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兩年買房,10年後究竟是“財富”還是“負擔”?終於說清了!

房地產是個複雜的事物,一方面它是民生的保障,因為人人都需要住房,同時它又是居民財富的象徵,是家庭大額資產的核心配置,另一方面它還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關鍵性來源,是從屬於宏觀經濟政策的。

而廣大老百姓作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有的人在過去的這場造富運動中獲益了,而有的人還在因為沒能趕上這趟車而感到懊惱,也許因為沒錢,也許因為猶豫。即便是時至今日,同樣的問題仍然有人在問,今明兩年到底適不適合買房,如果買了,10年後還會是財富嗎,還是說成為負擔呢?

今明兩年買房,10年後究竟是“財富”還是“負擔”?終於說清了!

之所以不同時期總會有相同的憂慮,那是因為房產所涉及的標的確實太大了。

根據過往的經驗,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而言,工資增長的速度似乎永遠也跑不贏房價漲幅的速度,更何況還得考慮各種通脹因素呢!所以無關10年前還是10年後,對於還沒買房之人而言,買房始終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是需要耗盡家底才有可能獲得的事物,這負擔可不小,所以必須慎之又慎。而當他們咬牙買入了之後,搖身一變成了有房之人,這心態可就完全逆轉了,多希望將這份負擔變成實實在在的財富,畢竟這裡面可壓著自己幾乎全部的身家性命,但說到底這也是一種期盼,具體情況還需具體分析。

今明兩年買房,10年後究竟是“財富”還是“負擔”?終於說清了!

除了標的巨大以外引發的憂慮心理以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便是樓市調控政策。文章開頭說過了,我國樓市調控具有複雜的特性,是從屬於宏觀經濟政策,因此住房市場的穩定性無從保證。如果說過去十幾二十年的房地產高速發展,是由於城鎮化和經濟高速發展初期所導致的,是一個創富的年代。如今城鎮化進入到了中後期,根據七普資料顯示,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為90199萬人,佔比已經達到了63。89%,疊加人口老齡化趨勢,以及人口出生率不足的相關因素。

預示著住房需求已經逐漸開始呈現下滑的趨勢,房價逐漸喪失了猛漲的前提,因此人們才會出現過去所沒有的焦慮心態。

今明兩年買房,10年後究竟是“財富”還是“負擔”?終於說清了!

換言之,老百姓已經從過去那種,買房就能躺著賺錢的觀念當中,徹底走了出來。開始正視城市人口基數的變化問題,以及今年以來樓市調控不斷趨緊的現象,房企破產重組不斷,爛尾樓現象頻發,貸款變難了,限購限售條件變得嚴苛了。尤其導致了焦慮更甚,擔心自己辛苦賺錢買入的房子,10年後反而會變成負擔,那豈不成了冤大頭,到時找誰說理去。當然,我認為過分焦慮也是沒必要的,因為不管樓市如何調控,如何嚴苛,你永遠記住一點的是,調控的最終目的一定都是力求樓市的穩健發展態勢,正如十四五期間所強調的中心思想正是:“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

調控調的是漲幅速度,剔除的是部分投機投資所產生的泡沫成分,過程中或許對剛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卻並非本意,因為最終都是要回歸到正常的樓市軌道上來。

今明兩年買房,10年後究竟是“財富”還是“負擔”?終於說清了!

所以,明白了房地產的重要性,瞭解了人口的變化趨勢,讀懂了樓市調控的終極目標,我們再回看財富與負擔的問題上來,或許就更好解釋了。

既然房地產要決心維穩,那麼,中長期內,還想依靠房地產來實現財富躍遷,一夜暴富的夢想定然會遭到嚴肅打擊。

相比房價跌幅,這種惡性的漲幅傷害性明顯更大,也容易進一步拉大有房家庭與無房人士的貧富差距,與實現共同富裕的理念相悖。同樣,既然要維穩,也就必然不會出現長期橫盤的局面,因為長期橫盤容易使樓市喪失信心,從而引發惡性下跌,一旦剎車不及時,容易誘發泡沫風險。因此,要維穩,就要有一個合理的上下浮動區間,但這個浮動一般不會太大,能跑贏通脹或者利息成本恐怕就差不多了。

今明兩年買房,10年後究竟是“財富”還是“負擔”?終於說清了!

對於投機人群而言,今明兩年購房,10年後所帶來的漲幅利潤,或許還跑不贏這期間的資本成本支出,即便是能夠持平,那麼從投資理財的角度分析,這也是一筆失敗的投資,更何況過程中還得受到各種政策因素的掣肘,整日提心吊膽,不是負擔又是什麼。而對於普通的剛需家庭,主要以居家為主的家庭,或許不會過於看重資金回報問題,但如何能夠把握住這個有限的漲幅,就顯得尤為關鍵,把握的好,或許還有機會跑贏資金成本,不至於讓成本受損,該住房就是一個長期持有的財富。但如果把握不當,買錯了房子,雖然滿足了居住需求,但成本的折損也容易造成一個心理負擔。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