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支稜起來了

10月31日,香港財政司正式釋出《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以下簡稱“宣言”,重申香港依舊是國際金融中心,對全球從事虛擬資產業務的創新人員,抱持開放和兼融的態度,欣賞利用DLT分散式記賬技術的創新金融應用,以及虛擬資產進入Web3和元宇宙的未來機遇。

不光是港府,港交所不久前也刊發了有關科技公司上市規則的新檔案,亮點頗多,比如吸引無盈利、無收入的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覆蓋新一代資訊科技;先進硬體;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及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等“特專科技行業”。

結合這次的“宣言”,在近幾年因為政策等原因,屢屢被詰問的香港金融市場,這次要支稜起來了。

關於虛擬資產,此前香港曾提議將加密貨幣交易限制在專業投資者範圍內,但計劃制定的規則因過於嚴苛,被專業投資人和創業者指責是“扼殺創新”,因此不少Web3創業公司轉向新加坡和迪拜等更加開放的市場。

現在呢?以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擁抱虛擬資產,左手金融,右手科技,以金融帶動科技,這是香港許給全球投資者的未來願景,“宣言”中解釋,港府將施行以下措施:

首先是為服務者提供發牌制度,頒發交易所牌照。這應該是最直接、最簡單、也是能最大程度吃到“肉”的舉措了,香港歷來是中國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最初在加密市場也算是中心之一,2018年香港為大型交易所引入了自願許可制度,但目前只有兩家獲得許可——BC Technology和HashKey。

目前只幣安就佔了加密貨幣交易市場份額的55%,Coinbase和FTX的份額則不到10%,“我們有時會有點猶豫甚至抗拒,想知道加密、穩定幣、去中心化金融或其他基於區塊鏈的創新,該如何融入主流金融。”香港金管局總裁餘偉文在金融科技周表示。

所以你可以看到,香港對於虛擬資產的定位,從來都不是什麼顛覆性的科技,而是傳統、主流金融的補充。但現實是,包括港股在內的一些金融市場,近幾年表現又著實拉胯,虛擬資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一年大過一年,而且實際是和傳統金融“內卷”,並沒有衍生出新的生產力。

“我們希望向全球市場明確我們的政策立場,以展示我們與全球虛擬資產社群一起探索金融科技的決心。”這是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香港金融科技週中,對全球投資者的表態,他表示,香港將啟動諮詢程式,讓散戶投資者“適當程度地獲得”虛擬資產。

這對Web3投資人Dov來說,非常“make sense”,從讓散戶可以獲得虛擬貨資產這個政策來看,他認為香港開放的比新加坡還要徹底。

有意思的是,就在香港宣佈要加大發展虛擬資產的當口,因為一些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內爆”,新加坡最近加強了對零售交易的監管。上週,新加坡提出了新的指導方針,可能很快要求散戶投資者進行測試,並且不得使用信用卡支付和其他形式的借貸來交易加密貨幣。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一組諮詢檔案中表示,它擔心許多零售客戶可能“對交易數字支付代幣的風險沒有足夠的瞭解”,這可能導致他們“將不得不承擔比其他方式更高的風險”。

引入虛擬資產ETF。Dov認為,這與允許散戶適當持有虛擬資產相關,畢竟當下虛擬資產的波動率還是太大,ETF的形勢可以有效降低持有者的風險,也能讓市場波動的方差小一些。另外,對一些有虛擬資產配置需求,但囿於單一資產配置比例的家辦、機構等,ETF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則。

根據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SFC) 的調查,2021年香港投資者透過海外平臺,購買了超過100億港元(合 12。7 億美元)的虛擬資產基金,高於前年不少。

在金融科技週上,香港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梁鳳儀表示:“我們已經開始相信,對虛擬資產期貨 ETF 的一些最初擔憂已經變得可控,並且可以透過適當的保障措施得到解決。”

根據“宣言”,香港已經開始著手在虛擬資產方面的具體行動,“宣言提到”,已經開展研究三項實驗計劃,以測試虛擬資產帶來的技術效益:

1、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發行NFT,這是港府與金融科技和Web3社群互動的概念驗證專案;

2、綠色債券代幣,讓政府綠色債券發行代幣化,供機構投資者認購;

3、數碼港元,可作為銜接法定貨幣與虛擬資產之間的“骨幹”和支柱,為推動更多創新提供所需信心。

發NFT、債券發行代幣化、發行數碼港元穩定幣,可以看做是港府在虛擬資產方面的三個漸進式嘗試。

NFT,也就是資產代幣化,這一點我認為沒什麼可說的,只是順應一個潮流而已,也與香港對虛擬資產的定位相同——作為傳統金融資產的補充形式。

“宣言”中提到,香港擁有蓬勃的虛擬資產生態圈,這能透過香港市場中的非同質化代幣(“NFT”)發行、元宇宙開發者,以至貿易金融採用DLT活動等呈現。目前全世界範圍內,藝術品、收藏品NFT的發行和交易都已經非常成熟,香港也不例外,而在政府活動中發行NFT,在香港應該是第一次。

在本週香港年度旗艦活動“金融科技周”中,NFT已經被應用,發行的NFT會用作參會者的出席證明,並區塊鏈技術獲傳送數碼徽章和紀念品,NFT直接儲存在加密貨幣錢包內,並且充分考慮到如果參會者沒有虛擬錢包,還能以Email短暫儲存,日後再轉換成NFT。

矯情點說,這其實也是香港這座城市,包容特性的一種體現,以我的觀察,不少人從各種渠道都對虛擬資產有或多或少的瞭解,但往往止步於“擁有自己的虛擬錢包”這第一步,如果從行業的發展來看,降低虛擬資產初始的持有成本,顯然是應該的。

再說綠色債券代幣。據“宣言”,香港金管局現正展開試驗計劃,發行政府代幣化綠色債券,供機構投資者認購。此項計劃的目的,旨在測試香港的金融基建及法律和監管環境,是否適合以分散式分類帳技術處理整個發債週期(包括髮行、結算、資產服務、二手市場買賣和贖回),併為市場參與者日後發行同類債券提供指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其撰寫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中表示,香港是亞洲領先的債券樞紐,以發行量計,是亞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債券市場,僅次於內地和韓國。亦是亞洲區內最具規模安排國際債券及內地離岸債券發行的中心,佔區內發行額的34%,規模比新加坡多六倍。

去年綠債發行額便有313億美元,佔亞洲市場三分之一,發行量亦居亞洲首位。這樣體量的是持倉,去嘗試開展綠色代幣債券無疑是個風向標,而且一旦發行成功,會是世界上第一支綠債代幣。

然後是港幣穩定幣。早在10月19日,香港新特首李家超就表示,金管局已開展“數碼港元”的準備工作,並正與內地機構合作擴大在港以“數字人民幣”作為跨境支付工具的測試。這次“宣言”再次指出將推出“數碼港元”,可作為銜接法定貨幣與虛擬資產之間的“骨幹”和支柱,為推動更多創新提供所需信心。

這是個意義大於實質的舉措,當下幾乎所有穩定幣都與美元掛鉤,但Dov認為,港幣穩定幣無論如何一定要有,香港作為對外開放的視窗,一定程度的試驗是必要的。“有風險怎麼辦?搞試驗區,我們最擅長這個。”

“我們留意到環球投資者(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零售投資者)愈趨接受虛擬資產是一種可作投資配置用途的資產。我們亦留意到,其他市場的零售投資者亦可經虛擬資產相關產品例如交易所買賣產品接觸虛擬資產。”

“宣言”中這一段話非常直白,與傳統資產相比,虛擬資產雖然規模尚小,但正如零星火種一般逐漸對傳統金融資產形成包圍,並且不提規模,對虛擬資產的開放本身就表明了一種態度。

一位美元基金投資人表示,“希望香港政府可以真金白銀的給點補貼,就像國內支援晶片產業發展一樣”,Dov則認為,接下來Web3 VC去香港設立辦公室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影響更大的則是創業者,以前因為政策原因不得不跑到新加坡的創業者,有了一個離內地更近、成本更低的選擇。

因此無論風來沒來,至少對相關從業者來說,港府的這份“宣言”都是一個明確的訊號:Web3遊民們又多了一個值得重點考慮的落腳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