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華夏基金用十餘年時間在指數投資領域構築的護城河,令後來者難以追趕。

1988年,一份中國證券市場白皮書遞交到了中央。

這份白皮書全稱為《關於促成中國證券市場法制化和規範化的政策建議》,是民間有關中國資本市場設計的最早藍圖。其中,關於建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想和可行性分析,佔據了大量篇幅。

但可惜的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一設想被擱置下來,直到三十多年後,才得以重啟。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開市。從2021年9月2日官宣設立到開市,北交所僅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落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北交所設立後,形成了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成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一年多來,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從開市時的81家增至130多家。其中,中小企業佔比達超過七成,超八成集中在戰略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數十家。

進入2022年11月後,北交所改革創新的步伐進一步加快。11月4日,北證50成份指數樣本股名單率先亮相;11月21日,北證50成份指數實時行情釋出;11月25日,8家頭部基金公司申報的北證50成份指數型基金獲批,並已於11月29日開啟集中發行。

從募集截止日來看,多集中於12月中下旬。其中,“華夏北證50成份指數”(A類基金份額程式碼:017525,C類基金份額程式碼:017526)將於12月26日結束募集。

而隨著各家基金募集期的結束,北交所也將正式迎來指數投資時代。

01 時代

提到指數投資,2018年是個關鍵的年份。

那一年,指數型基金規模獲得了爆發式增長。全年發行數量達到159只,遠高於2017年的94只,創造了歷年之最;全市場ETF份額超4500億份,較2017年底的2330億份近乎翻倍。其中,華夏基金旗下權益ETF規模超過1000億元,成為境內首家權益類ETF管理規模超千億元的基金公司。

從全市場情況來看,儘管指數型基金規模佔公募基金的比重由4。0%提升至4。9%,但這與美國的30。6%相比,仍相去甚遠。

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資料來源:ICI,申萬宏源研究

指數型基金受到追捧,深層次的原因是市場有效性在增強。當市場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時,少數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資金量的優勢和資訊不對稱,輕易地擊敗個人投資者。但當一個市場逐漸變得成熟之後,個人投資者的比例會持續下降,最後演變成機構之間的博弈。

從美國市場發展軌跡來看,指數規模和主動權益規模的佔比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跟蹤指數的基金規模在不斷增長。實際上,A股也正在朝這個方向轉變。

對於指數投資的看法,指數型基金之父約翰·博格早有定論。

在他看來,以較低成本擁有所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就是一種成功的股市投資策略,而指數投資是實施這一策略的簡單途徑。

但國內很多投資者往往更願意選擇主動型基金,認為主動型基金比指數型基金的投資收益更好。其中,隱含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認為基金經理有著很強的擇時能力,但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中金財富研究,假設每次捕捉相對高點和相對低點的機率為1/2,那麼一次完美低買高賣的機率就只有1/4;而如果頻繁的擇時,連續3次擇時正確的機率就降低至1/64;威廉·夏普的研究則顯示,如果想要擇時帶來正收益,準確率至少要達到74%。

所以,即便是專業機構,想要透過擇時來實現更好的收益也並非易事,這也是為何大部分主動型基金戰勝不了指數型基金的奧秘所在。而指數型基金可以幫助投資者獲取市場的整體回報,在長期投資中獲得不錯的收益。

此外,指數投資也因為在投資便捷、費率低廉、透明度高、分散風險等方面的優勢,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上個月北交所剛剛釋出的北證50指數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個。

02 潛力大

作為北交所市場的首隻核心寬基指數,北證50指數選取了北交所流動性較好、市值較大的50只證券作為指數樣本,具備較好的指數代表性。

但北交所定位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市場總市值及成交額整體不高。截至11月24日,北證50指數成分股中,100億以上總市值的企業僅有3家,更多的則集中於20億以下。所以,機構此前對其關注度並不高且參與較少。

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資料來源:Wind,2022。11。24

不過,隨著後來各大主流機構對北交所關注度的提升,這一情況正在得到改善。

去年,在北交所開市後,僅有8只北交所配套主題基金參與其中;現如今,超580只公募基金參與市場,11只北交所主題基金獲批註冊,更有8只“箭在弦上”的北證50成份指數型基金。

伴隨著機構關注度的不斷提升,資金參與熱情也隨之高漲。對比北交所和新三板以及精選層時期的換手率可以發現,開市一週年的北交所的流動性已有大幅度改善。新三板時代年化換手率僅為20%-50%,精選層時期在100%-150%,北交所設立後達到200%。

北交所股票的投資價值被越來越多的市場資金所認可,機構調研和股東名冊中開始出現外資機構的身影。

此外,北證50指數具備一定長期配置價值的另一佐證則來自估值。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資產的投資都需要考慮估值水平,估值過高的股票即使業績表現非常好,投資獲得正收益的機率以及絕對收益率可能不一定高。

當前,北證50指數估值處於較低水平。

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資料來源:Wind,2022。4。29-2022。11。24

截至2022年11月24日,北證50指數PE(TTM)為19。73倍,遠低於科創50、中證1000及創業板指數,指數具備一定長期配置價效比。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政策的支援和引導,是投資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變數。

目前,中國乃至全球均面臨製造業升級轉型的長期挑戰,為此國家相繼推出針對性的政策以支援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工信部多次發文大力支援“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明確“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標準和培育政策。

從北證50指數的成分股來看,“專精特新”企業達19家,數量佔比達38%。而權重靠前的行業中,電力裝置、醫藥生物行業恰好也是“專新特精”企業最為集中的賽道。

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資料來源:Wind,2022。11。24

今年前三季度,北證50指數成分股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7。4%和29。8%,ROE-TTM達到15。1%,不僅超過北證A股整體,也顯著領先同為中小盤科技成長風格的科創板與創業板。

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資料來源:Wind,申萬宏源研究,財務指標截至2022。9。30

此外,北證50指數成分股營收、歸母淨利、研發支出均在北交所整體平均值的1。5倍以上,總營收貢獻達67。72%,總歸母淨利貢獻達73。38%,總研發支出權重達72。24%,盈利和研發屬性突出。

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資料來源:Wind,申萬宏源研究,財務指標截至2022。9。30

綜上,北證50指數具有更高的成長性、盈利能力和創新能力,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03 護城河

儘管目前可能是一個相對合適的投資時點,北證50成份指數型基金也是一個相對不錯的投資品種,但8只同時獲批的產品讓投資者為之困擾,難以抉擇。

客觀來說,這8只產品背後的各家基金公司均有著不俗的實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指數型基金的選擇標準和主動型基金略有不同,主動型基金規模適中為佳,因為規模太小易面臨清盤的風險,太大的話基金經理管理有難度;指數型基金卻不同,規模越大越好,規模越大往往基金流動性也很好。這方面,華夏基金無疑是具有優勢的。

2004年,華夏基金推出國內首隻ETF產品——華夏上證50ETF,推動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進入ETF時代。截至2022年半年末,華夏基金旗下被動權益產品管理規模超3100億元,成為境內首家權益ETF產品規模突破2000億元的基金公司。

維持十餘年佔據規模行業第一的資料,顯示出華夏基金“強者恆強”的龍頭特性。而近年來的產品規模實現迅速增長,除了指數基金迎來跨越式發展這一因素外,也反應了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

信任的背後,源於華夏基金為投資者帶來的絕對回報。

來自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的一項統計資料顯示,透過對76家基金公司(含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旗下全部存續滿三年的指數型基金(不含ETF聯接基金)的利潤資料進行統計後發現,在2019-2021年間,華夏基金旗下指數型基金三年累計盈利高達466。91億元,位居榜首。

如何參與中國版納斯達克的“最後一塊拼圖”?

資料來源: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2019。1。1-2021。12。31

基金公司指數型基金盈利資料是在考慮產品申贖之後,實際為基民獲取的收益,反應了公司旗下指數型基金產品為投資者帶來的絕對回報。

作為一家老牌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在工具化產品領域已深耕十餘年,並在指數基金運作和精細化的管理等方面均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流程,透過不斷創新,打造了豐富的指數產品線,涵蓋A股、港股、海外、商品等多個市場。

但對於投資者來說,全覆蓋性質的簡單配置已經不能滿足如今多元的需求,而對行業主題產品的個性化要求也越來越成為指數基金業務競爭的成敗關鍵,這對基金公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該領域的領頭羊,華夏基金在指數產品創新的路上持續耕耘,透過前瞻性的市場研究,不斷創新打造適合投資者多元化需求的ETF產品,包括首隻中小板ETF、首隻跨境ETF、首批行業系列ETF、首隻滬港通ETF等。

事實上,ETF的競爭並非只在市場,真正的戰場其實體現在投研實力上。

早在2005年,華夏基金就成立了數量投資部,全面負責公司境內外市場被動投資、主動量化產品以及衍生工具的投資研究和管理。

目前,該團隊由20多位具有多年豐富經驗的海內外專業投資經理以及專職研究人員組成,包括張弘弢、徐猛、榮膺、李俊等多位入職華夏基金十年以上的老將。而此次獲批的“華夏北證50成份指數”(A類基金份額程式碼:017525,C類基金份額程式碼:017526),正是由李俊擔綱。

此外,華夏基金還在2015年成立了新三板研究團隊,成為業內最早一批成立獨立新三板研究團隊的基金公司。透過前瞻性的佈局,積累了豐富的新三板市場的研究投資經驗,為後面在新三板以及北交所的佈局,做好了充分準備。

作為指數投資領域的執牛耳者,華夏基金用十餘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對於下一個十年,國內或將繼續維持“強者恆強”的寡頭局面,而華夏基金此前建立的護城河,令後來者難以追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