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向財政部長要錢被拒, 一怒之下將其抄家, 抄出的東西令人心酸!

皇帝向財政部長要錢被拒, 一怒之下將其抄家, 抄出的東西令人心酸!

建文帝在位時,夏元吉是財政部副部長(戶部右侍郎)。朱棣發動“靖難之役”,進駐京城時,夏元吉還渾然不知地在帳房裡算賬呢。面對朱棣“助紂為虐甚多”的質問,夏部長淡定地說:“我死不要緊,只請求你再給我三天的時間。”

朱棣聽得一愣一愣的,問:“你這是啥意思?”夏部長回答:“戶部尚有賬目未點算完畢,此事關乎黎民生計,等我算清楚了,你再殺我也不遲。”這個至死還牽掛工作的副部長,讓朱棣不禁鼻子一酸,我缺的不就是這樣的好部下嗎?朱棣當即釋放了夏元吉,並讓他官復原職,兩個月後,又將他扶正,成為財政部一把手。

夏部長理財的最大優點就是“用度謹慎”,從不亂花國家一分錢。每年他“諫阻奢靡事百件”,甚至包括宮廷開支和藩王用度等行為,可謂事無鉅細。永樂時代的各種“大活動”,如接待外國使節、修築河道,乃至練兵設防等用款,但凡由他負責的,皆認真核算,能省則省,為此他常與其他官員發生爭執,由此得了一個綽號:夏刺頭。說直白一點,就是“小氣鬼”。

皇帝向財政部長要錢被拒, 一怒之下將其抄家, 抄出的東西令人心酸!

永樂十九年(1421年),好戰的朱棣準備發動對韃靼的第三次軍事行動,就親自找夏部長要軍費。老夏深感國家財政日益吃緊,聲稱沒錢,竟將朱棣頂了回去,堅決不撥一分錢。任憑朱棣怎樣軟硬兼施,他老人家就是“任爾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一副你愛咋地咋地的樣子。朱棣急了,再加上一直對夏元吉的“小氣”耿耿於懷的大臣的挑撥離間,朱棣一怒之下免去了老夏財政部長的職務,將他關了起來。幸好太子朱高熾深知老夏是個不可多得的理財高手,便從中斡旋,這才保了老夏一命。

明朝皇帝都有這樣的嗜好:前腳免去下屬的職務,後腳就派心腹去抄家,名為充公,實際上是為自己的小金庫撈錢。這次也不例外。夏元吉被關起來後,朱棣也成立了一個清算團,試圖從老夏家裡搞一些值錢的東西。

結果令朱皇帝大失所望,老夏家要錢沒有,粗布衣服和泥瓦罐子倒是有一些。這下,朱棣由失望變成了感嘆:“果然刺頭也!”朱棣心裡明白,老夏省錢不是裝進了自己的腰包,而是為國家財政精打細算呢!所以,朱棣的一句“果然刺頭也”,其實也是對老夏的另類褒獎。

皇帝向財政部長要錢被拒, 一怒之下將其抄家, 抄出的東西令人心酸!

而北征的結果也不幸被夏元吉所言中:朱棣連續發動遠征,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國庫空虛,從永樂十九年至朱棣病逝的永樂二十二年,僅大米的價格,就從1石1貫寶鈔,上升到50貫寶鈔,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朱棣病逝後,一直對老夏欣賞有加的朱高熾成為帝國一把手。他馬上將夏元吉從牢房裡放出來,官復原職。雖然換了上司,但老夏依然不改之前的“刺頭”作風。每年年初,老夏都對宮廷開支進行嚴格的預算,禁絕奢靡消費。皇帝知道這位“刺頭”不好惹,也就不敢鋪張浪費了。在“刺頭部長”的嚴格管理和苦心經營下,永樂時代日益空虛的國庫“日益充盈”。

值得一提的是,夏元吉也有大方的時候,如每年劃撥給各地收養孤寡老人的養濟院的經費,從來都是逐年增加。但凡各地鬧災,劃撥救濟糧米均大大超過預算。私生活方面,親弟弟從老家來看他,他僅贈米兩石,但對京城周邊乃至老家的孤苦學子,卻時常給予無私資助。一個時刻為國家著想的財政“刺頭”,真是可愛且可敬!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