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隱藏千年的死因終於揭曉!學者:或非自刎,未到烏江

公元前203年8月,劉邦歷經彭城一敗後,在滎陽招攬人馬,修甬道囤取糧草,仍有反撲的勢頭。項羽聞訊引兵擊之,這一耗就是兩年,彼時項羽一心回到楚地,早已無心戀戰,而劉邦卻不依不饒。故而項羽將先前擄獲的劉邦之父劉太公、呂雉等等劉氏一家老小,全都綁縛於砧板上,迫使劉邦出來決一死戰,以絕楚漢烽煙。

項羽隱藏千年的死因終於揭曉!學者:或非自刎,未到烏江

若論單打獨鬥,以楚霸王項羽舉鼎之力,已經53歲的劉邦根本無法招架,故而劉邦以“吾寧鬥智,絕不鬥勇”回絕,項羽以弩箭命中劉邦,雙方再度糾纏月餘,最終定下鴻溝之約,項羽釋還劉邦家小,引10萬楚軍迂迴撤向楚地,彼時眾將歸心似箭晝夜疾馳,根本就沒有再補充預備糧草。

就在項羽回還途中,韓信已經攻入楚地拔下彭城,而劉邦也由固陵直撲而來,項羽慌忙不迭且戰且退避入垓下。為了徹底擊潰項羽的意志,韓信劍走偏鋒,擄楚人到垓下,以悲歌告知項羽楚地已失,項羽果然被擊潰,遂令虞姬自刎,而孤注一擲突圍出劉邦的包圍圈,趁月色直奔陰陵絕塵而去。

項羽隱藏千年的死因終於揭曉!學者:或非自刎,未到烏江

項羽突圍後,灌嬰、楊喜等將立即率數千人馬奔襲尾隨,雙方且戰且奔,逃至東城(安徽定遠一帶)時,項羽麾下隨從大部戰死,僅僅還剩28個人。項羽仍不願放棄,繼續往烏江岸逃奔,最終烏江自刎。兩千年間,項羽自刎烏江都成為英雄末路的悽婉絕唱,令無數文人墨客傳頌。但歷史學者經過實地考證卻發現,項羽之死或另有隱情。

翻閱史料學者發現,在《史記·灌嬰傳》《漢書》以及《郡縣圖志》等大量古籍中,都未曾提及項羽自刎烏江,反而記述“項藉敗垓下而去,嬰以追項藉至東城,破之,將卒五人共斬項藉”,“灌嬰等追羽,赤泉侯楊喜斬羽於東城”,也就是說,項羽被漢將斬殺在東城,而東城距離烏江岸仍有300華里之遙。

項羽隱藏千年的死因終於揭曉!學者:或非自刎,未到烏江

那麼項羽究竟死於何處,究竟有沒有自刎,古人為何給出不同的記載。1985年,諸多學者為了破解這一謎團,親赴安徽考證項羽最後的蹤跡。經過漫長的深入尋訪,史學界發現項羽或根本沒有機會逃至烏江,他最後決一死戰的地點,就是東城。彼時數千漢將重重包圍項羽,項羽根本無法再突破,故而楚霸王死前,沒有到達烏江岸。

而關於項王自刎,亦值得商榷。《漢書》說的很明確,項羽最後下馬走著與劉邦的將卒對陣,身上的傷都多達幾十處,而被團團包圍的項羽,是被合而擊之,灌嬰、楊喜等人一起衝上去“叢戟攢擊”而死,再分而斬之。東城內雖有烏江亭,但相距烏江仍有一段距離,故而學者認為司馬遷在記錄項羽之死時,雜糅了對英雄末路的憐惜,奔騰的烏江決絕自刎,似乎更適合楚霸王之死的悵然意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