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傢俬募重返新三板 堅守者"守得雲開見月明"

11月15日,81家公司在北交所掛牌亮相。北交所的設立,也成功吸引了大量私募股權機構聚力“掘金”。公開資料顯示,包括紅杉資本、深創投在內的“

豪華

團隊”重返新三板市場。

私募機構擁抱北交所

自北交所設立的訊息宣佈以來,新三板市場熱度也明顯升溫。

東方財富

Choice資料

顯示,三板做市指數9月至今已大漲逾40%,創新成指漲逾30%。

多家知名機構受此吸引也重返新三板市場。以創新層企業和創科技為例,紅杉資本旗下深圳市紅杉瀚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和北京啟創科遠股權投資

基金

合夥企業現身該公司定增專案的認購方。據瞭解,紅杉上一次現身新三板定增還是五年前。

除紅杉外,深創投、高瓴、阿里、騰訊等資本近期也積極參與新三板定增專案,提前佈局北交所。

有一批始終堅守在新三板市場的機構則“守得雲開見月明”。多年來在新三板市場摸爬滾打的指南基金董事長王軍國就表示,北交所的橫空出世給私募基金帶來了極大影響。據瞭解,該私募基金在新三板投資已有五年時間。

他談到,鑑於目前從創新層到未來北交所上市的順暢流程,私募基金產品的封閉期有望進一步縮短,被投企業的退出方式也更為多元。“北交所誕生後,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初篩標的池擴大,過去我們著重從已實現或者預期能較快實現

淨利潤

5000萬以上的三板企業中去做篩選,北交所誕生後這一初篩標準可以放寬,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資本化路徑在北交所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王軍國表示,2015~2019年新三板開始進入發展震盪期,這五年時間也是大浪淘沙的過程,是對市場參與主體的考驗。過去的新三板市場存在著有限的資金供給和大量企業資金需求不匹配的核心問題,即供求關係失衡,這與市場一直詬病的交易制度關係不大。也正是因為經歷過那段時期,指南基金在投資風格上也更趨謹慎和理性。

尋找IPO潛力標的

站在新的時間節點上,多家投資機構已開始在“專精特新”上搶佔賽道,比如中科創星曾表示將堅持在光電晶片、人工智慧、航空航天、生物技術、資訊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等領域進行早期投資,挖掘冠軍企業。

也有機構著力“物色”具有IPO潛力的企業。盈科資本表示,將積極尋求潛在的北交所上市標的,以工信部頒佈的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省級“專精特新”名單為參考。

王軍國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指南基金長期以來在新三板市場中尋找具備IPO潛力的公司,此前發行的4只基金及自有資金共投資10家新三板公司,已有8家實現A股上市。目前,該公司還針對北交所的設立申請了證券私募基金牌照。

據王軍國介紹,指南基金更傾向於採用精準打法,投資的企業少而精,該公司推出的每隻基金一般只會投資3~4個專案,適度集中資源。在篩選投資標的時,主要從行業或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中篩選,偏好投資具有稀缺性的、擁有較深“護城河”的企業。

從投資領域來看,王軍國表示,指南基金在資訊科技和先進製造兩大領域佈局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多,主要源於領域內企業屬於我國戰略新興產業,企業數量也相對較多,有足夠多的標的可供選擇。另外,資訊科技企業營收不受產能限制,

業績

爆發性強,且利潤率高,現金流充裕,上市後往往能獲得較高的估值。

新三板市場信心重建

北交所開市前夕,精選層持續走強,多隻個股表現搶眼,比如森萱醫藥、諾思蘭德、同力股份等11月以來累計漲幅逾30%。

王軍國表示,北交所開市前精選層確有不少公司股價上漲較多,從估值來看,也未到非理性的階段,部分公司雖然市盈率為三四十倍,但依然處於合理水平。

對於創新層的投資機會,王軍國表示,目前創新層行情分化嚴重,部分創新層公司的估值已經被炒得很高,但仍有一大批企業估值在十幾倍,甚至十倍以下,基本面優質的創新層公司仍有較大的投資空間。

在經歷前期長達四年的“腥風血雨”後,投資者是否已對如今的新三板重拾信心?對此,王軍國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新三板仍缺信心,市場上很多新三板

基金淨值

仍然處於低位,有些投資人對新三板市場偏悲觀。“我覺得信心的建立還需要時間,目前新三板市場仍然是以機構投資者以及一些經驗豐富的個人投資者為主。”

安信證券

分析師

諸海濱表示,前期投資人的主要擔憂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市場流動性較低,二是部分新三板公司治理存在缺陷。但隨著北交所開市,此兩點擔憂已大大改善。流動性方面,截至11月12日,開市後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400萬戶,與科創板開市時候的380萬戶基本相當;公司治理方面,北交所相關監管規則強調細化明確各方責任,建立健全嚴格的資訊披露規則體系,強化事前事中事後全鏈條監管。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