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要將自己的鄉親們送到朱棣的府邸裡?只因為他做了這件事

引言

對於擁有濃濃家國情懷的中國人來說,無論走到哪裡總無法忘記對家鄉的思念,正如詩仙李白所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即便對開國皇帝也不例外。

比起各位從父輩手中接過皇權的君主,似乎朱元璋這樣的草民出身的帝王才更令人敬佩。

在公元1366年時已經接連打敗兩大強敵並在隨後的兩年開創了大明朝的朱元璋在擁有了天下以後,還特意回了趟自己的老家。

雖然說當時老家村子裡已經沒有他的親人,但面對各位跪拜迎接皇上的鄉親們,朱元璋也激動不已。面對曾經的同鄉人士轉眼間做了皇上,有些人感到驕傲,有些人卻內心忐忑,而這個忐忑的人就是朱元璋的“故人”——地主劉德。

面對朱元璋的飛黃騰達,劉德內心焦躁不安,因為他知道是他造成了朱元璋早些年的痛苦經歷。

而這兩人的淵源還要從朱元璋13歲那年說起,在那一年朱元璋家人遷居到了亳州鍾離鄉孤莊村,在經歷了慘痛的破產和奪佃之後,朱元璋一大家子全都變成了劉德家的佃戶。那時候他們要承擔鉅額的地租,而且當時年紀尚小的朱元璋就必須要給地主劉德家放羊放牛。

和我們對地主的印象一樣,劉德又貪婪又刻薄,在收了朱元璋他們一家佃戶之後,更是極力的壓榨他們,甚至拿人做牲口使喚。因此在那些年裡,朱元璋過著痛不欲生的日子,只能餓著肚子每天干各種苦活和累活,可即便如此劉地主卻也不放過他,每天都要拿他出氣,斥責打罵朱元璋。

就這樣過了三年的悽慘生活,在公元1344年,一場大災難又降臨在朱元璋身上,在當年江淮大地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旱災。在4月剛過一半之時,朱元璋就相繼失去了父母哥哥侄子等親人。面對家徒四壁的淒涼景象,朱元璋痛苦不已,甚至他都沒錢給家裡人買墓地,只能看著至親的遺體躺在家中無以安葬。

所以那時候孝順的朱元璋也想盡辦法幫父母入土為安,為此他硬著頭皮去求地主劉德幫忙,希望劉德能夠伸出援手。但奈何劉德生性涼薄,即便面對朱元璋的苦苦哀求,他也無動於衷,而且他非但不幫忙,還把朱元璋臭罵一頓。幸運的是當時鄰居劉繼祖可憐他,為朱元璋送來一塊地,這才讓朱元璋能夠妥善的安置家人們的遺體。

因此在經歷了這些以後,小小的朱元璋心中就已經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這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也在時刻鞭策著他。

以至到多年之後,已經成為皇帝的他,在為親人們撰寫皇陵碑時,還能夠清晰地記得當時劉德冷漠斥責他的嘴臉,也深深地記得當時自己有多麼的痛苦和無助。

而劉德自然也清楚,他為朱元璋造成了多大的傷害,所以在1366年,已經38歲的朱元璋重返家鄉時,面對著曾經欺壓自己的老地主劉德也激起了幾十年前的悲憤和絕望之感。因為鄉里鄉親們知道留得如何對待過朱元璋,也好奇在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又該怎樣報復這個曾經的仇人。

正當劉德懊悔不已、心如死灰之時,沒想到朱元璋的表現卻令人大吃一驚,他只是泰然自若地說道:此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吾為天子耶。

其意思就是,當年劉德看他窮,所以欺壓他,沒有預料到他會有這般成就,所以能做出那樣的行為不足為奇。

也就是這樣簡短的一句話了結了朱元璋內心深藏多年的苦痛經歷,也了結了這對仇敵之間的過往。只是令人好奇的是,後來朱元璋也做了很多心狠手辣的舉動,那麼當年的她為何卻對自己的仇人能夠表現出溫情的一面呢?其實在不少人看來,或許他能夠饒恕劉德,完全是因為他對家鄉深厚的感情。

雖然說早些年的天災讓朱元璋失去了所有親人,而且年輕時那段貧苦慘痛的經歷也成了他心中的屈辱。

但是當離開家鄉走上征途之戰後,歷經各種考驗與磨難,朱元璋才意識到其實自己曾經那些苦不堪言的過往都不算什麼。也正是因為見識到了人情的冷漠,所以故鄉的溫情在他心中佔比越來越重。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成了君主之後卻仍想要返鄉回望的原因。

結語

而劉德雖然造成了朱元璋的童年噩夢,但也算是他家鄉中的一部分回憶。而除了放過這位地主劉德以外,對於曾經幫助過自己的鄉親們,朱元璋也都給予了相當優厚的回報。比如那個曾經給他土地讓它安葬家人的劉繼祖雖逝去多年,但是明朝開國後,他還是被朱元璋追封為義賜侯,而且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可以享受侯爵的待遇。除此外家鄉的其他村民也都能獲得減免錢糧和土地的優厚特權,這也讓是人眼中冷漠無情的朱元璋擁有了另外一種只報恩不報仇的溫情形象。

參考資料:《靜夜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