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衣錦還鄉後如何報恩3道命令,同樣布衣出身的劉邦比不了

荀子在《勸學篇》中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也就是說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獲得傑出的成就,並不是因為他天賦多麼的過人,而是因為他善於藉助外界的力量,這說的是學習所帶來的好處,但其實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人在成功之前,需要藉助很多的力量,就像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衣錦還鄉後如何報恩3道命令,同樣布衣出身的劉邦比不了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很少見的布衣出身的皇帝,像秦始皇、唐高祖等人雖然是開國皇帝,但卻基本上都是世代貴族,尤其秦始皇更是繼承了秦國從“商鞅變法”以來上百年的積累,真正從一無所有而一統天下的人,就只有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兩人。

這兩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藉助了家鄉父老們很多的力量,但是在衣錦還鄉以後,對待父老鄉親們的態度卻有些不同。在1366年,朱元璋聽說自己的老家濠州已經被大軍收復,這個戎馬多年早已經習慣喜怒不形於色的漢子,剎那間表現得喜形於色,稍加準備以後就快馬加鞭回到了故鄉。

朱元璋衣錦還鄉後如何報恩3道命令,同樣布衣出身的劉邦比不了

1353年,朱元璋離開濠州的時候才二十五歲,那時候的他還是一個勉強度日靠著“化緣”為生的年輕人,而如今再次回到家鄉的朱元璋已經是名震天下的“吳王”,是皇帝的有力候選人之一,再過五年他就會建立大明帝國成為皇帝,此時雖然還為稱帝,但是比起當年來也已經算得上是衣錦還鄉。

秦朝末年爭奪天下並且一度佔據絕對上風的項羽,曾經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表現出衣錦還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別人知道,其炫耀的意味非常濃厚。但是朱元璋這一次衣錦還鄉卻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報恩,他從小就失去父母,但是依然能夠長大,鄉親們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出了大力,讓朱元璋在很多年裡都銘記於心。

朱元璋衣錦還鄉後如何報恩3道命令,同樣布衣出身的劉邦比不了

在回到家鄉以後,朱元璋釋出了3道命令,首先是任命劉英和曹秀為守護皇陵的守陵官,劉英是劉繼祖的兒子,當年朱元璋父母去世卻無處可葬的時候,是劉繼祖拿出了一處土地,而曹秀則是汪大娘的兒子,當年正是汪大娘資助朱元璋進入皇覺寺,才讓他有了一個容身之所。

朱元璋衣錦還鄉後如何報恩3道命令,同樣布衣出身的劉邦比不了

其次是給全村每一戶鄉親賜給二十頃到三十頃不等的土地,並且還免去十年錢糧不用交納賦稅,也不需要種地,專門為朱元璋看管祖墳照料祭祀活動。再次就是特意請來了地主劉德,並且賜給了他三十頃的田地,這道命令尤其見得朱元璋的氣度,是同樣布衣出身的劉邦比不了的。

當初朱元璋從小就給劉德放牛,在父母去世以後扣頭苦求,希望劉德能夠給一小塊地方讓他安葬自己的父母,但是劉德冷漠地拒絕了,朱元璋在發達以後賜其土地顯示出不計前嫌。而劉邦沒有發達的時候,經常請一大幫朋友吃飯,但是他自己又不做飯,都是領著朋友們去自己兄嫂家蹭飯,兄嫂一開始還好好招待,時間久了也受不了。

朱元璋衣錦還鄉後如何報恩3道命令,同樣布衣出身的劉邦比不了

於是其嫂子就不停地鏟鍋,意思就是說“飯沒了”的意思,畢竟那時候大家普遍不富裕,劉邦這個吃法確實能把人吃窮,結果劉邦在發達以後給所有的親族大加分封賞賜,唯獨漏了這個曾經總是去蹭飯的兄嫂,他老爹劉老太公看不過去,讓他也照顧一下,於是劉邦就給這對兄嫂的兒子封成了“羹頡侯”,羹頡也就是“飯沒了”的意思,其中的羞辱之意非常濃重,體現出來的其實是自身的狹隘。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