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賽道也難逃資本撤退:VC 年初還給打錢,但年底已經不投了

資本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一聲。

今年年初,自動駕駛行業還是一片火熱景象,行業內不斷有新人加入,紛至沓來的投資人也在拿著錢擠進投資。不過短短几個月過去,到年底不少投資人的心態已發生了極大轉變,一位關注自動駕駛行業的投資人表示「我們之前投這個賽道企業的時候會考慮有誰投過,看一下創始人和團隊過往經歷,害怕錯過好專案,但現在就會考慮一下他們的賺錢能力了。」

投資人的謹慎,直接影響到想要融資的企業。有公司在去年輕鬆拿到第一筆融資之後,今年卻遲遲等不到第二筆融資,直言很揪心焦慮。

IT 桔子資料顯示,今年前 3 個月國內自動駕駛行業月平均融資事件為 10 起,但在這之後月平均融資事件為 7 起,甚至在 9 月、10 月份每月僅有 5 起投融資事件發生。

與去年相比,這種下降則更為明顯——2021 年國內自動駕駛行業共發生 144 起投融資事件,融資規模為 932 億元。但在今年,截止至 11 月 14 日該行業投融資事件為 92 起,融資規模僅為 240 億元。

萬事發生皆有因,自動駕駛行業如今的現象,也只是發展中的必經難關。

「不懂自動駕駛的投資人,都在看專案」

資本熱情退卻,有人形容自動駕駛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寒冬,不過回首行業投融資歷程——這並非行業經歷的第一場寒冬。

明星賽道也難逃資本撤退:VC 年初還給打錢,但年底已經不投了

從上圖自動駕駛行業歷年投融資事件數量和規模可知,自動駕駛企業開始受到資本的關注始於 2015 年。這一時期受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各行各業對網際網路、智慧化的需求提上了程序。將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在汽車上,催生出來的自動駕駛行業在現實需求、廣大市場和未來發展的藍圖中,吸引各方勢力入局。

一方面以百度為首網際網路企業加入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另一方面以紅杉、高瓴、IDG 為代表的 VC 機構出手投資自動駕駛企業。在 2015-2018 年期間,自動駕駛行業投融資事件數量及規模不斷攀升,行業內公司也頻獲鉅額融資。

例如成立於 2016 年的重卡自動駕駛公司「智加科技 Plus」2017 年首筆天使輪融資獲得金沙江創投、光速中國等投資的 1000 萬美元融資,2018 年 6 月金沙江創投、滿幫集團為其投資數億美元融資,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僅在 2018 年就收穫 3 筆融資;自動駕駛汽車智慧網聯絡統開發商及運營商「四維智聯」在 2015-2018 年期間獲 3 筆融資,每筆融資均超 1 億元,3 筆融資下來共收穫超 15 億元。

轉折發生在 2019 年,這一年自動駕駛行業共計發生 84 起投融資事件,融資規模也出現下降,好不容易在 2018 年上升的超百起事件未能繼續維持,這也是自動駕駛行業經歷的第一場寒冬。

原因很簡單,行業在經歷 4-5 年的發展之後,未能如期滿足資本最初的期待,無論是技術的進步突破,還是商業模式的落地變現都考驗著資本的耐心。這一年,以慧眼駕車、長垣智達等為代表的企業因缺少融資而宣告退場。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上升,自動駕駛技術在汽車行業內的滲透以及政策的支援,寒冬很快被打破,自動駕駛企業再次獲寵。「那個時間段,投資人就算對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一竅不通,但只要聽到是自動駕駛的專案,就會去看,生怕錯過投資機會。」一位長期從事自動駕駛行業的管理層人士這樣說到。

人在家中躺,錢從天上來,錢如潮水般再次湧入自動駕駛行業,僅 2021 年行業融資事件 144 起,融資規模躍升至 900 億元,事件數量和融資規模皆創造新高,有甚至企業一年收穫 4 輪融資。

以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Momenta」為例,該企業在 2021 年 3 月獲得 IDG 資本、GGV 紀源資本、順為資本、騰訊、淡馬錫等十幾家資本投資的 5 億美元融資;9 月又分別獲得通用汽車投資的 3 億美元融資和尚頎資本的 C+輪融資;11 月上汽恆旭、通用汽車、豐田汽車、博世中國、淡馬錫 Temasek、雲鋒基金、昊辰資本為其投資 5 億美元融資,四輪下來 Momenta 共收穫超 13 億美元融資。

無人駕駛技術研發公司「輕舟智航」2021 年獲 3 筆融資,3 筆融資總額超 10 億元;初創公司無人駕駛貨運卡車技術研發商「千掛科技」於 2021 年 7 月成立,4 個月後首筆融資便收穫 1。92 億元。

投資熱情之下,看似受捧的自動駕駛行業,根源問題實則仍舊未能解決,一切不過是暴風雪前的短暫繁榮。

「已經在這個領域做了 7 年,還沒有賺錢」

去年,前華為智慧汽車智慧駕駛產品總監蘇箐曾公開表示:「現階段做 Robotaxi 的企業都得完蛋。」如今看來一語成讖。

今年 8 月,曾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無人車創業公司「Aurora」在上市不到一年後傳出透過裁員、出售資產等方式以節省開支,9 月該公司執行長表示正在考慮將公司出售給蘋果或微軟。

同樣在 8 月,自動駕駛出行方案提供商「文遠知行」傳出上市計劃,當時預融資 5 億美元,不過據一位投行人士透露,此次文遠知行募資金額約 1 億美元,遠低預期。

10 月,由大眾、福特汽車投資的汽車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專案 Argo AI 將被關閉解散,此前福特汽車為其投入 10 億美元,大眾為其注資 26 億美元。

11 月 1 日,網傳自動駕駛型解決方案提供商「小馬智行」CEO 彭軍發了一封內部全員信,他表示「公司必須進一步提升效率,保持足夠的靈活度和敏捷度,以最佳的狀態應對市場變化。」

從國外到國內,行業內明星公司的接連動盪,讓投資人對自動駕駛行業的投資再次變得謹慎起來。究其原因,仍舊是難解的燒錢,商業模式落地難以變現問題。

如下圖所示自動駕駛等級根據不同程度,從零到完全自動化,共分為六個等級。

明星賽道也難逃資本撤退:VC 年初還給打錢,但年底已經不投了

注: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同等級,企業業務方向不同。

服務於 L1-L3 的企業,多為輔助駕駛軟硬體製造商+自動駕駛服務商,這類企業多通常研發車載晶片、鐳射雷達等駕駛輔助硬體,又或者開發計算資料平臺、ADAS 輔助駕駛等軟體駕駛服務,國內代表企業有地平線、Momenta、幾何夥伴等。

到 L4 級別的企業,將自動駕駛業務落地商業服務場景,推出自動駕駛物流車、robotaxi 等,代表企業有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圖森未來等。

服務等級越高,燒錢越多。

自動駕駛技術本身在中國發展時間不算太長,新技術的攻破又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投入,初創公司一般都是靠資本輸血維持,行業內的大公司在經過燒錢投資之後,也難以吃消。今年 7 月華為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在相關論壇時表示,汽車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華為每年投入研發十幾億美元,直接和間接研發人員高達 10000 人,其中 70% 研發人員都在研發智慧輔助駕駛上面。

除了高額的資金投入之外,在商業變現上,自動駕駛公司也叫苦難言。今年 5 月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談及自動駕駛收費問題就表示,以目前的技術水準看,還達不到收費標準,況且使用者願意買單的意願也不強。

明星賽道也難逃資本撤退:VC 年初還給打錢,但年底已經不投了

至於目標為於 L4 級別的企業,還沒有看到誰家營收為正。小馬智行推出 PonyPilot+ App 呼叫自動駕駛汽車,今年 4 月份在廣州、北京的付費運營,營收目標是百萬級別,這個目標與其投入相比,相差不是一星半點;百度落地的 Apollo,乃至百度整個自動駕駛業務至今都仍未給公司帶來利潤,百度公司最高管理層曾對媒體表示,「已經在這個領域做了 7 年,還沒有賺錢。」;無人駕駛卡車品牌「圖森未來」2021 年虧損額超 7 億美元,2022 年前三季度仍舊持續虧損,盈利彷彿遙遙無期。

長達幾年的持續性虧損,足以消磨掉資本的耐心,在大手筆投入之後,看不到回報的他們一部分選擇撤退,及時止損。福特首席財務官對於 Argo AI 的關閉表示,對完全自動駕駛的投資至少還需要五年多的時間才能看到回報,這也意味著還需要數十億美元的投資。言外之意,他們等不了了。

資本撤退,引來自動駕駛行業的整體動盪,明星公司的倒閉再次加深了市場對行業的質疑,公司迎來生存大考。

「不是唱衰行業,而是唱衰不能掙錢的公司」

在經歷瘋狂的投資階段之後,如今資本對自動駕駛企業的投資多了幾分考量。對於一部分賺錢堪憂能力、融資金額較少的小企業來說,眼下行業投資熱度的下降,或許會加速他們走向死亡;而另一部分行業內的明星、獨角獸企業日子也不好過,透過節省開支、收縮成本等方式支撐活得久一點。

處於輿論漩渦中的自動駕駛行業,備受質疑。

但就自動駕駛行業本身來說,在社會生活越發智慧化的當下,自動駕駛是一個前景光明的行業。一方面當下汽車智慧化是大勢所趨,自動駕駛符合 AI 智慧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空間廣闊,目前已落地應用在物流、搬運、餐飲等領域,並且還在開拓新的場景,對於推動社會工業發展都有巨大意義。此前行業公司能接連獲鉅額融資,且頂級 VC 和巨頭紛紛入局也是有多方面的考量才入局,並非盲目。

不過必須承認的是,不管是資本還是創業公司本身都低估了自動駕駛技術的難度和商業變現問題,再加上不斷湧入的資本將行業推到一個新高度之後,自動駕駛行業被賦予了超出目前所能夠承受的重任。於是在持續性的投入仍未有回報產出時,此前的高預期瞬間跌落,並轉化為悲觀情緒。

此前行業經歷第一寒冬的時候,就已經暴露出此問題,只不過轉身被新能源汽車的熱浪給消化掉。

港口自動駕駛公司斯年智駕 CEO 何貝對現階段行業內發生的種種現象表示:「淘汰的並不是自動駕駛行業本身,市場並不是唱衰無人駕駛這個行業,而是唱衰不能掙錢的公司。」

如今寒冬情況再次上演,不一樣的是這次引發了行業公司更深的反省和思考。小馬智行除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外,還瞄準物流業務,基於自身自動駕駛技術與中國外運合資成立的青騅物流,已於 2022 年 4 月 1 日開展運營,將集裝箱運輸業務輻射全國,發展多條腿走路;原本聚焦 Robotaxi、Robobus 等方向的 L4 級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在今年 5 月與博世合作,共同研發應用於乘用車的 L2-L3 級自動駕駛軟體。

在發展主業務的同時,掙錢保證活下去成為他們現在的重要目標。

從資本的瘋狂湧入到迴歸理性,這是自動駕駛行業的必經之路。完全的無人駕駛技術何時能夠商業落地,目前還沒有定論。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活得久一點再久一點,最終走向黎明,是當下自動駕駛企業們必須要過的難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