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宮廷與北非的誤會解除,雙方試圖恢復關係,已然難以實現!

從羅馬人徹底打敗迦太基之後,他們便一直牢固地統治著北非地區。由於,義大利地區的元老院貴族們為追求利潤大量種植經濟作物,使得北非成為了古羅馬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而羅馬統治者依靠北非的糧食,維持著穩固的統治。

然而,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到了公元五世紀上半葉,羅馬人最終失去了這一地區的控制權。當然,一個大帝國進入晚期以後,都會因各種各樣的問題,慢慢走向解體。但,讓人惋惜的是,羅馬人失去該地區的原因是內部的爭鬥。

若無此次爭鬥,北非在博尼費斯的統治之下,肯定可以繼續保留在西羅馬帝國的版圖之上。但,埃提烏斯為一己私利誣衊博尼費斯謀反的陰謀,引發了宮廷與北非間的齟齬,為自保,北非伯爵邀請了蠻族汪達爾人來到了北非。

西羅馬宮廷與北非的誤會解除,雙方試圖恢復關係,已然難以實現!

不過,請神容易送神難,當北非與宮廷的誤會解除後,北非早已不再是博尼費斯能夠控制得了了。

當時的北非地區,在羅馬帝國一分為二之後,隸屬於西部宮廷。到了西羅馬帝國首位皇帝霍諾留駕崩之時,北非地區由伯爵博尼費斯管理,在他的治理之下,北非地區打退了周邊蠻族的入侵,成為西羅馬難得的安寧之地。

而博尼費斯本人在之後的皇位之爭中,堅定地支援狄奧多西家族,也收穫了皇室的好感。當狄奧多西大帝的外孫、瓦倫提尼安繼位之後,博尼費斯成為了皇室最為倚重之人。

恰好此時,影響西羅馬帝國後來走向的埃提烏斯也開始嶄露頭角,在他們的努力下曾經動盪不安的西部帝國,逐漸穩定了下來。不過,與北非伯爵不同,這位將領在帝位爭奪戰中站錯了隊,即使,後來因其有龐大的軍隊,宮廷赦免了他的罪行。

但,雙方內心的芥蒂早已出現,難以消除。為了自己的權勢,埃提烏斯決定離間宮廷與北非伯爵的關係。

西羅馬宮廷與北非的誤會解除,雙方試圖恢復關係,已然難以實現!

他利用自己的關係,一方面向宮廷實際控制者、皇帝的母親普拉西狄亞進言北非管理者博尼費斯有謀反跡象,可以以召回宮廷的名義試探;而另一方面,則派人向北非伯爵“提醒”千萬別來,不然,會被處死。

經過思量之後,博尼費斯決定不會前往宮廷,並整軍務備戰,以應對可能的宮廷討伐。考慮到北非軍力羸弱,他決定邀請汪達爾人進入北非,到時一起抵抗宮廷大軍。

北非的做法,讓西羅馬帝國的統治中樞十分震驚,在他們的理解中,雙方關係親密,博尼費斯本人斷無謀反的理由。但,在北非勾結蠻族的事實之下,又不得不接受這位功勳卓著的伯爵,已經違背了帝國對他的信任。

這裡,除了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埃提烏斯暗自欣喜之外,博尼費斯的友人堅定地認為其謀反必然另有隱情,希望宮廷與北非能開誠佈公地商談。此事,受到了埃提烏斯的阻撓,這是明擺的事,他們談好了,必然會發覺埃提烏斯的陰謀。

西羅馬宮廷與北非的誤會解除,雙方試圖恢復關係,已然難以實現!

不過,作為西羅馬宮廷穩固高盧等地的將領,埃提烏斯不可能總是待在宮廷之中。因此,當他離開之後,在博尼費斯友人的請求之下,宮廷派遣使者前往北非進行談判。透過此次談判,宮廷與北非間的誤會徹底消除,北非伯爵悔恨不已。

之後,博尼費斯當即決定重新歸隊西羅馬宮廷,即使後期被君主賜死也在所不惜。然而,此時的北非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了,隨著汪達爾人的進入,北非形勢不容樂觀。

尤其是當他決定重新歸順西羅馬宮廷時,早已與羅馬人不共戴天的汪達爾國王根西里克理所當然地拒絕。而最後只有迦太基城和羅馬人的軍隊願意與博尼費斯一起效忠西羅馬皇帝,其他地區則早已在汪達爾人的肆虐之中陷入混亂。

西羅馬宮廷與北非的誤會解除,雙方試圖恢復關係,已然難以實現!

最終,羅馬軍隊難以戰勝對方,不得不黯然離開,羅馬人也失去了富庶的北非諸行省。

感謝各位的關注支援,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