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案例】這家超市為什麼開業十年還不好做,背後真相讓人沉默!

法國的“明天超市”是一家很大的公司。

超市於1996年的秋天開業,開業初期,卻很不景氣。

大家找了許多原因,分析了很多情況,經營仍不得要領。

無論是從貨源還是服務,“明天超市”都做到了同行一流。

與其他超市相比,可以說是物美價廉。

所以事情一直令人費解,始終得不到一個合理的答案。

【商業案例】這家超市為什麼開業十年還不好做,背後真相讓人沉默!

董事長費爾一籌莫展,有一天,他將自己的苦惱告訴朋友凱恩。

凱恩是一位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凱恩來到“明天超市”轉了一圈後,認為是通道出了問題,超市裡的通道過於寬敞,建議費爾將店裡的所有通道由寬變窄。

費爾大惑不解,但還是照做了,重新佈置了通道。

沒想到,這一看似不起眼的改變,卻有了驚奇的效果,前來購物的人漸漸多了起來,人們逗留在超市裡的時間也相對長了許多。

兩個月後,“明天超市”的銷售額竟然翻了一倍。

作為董事長,費爾興奮又不解地問凱恩,這究竟是什麼道理。

凱恩解釋道,人們逛商場時都有一種特定的心理,那就是對物品需求所產生的親密度。

人們並不完全喜歡商場裡過寬的道路。

如果道路過寬,人們就會丟失與貨物間的親近感,過寬的道路,反而讓人喪失了購物的興趣,使人像逛街一樣匆匆走過。

而變窄的通道,由於拉近了貨物與人的距離,人們反而更關注的是商品,而不是自身。

與商品的親和力,是讓人產生購物慾望的一部分,這是屬於寬窄設計的學問。

寬窄的設計,往往又是人的一種心理尺度。

看上去凱恩的建議只是改變了通道的寬窄,實際上卻是調整了人們購物時的心理需求。

寬與窄在人們心裡,永遠有著一個特定的尺度。

寬與窄,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許多事,都是在這或寬或窄的格局裡才能形成定勢。

它是一種尺度,一種道理,同時也是一種奧秘和科學。

多寬多窄,實在是一種勝敗的定奪。

其實我們做事、生活,許多時候都在進行著寬與窄的設計。

所謂的合適、正好、正確,都是在我們以為的那個寬窄度裡。或寬或窄,是我們一生都要權衡的事情。

人們都以寬廣、寬闊的天地來比喻前程,希望自己的明天皆是寬廣的、光明的。

可在現實生活中,卻是窄了不行,寬了也不行。

窄了,我們會感到艱辛,擁擠;

寬了,我們會感到迷茫,無路可去。

而寬窄的適度,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生活中人們磨合、容納、理解、修正的核心,恰恰就是那個需要不斷設計的寬窄尺度。

(作者:星竹)

(極品咖啡摘自《黨政論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