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不再,吳慶斌掌管的大成基金會成為倒下的巨人嗎?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

專欄」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今天你加倉了嗎?”、“這段時間的收益怎麼樣?”之類的話,正在慢慢取代以往傳統的寒暄方式。

投資理財的浪潮,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70、80後到90後乃至00後,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將自己手裡的錢放在銀行中,而是選擇將其投入到各式各樣的理財中去。其中,選擇購買基金的人群,則是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市場中的基金數不勝數,並不是隨便買都可以獲利的。拋開個人因素,挑選到一支靠譜的基金,選對一個靠譜且能力出眾的基金經理人,我們盈利的可能性無疑會指數級增大。當然,在選擇一支基金的時候,其所在基金公司的背景和整體實力也是我們需要衡量的。

例如,業界知名度較高的大成基金,就經常會因為其在網際網路上的“光輝形象”,而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不過,真實情況可能是,能在大成基金下拋頭露面的優質基金,可能屈指可數、值得一提的也寥寥無幾。

但是普通投資者卻會因為網際網路上有對於某基金的一片溢美之詞,而一葉障目。從而還是放心的把財富交給了大成基金開管理。

千里之提潰於蟻穴,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大成基金,成立於1999年4月12日,註冊資本金人民幣2億元,是中國首批獲准成立的老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作為曾經國內公募基金的老大哥之一,雖然經歷了這麼多風風雨雨,但還是有相當紮實的底子的。

不可否認,大成在過去也有過不少高光表現,如該公司曾四次榮獲中國證券報“金牛基金公司”大獎,四獲證券時報“十大明星基金公司”稱號。其旗下投資團隊和產品也屢獲殊榮。

據瞭解,大成基金更是將以“改善中國人的投資體驗”作為歷史使命,試圖打造屬於大成的日不落領域。

輝煌不再,吳慶斌掌管的大成基金會成為倒下的巨人嗎?

但就如標題所說,好漢不提當年勇。輝煌時刻誰都有,不論是老十家,還是其他的後起之秀,誰能沒有一堆拿得出手的戰績呢?

問題在於,戰績再好也是過去了,過去的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的大成基金確實還行,但是放在如今這個風起雲湧的市場上,大成基金就顯得有些步履維艱了。

同樣作為老十家,大成基金如今的表現,不要說和那些年富力強的後起之秀掰手腕了,就是比起其他“老傢伙”來說,也實在算不上好,甚至可以說有些落了老十家的名頭。

單說管理規模,除去大家已經預設墊底的長盛基金之外,大成基金的處境,沒有人不為其感到可惜。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抽絲剝縷來看,大成基金的沒落,從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輝煌不再,吳慶斌掌管的大成基金會成為倒下的巨人嗎?

2002年,基金市場正方興未艾,而當深圳的基金公司銀華和長盛將總部遷到北京之時,當年的大成,卻做了一個反方向的變遷——它從北京搬去了深圳。這就導致當年很多不願離開北京的公司人士紛紛跳槽,轉而被華夏、嘉實等大公司所吸收。

而後來多年的發展證明,當初的決策實際上是錯誤的。在大成的基金經理隊伍中,一直缺乏頗具市場號召力的明星級人物,也缺乏一位執牛耳級的大佬。

大成基金唯一的亮點也許就是劉明瞭,他曾一度在基金圈中成為呼風喚雨的人物,但因為重慶啤酒事件,也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將大成系基金經理的分裂完整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更成為了讓大成基金在下坡路上越走越順暢的助推器。

大成基金的問題,始終是內憂外患的,雖然大成系的矛盾不象小基金公司兩隻股基堅定的一隻做多、一隻做空般看法迥異,但實際上思路也有著很大的分歧。

在當年啤酒事件後的反思中,大成系一派的基金經理堅定地認為應該適度地降低個股的投資集中度,分散風險,最佳化投資組合;而另一派的基金經理則認為投資沒有問題,但關鍵是沒有及時變現,化浮盈為實際的利潤,落袋為安。

這至少從一個側面表明,作為老十家之一,大成基金在基金經理的管理上存在著一定問題。而當小機率事件(如重慶啤酒事件)最終暴發時,其存在的問題會成為致命的漏洞。

“良禽擇木而棲”,人員頻繁變動或致信任危機

管理上存在的問題,直接表現在基金公司當中,其中有一個點,就是人才隊伍的頻繁變動。眾所周知,舵手掌握航行的方向,而水手決定前行的速度,當一艘船不僅更換舵手,甚至連水手都頻繁更換的話,這艘船哪怕暫時不會沉沒,它航行的速度恐怕也很難快起來。

具體到某隻基金上面,當它的基金經理人頻繁更換時,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是收益的波動,持倉的變動,更為要命的是,因為操作帶來負面結果,而導致投資者對基金公司喪失信任。而當某隻基金、某家基金公司不再被投資者信任時,那才是末日的降臨。

輝煌不再,吳慶斌掌管的大成基金會成為倒下的巨人嗎?

資料顯示,大成基金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是1年又344天,而各公司平均的任職年限都達到了1年又247天,作為老十家之一,又是規模還算得上可觀的基金公司,難道在留住人才這一方面,只能做到一個平均值近乎於及格線的水準嗎?

挑選如今被為人熟知的兩家基金公司,不論是招商基金還是國泰基金,它們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分別為2年又10天和2年又18天,對比之下,大成在這一點上存在的問題,確實不容忽視。

而對大成來說,除了直接和投資者利益相關的基金經理之外,大成基金高層管理頻繁變動,則更加赤裸的暴露出問題。當公募基金行業的“離職潮”再度湧起的時候,大成基金又不幸地身處了這股漩渦之中。也就是說,單管理層來說,大成基金在短短几年時間就差不多換了個遍。

而在重慶啤酒事件後,擔任大成基金第四任總經理的羅登攀於2019年7月因個人原因離職,原副總經理譚曉岡任總經理;9月,公司副總陳翔凱因個人原因辭職;11月,原董事長劉卓離任,新董事長吳慶斌接任。而在再早一些的離職潮中,大成基金更是做到了能在一年之內連失6位副總,其損失不可謂不慘重,由此帶來的公司震盪也是不言而喻的。

雖然近些年因為私募的興起,公募基金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波及,但像大成這樣幾乎被砍斷手腳的,卻是不多見,這也許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大成內部確實存在不小的問題,而且,大成基金本身淨利潤在低位徘徊的尷尬局面,也是導致這一情況加重的重要原因。

基金經理表現不佳,誰來對投資者負責?

透過網路資料瞭解到,大成基金現在旗下還留有30餘位基金經理人,共有近200只基金,普通基金佔比近9成,貨幣基金只佔1成左右。

資料不會說謊,從大成基金所有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表現來看,大成如今的實力,是遠配不上它老十家之一的名號的。其管理的所有基金中,超過半數基金在同類排名中處於靠後位置,能在同類排名中處於前列的寥寥無幾。

而且最為關鍵的一個訊息是,大成基金近兩年釋出的新基金呈現出了一個整體趨勢——較為低迷,表現比較出色的同期基金並沒有幾個,而在同類表現不佳的時候,能夠逆市上揚的更是百中無一。同時,較為老牌的基金經理人也表現出了比較低迷的狀態。

這也許已經能夠說明,大成基金在經歷了多次的人員變動之後,公司中優異的基金經理人,已經所剩無幾了。大成如今正面臨著老一代基金經理人凋零,而青年一代基金經理人,,又難以擔當大任的的尷尬局面,而這個時期大成基金也顯得有些人才換血青黃不接、業務停滯不前。

對於一個基金公司來說,優秀的基金經理人就如同健康的血液之於人體一樣,它能夠使公司整體都良性迴圈起來。但是,如今卻因為缺乏優異人才,相當於是人體缺乏了血液。由此也導致公司斷絕了生機,除了垂死掙扎、強行吊命之外,似乎已經別無他法。

結語

面對這種內憂外患均無法解決的處境,大成基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從大廈將傾的命運之中逃離出來可能無人知曉,但是可以預見:當市場上有著數不勝數的表現優秀、生機勃勃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人可供選擇的時候,合格的投資者基本很難對大成基金有好感。而即使有那麼一兩隻偶爾冒出頭來的基金,可能也沒有多少人友那個膽量,干預登上大成基金這艘危機四伏的戰船。

也許,對投資者來說,將自己的命運和最終大機率要傾覆的戰船捆綁在一起絕對不是明智的,哪怕這艘戰船曾經再輝煌,哪怕它的裝飾再華麗。因為投資不是兒戲,如果委託的基金公司缺少實力和核心,沒有有力的解決問題能力為投資者的資金保駕護航,也只能徒有其表。

總而言之,大成基金讓投資者看到了投資基金也並非如外界傳揚的一樣,毫無風險、坐收漁利。而對於投資者來說,即使懂得再多理財知識、掌握再多行業內幕。因為如果選錯基金公司,投資者的血汗錢一樣會如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但願大成基金,能在風雨飄搖中保留業界良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