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保額多少才合適?醫療險呢?真的是越高越好?

我們經常說一句話:

買保險就是買保額,但究竟保額多少才合適呢?

保險作為轉移風險、降低財富損失的金融工具,保額在理賠時主要分為2類:報銷型、定額給付型。

報銷型包括醫療險、意外醫療等,是可以幫我們負擔多少治療費用,保額代表著報銷上限。

足夠保額可以讓我們不必為治療費憂心,放心治療。

給付型是我們能拿到多少錢補償經濟損失,包括重疾險、意外險、壽險等。

這筆錢怎麼花沒有限制,但只有保額做足,這筆錢才有意義。

不然,患癌住院需要30萬,醫療險保額只有5萬,或者摔斷了腿,以後再也不能工作,意外險只賠10萬,根本起不到轉移風險、降低財富損失作用。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重疾險保額多少才合適以及其它險種保額選擇,是不是越高越好?

一、一場大病需要多少錢?

在說保額多少才夠之前,我們先一起看看一場大病需要多少錢治療。

《人間世》是為數不多讓我看幾遍哭幾遍的紀錄片,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高校教師閆宏微。

博士畢業,與丈夫相戀10年,結婚、買房、生子,就在一切都很美好時,33歲的她,確診三陰性乳腺癌。

一年52個星期,閆宏微有36個星期都在化療。

她和丈夫奔赴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療,5000美金的血常規檢查和醫生問診,21000美金的肺部穿刺手術,還沒開始治療,就扔進去十幾萬人民幣。

跑去香港購買比黃金還貴的靶向藥,9萬塊錢買三盒藥,總共63粒藥,每粒摺合1400塊錢,差不多是她一年的收入。

重疾險保額多少才合適?醫療險呢?真的是越高越好?

鉑類、紫杉、三濱、蒽環……這些常用化療藥物,閆宏微全部用過。

閆宏微透過互助平臺籌款、賣掉房子去治病,遺憾的是,最終沒能挽救性命。

其中最讓我崩潰的一個片段,就是閆宏微媽媽抱著外孫女說“姥姥姥爺沒有用,給她湊不到錢”時的痛哭。

重疾險保額多少才合適?醫療險呢?真的是越高越好?

同樣作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太容易被代入進去。

家庭支柱倒下,老的小的就猶如天塌下來般沒了主心骨,只剩下悲傷、絕望和無能為力。

二、保額多少合適?

那重疾險保額多少才合適,醫療險、意外險等保額多少才有意義呢?

每個家庭收入、支出是各不相同,比如李小華只要給家庭留下 30萬,就能支撐家人三五年基本生活,而對於李大華來說,可能需要100萬。

所以,分3類情況討論,大家可以對號入座。????

1.完全無法應對風險

如果家庭沒什麼存款,遇到風險就需要全家砸鍋賣鐵+借錢才能湊出二三十萬,幾乎可以說是完全無法應對風險。

而隨著燈火、美團、輕鬆、水滴等大互助平臺關停,我們普通老百姓去什麼渠道尋求幫助呢?

這類人群,

優先配置百萬醫療險、意外險

,一年幾百塊就能做到雙百萬保額。

能夠應對大部分風險,避免因為意外或疾病導致傾家蕩產,家庭破碎。

2.可以應對風險,但將返貧

如果小康家庭,一年收入幾十萬,也能買得起1,2個奢侈品,屬於可以應對風險的家庭,但很可能將全部存款搭進去,一夜返貧。

尤其是一場大病或意外帶來的經濟損失,長遠來看不容小覷。

這類人群,在配置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基礎上,可以配置重疾險、定期壽險。

30歲左右人群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各配置100萬保額,大概需要1000多元,在此基礎上,根據年收入3-5倍配置重疾險便可。

因為重疾險理賠金除了用於治療,更多是用來補償生病期間收入損失,在康復期間維持正常家庭開銷。

但需要注意,一定要避免保費造成壓力,至於如何控制預算,往下看。

3.完全可以應對風險

當資產水平進入高淨值階層,完全可以應對疾病、意外所帶來的風險。

此時,風險更多來自於對財富本身的控制能力、傳承能力。

這類人群更推薦有資產傳承、財富保全、家企分離等功能的年金險及增額終身壽。

而判斷保額多少才夠的標準就是你想傳承或保全的部分。

當然,如果你對幾十幾百萬的醫療費用感到心疼,同樣可以配置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及重疾險。

三、保費多少合適?

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要做高保額,就一定會花費更多保費。

很多人建議保費控制在年收入10%,這多少有點不合理,畢竟年收入不等於年可支配收入,需要減去各種貸款、子女教育等,那究竟保費多少合適呢?

根本原則:保費不要對家庭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1.總保費佔家庭年可支配收入3-5%

一般來說,總保費佔家庭可支配收入3-5%不會影響家庭正常生活。

比如25歲新婚小夫妻二人,每人每月工資5000元,在沒有貸款且不算年終獎、十三薪以及副業、理財收入的前提下,一年總保費建議控制在3600-6000元。

平攤到月,每個月3、500元,如果沒買保險,這筆錢大機率也是用於吃喝玩樂,攢不下。

以目前產品價格,足夠配置齊全百萬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重疾險這四種類型的產品,且基本保障不會有大缺失。

2.總保費佔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

如果儲蓄習慣較好,沒有太多日常開銷,總保費佔家庭可支配收入10%也是合理範圍。

比如30歲中青年夫妻,事業小有成就,一年可支配收入40萬,10%便是4萬,足夠將保險配置到頂配。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們判斷重疾險保額多少才合適,保費多少合適,知道如何取捨。

但必須提醒的是,保額雖然很重要,但買保險時還要注意保障責任、保障期間、賠付次數及比例等多個角度。

沒有完美的保險產品,只有依據你個人狀況而搭配出適合你的保障計劃。

當然,很多人不是實際預算不夠,而是心理預算不夠,畢竟保險是一種特殊金融產品,在不出險情況下,看不到摸不著,這樣就花幾千上萬塊,很多人覺得心裡打怵。

所以很多人在風險沒來之前瀟灑的說:“如果真生了大病,我就自己找個地方放棄治療,誰都不用管我。”

而真正到了那一刻,你才會明白什麼叫有一絲希望都要去爭取。

來到這人世間,我們可能征服不了星辰大海,但我們終將成為一個家庭的支柱,承載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希望每個人都有面對風險的能力,至少在說出“治”的那一刻,模樣從容。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