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孔子是怎樣被歷代帝王捧上雲端的

魯迅先生說:孔夫子之在中國,是權勢者們捧起來的(魯迅《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一張圖看懂,孔子是怎樣被歷代帝王捧上雲端的

在孔子去世的前三百年中,沒人將其稱“神”尊“聖”。他的理論體系甚至差點被秦始皇直接拍死,但漢武帝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漢武帝文治武功其實都不差。武功之盛近乎絕無僅有,而文治則主要體現在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上。作為帝王,這絕非個人好惡,目的非常明確:強化他的君主專制。

“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古時人治大於法制,諸子百家產生了很多道理,你舉著法家,我舉著老莊,大家爭論不休。老百姓也不知誰說得更有道理。作為大一統的封建王朝,讓普通百姓按一個道理規範行為,在當時是有價值的。所以漢武帝才會採納這個建議:只要是與孔子學說不相符合的其他諸子百家,一律禁止傳播。所有人想讀書做官,就一個標準——精通儒家經典。甚至很多時候,舉著儒家的大旗,甚至可以超越律法之上。

一張圖看懂,孔子是怎樣被歷代帝王捧上雲端的

《資治通鑑》中有個故事:漢昭帝時候有人長得很像廢太子劉據。還跑到長安城,當時的官員們都搞不清他的真假。只有京兆尹雋不疑看也不看,直接就把他抓了起來。理由不是他是否觸犯律法,而是根據《春秋》的精神:如果他真的是劉據,那麼武帝已經處死他了,所以他該死;如果他不是劉據,他就犯了欺君罔上的罪,罪過更大。反正該死,那就抓吧。

武帝之後,儒家從思想理論到禮儀舉止都深入到漢民族的骨髓中。不但帝王的各種尊號、諡號都是儒家的影子,就連普通百姓的婚喪嫁娶,也要找個儒生來問問:這該怎麼辦?於是作為儒家思想的最高權威——孔子,自然就高高立於雲端之上了。

而封建帝王為了體現自己統治的合理性,也熱衷於力捧孔子。如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其後的帝王在此基礎上更是不斷加封,如“至聖文宣王”、“大成至聖先師”等。現在看來,古代帝王追封孔子,實在是惠而不費的聰明之舉。既告知天下人我的標準、要求,自己又實在不損失什麼。

一張圖看懂,孔子是怎樣被歷代帝王捧上雲端的

不過明太祖朱元璋是個例外,也許他是苦出身,自小羨慕讀書人,他是真心覺得儒家思想對治國有益。

《明史紀事本末》中說:他宮殿的牆上與眾不同。不是各種繪畫裝飾,而是請大學士們書寫儒家經典段落。這樣一抬頭就能看到“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等句子,即便於思考,又可隨時警示。

一張圖看懂,孔子是怎樣被歷代帝王捧上雲端的

還一位康熙。若不做皇帝,必是一代學問大家。各類經史子集、野聞軼傳,到古今中外、西洋算學,幾乎無所不學。但到最後,落在地下告誡後人的仍是儒學:“立政之要,必本經學”《清聖祖實錄》,“天生聖賢,作君作師,萬世道統之傳,即萬世治統之所繫也。”《日講四書解義序》。

問題是康熙與朱元璋還不同,朱元璋佩服的是真孔子的言論,而康熙大帝告誡後世之君需要謹守的,卻是兩宋以來的程朱理學、道學。

一張圖看懂,孔子是怎樣被歷代帝王捧上雲端的

但普通百姓並不瞭解這些,只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帝王高舉孔子的大旗,不斷為孔子的神座添磚加瓦。於是只好也必須跟著一起頂禮膜拜。但封建王朝終於還是覆滅了,沒了支撐的神座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轟然而倒。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