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七器中,最後一件是什麼?這件國寶級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梁山七器中,最後一件是什麼?這件國寶級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清朝咸豐、道光年間,山東壽張縣梁山再次轟動全國。這個在施耐庵筆下好漢聚義之處,出土了七件青銅器。數量雖然不多,但件件莊重華麗,精美無比,被稱為“梁山七器”。它們到底有多出名呢?就拿現存於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小臣艅犀尊來說,就經常登上各類青銅器的書刊封面,作為中國青銅器的典型代表。

遺憾的是,在那個年代,清政府既腐敗無能,又沒有相應的文物保護規定,眼睜睜看著這批國寶文物流落民間。現在,除去幾件下落不明之外,絕大部分都已經流失海外,唯有今天要說的主角“太保鼎”還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梁山七器中,最後一件是什麼?這件國寶級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鼎應該是圓形三足的,這才符合“三足鼎立”的說法。其實,方形四足鼎並不少見,而且根據實物考證,四足鼎出現時間還應該略早於三足鼎,最著名的國寶重器司母戊鼎就是四足鼎,太保鼎也是四足鼎。

相比於司母戊鼎的龐大體型,太保鼎實在算是個小個頭。它高為57。6釐米,長為35。8釐米,寬為22。8釐米,重量僅僅只有26公斤。但是,它的器型古樸莊重,紋飾華美,依然能從各種青銅鼎中脫穎而出。在太保鼎之上豎立著兩耳,耳上以誇張的浮雕刻畫著兩隻怪獸。在鼎的腹部密密麻麻布置著蕉葉紋與饕餮紋圖案,顯得詭譎神秘。最為獨特的是鼎的四稜邊和柱足之上都裝飾著扉稜,這才所有的青銅鼎中是絕無僅有的。

梁山七器中,最後一件是什麼?這件國寶級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一般而言,青銅器上的銘文也非常重要,深知決定了青銅器的價值。現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它上面有近五百個銘文,是目前可見的青銅器銘文中為最長者。然而,太保鼎的內壁上唯有“大保鼎”三個字,照樣彌足珍貴。

在金文中,“大”通“太”,所以此鼎被命名為太保鼎。太保指的是西周官職,與太師、太傅並稱為三公。《尚書君奭》就記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左右。”根據專家多年的考證,這件太保鼎的原主人就是召公奭,象徵著他的權勢和地位。

梁山七器中,最後一件是什麼?這件國寶級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這樣非凡的藝術品,展現了西周時期頂尖的青銅器製造技術,也凝結了古代先民的無窮智慧。當然,出土之後,立即驚豔世界,也受到了許多金石收藏家的熱捧。幾經輾轉,山東濟寧鍾氏、南海李山農、日照丁跋臣都曾經擁有過它。

到了民國初年,國務卿徐世昌成為了它的新主人。雖然他是袁世凱的心腹,位高權重,見多識廣,但也深知能得到太保鼎需要多好的機緣。因此,他在得意洋洋地寫下了《得鼎歌》,敘述了自己與太保鼎的緣分,稱讚太保鼎的珍貴,並將之與毛公鼎並列。

梁山七器中,最後一件是什麼?這件國寶級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更讓徐世昌欣喜的是,就在喜獲太保鼎的第二年,他就當選了民國大總統。這樣一次難忘的“問鼎”經歷,讓徐世昌感到太保鼎是吉祥之物,更加視若珍寶,看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即便是後來隱退為寓公,也從未放棄此鼎。

徐世昌逝世之後,徐家人將太保鼎當作傳家寶。無論時局如何動盪,收藏環境如何惡劣,都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損毀。直到建國以後,新中國欣欣向榮,國力蒸蒸日上,徐家後人深感國家的強大,由國家保管這樣的重器更為安全,便在1958年由徐世昌的孫媳作主,將其捐獻給了天津博物館。

梁山七器中,最後一件是什麼?這件國寶級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