投入達2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1。7億元增加了148。8%。

並且,今年以來理想汽車也在積極佈局產業鏈上游,佈局半導體研發,在產品佈局上,也公佈了未來純電動車型計劃,此外,為了擴充產能,理想開建了第三家工廠。

如果說Q2及上半年財報還是喜憂參半,為未來蓄力,那麼理想的8月交付量成績實在難言“理想”。

根據官方公佈的8月銷量資料,理想汽車8月共交付新車4571輛,同比下滑51。54%,環比下滑56。14%,銷量出現腰斬。

更令理想擔憂的是,零跑、哪吒等過去的造車第二梯隊已經“跑”到前列,哪吒汽車8月份交付了16017輛新車,較去年同期增長142%,哪吒汽車已經連續兩個月成為造車新勢力月銷量第一,同時今年累計交付也位列新勢力第一。零跑汽車也在7月份成為造車新勢力月銷量第二之後,在8月份以12525輛的交付量繼續保持了該名次。

而背靠華為的問界更是成為一匹黑馬,8月份銷量10045輛,排在新勢力中第四,這是其首次月銷量過萬,並且距離問界首款車型問界M5開啟交付僅過去半年時間,這個速度前所未有。

而去年,理想還是造車新勢力的“優等生”,在新勢力中一直保持低虧損高毛利率,增速也一度迅猛,趕超“老大哥”蔚來。甚至,何小鵬曾表示,在李想、李斌以及他三人之間,2021年李想過得最舒服。

僅一年時間,造車新勢力格局已大變。理想的增速也有放緩趨勢。

在資本市場表現上,理想自今年6月股價創歷史新高以來,股價已回撤超30%。

截至獵雲網發稿前,理想汽車每股股價為103。7元,總市值2162億港元。

不過,理想汽車顯然已將L9當作下一個“理想ONE”,並且L9的利潤率比理想ONE更高。

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理想汽車方面表示:“8月初已收到了3萬臺 L9 訂單,在今天過去的兩週裡,市場對 L9 的訂單需求仍然強勁。”

理想汽車預測:“到9月,將會交付超過1萬輛 L9,並且毛利率會得到提高,因為 L9 是高階產品。”

事實上,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向好,另一方面市場也看好L8和L9的新車型有望給理想未來的銷量帶來持續高增長。

但是理想和使用者之間的信任裂痕仍需時間消解,及產品交替期理想銷量可能仍有一段時間下滑等問題勢必將理想拉入一個陣痛期。

不過這個陣痛期應該是李想早已預料到的代價。李想曾提出,理想汽車要做像蘋果一樣的產品品牌,而產品品牌以使用者的長期價值為中心,為了長期的價值會直接犧牲短期的利益。

現階段,或許正是理想汽車需要犧牲的利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