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鏈科技:除了關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導語

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首次發起“地球一小時”活動,提倡家庭和商戶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週六的20:30—21:30,關閉不必要的電燈和其他耗電產品一小時,以表達對減緩氣候變化的支援。14年過去,“地球一小時”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公眾環保活動,對保護地球的支援延伸為激發人類關於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之間的思考,從關注空氣汙染到呼籲減少塑膠,引導公眾在日常生活中為環保做出改變。從認知節能對改善地球環境的意義到達成節能減排的共識,從基本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實現碳中和,從簡單的關燈到科技的變革,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益鏈科技:除了關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如期實現我國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與視窗期,需要加快由高碳體系向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總體佈局,轉變對傳統資源稟賦、能源體系和產業結構的路徑依賴,推動包括基礎設施、生產方式、技術標準、體制機制等方面的革新與改變。

01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能源,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

益鏈科技:除了關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從結構上看高碳的化石能源佔比約85%。要達到減碳目標,必須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一手抓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總量控制和利用效能提高,一手抓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替代。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也提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02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應用,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動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益鏈科技:除了關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中提出,要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汙降碳行動,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製造,建築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同時,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汙降碳技術,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工業領域加碼節能減排,推動效能提升;交通運輸領域加快對石化產品的替代,推動電力、氫能等二次能源在城市交通上的普及利用;建築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推廣綠色建築,爭取建築用能零排放……依賴於科技創新,各行各業去碳化將有助於部分地區提前碳達峰。

益鏈科技:除了關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在益鏈科技區塊鏈技術支援下,上海能效中心“節能減排核查鏈”試點專案以節能減排工作中存在的節能方案共識、節能專案原始資料追溯等問題為出發點,透過益鏈科技旗下眾鑫鏈平臺,參與專案的企業作為節點加入,並進行全過程節能資料資訊實時上鍊存證,有效解決節能資料時效性問題和交易雙方糾結時產生的資料公信力問題;另一方面,各參與機構及企業共同上鍊,可以提升各方協同效率。透過搭建監管部門、第三方諮詢稽核機構及節能技術改造需求之間的橋樑,“節能減排核查鏈”試點專案實現了節能行業和區塊鏈技術的深度融合。

03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益鏈科技:除了關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益鏈科技作為一家致力於區塊鏈技術及相關產業級應用開發的公司,董事長朱浩冰先生曾在2018年年底舉行的第五屆首爾氣候能源大會上提出全球在減少碳排放過程中所面臨的三大挑戰——

1。全球缺乏可信的碳排放資料庫。具體表現為碳排放缺乏統一的資料收集的標準和方法;中心化的資料庫導致全球缺乏統一可信的碳排放交易基礎資料。

2。全球的碳交易不活躍。目前大多數存在的確認原始碳積分的減排採購協議沒有標準化;同時,碳交易的准入門檻很高,只有數量有限的專家和投資者才能參與進來。

3。對於減少碳排放,全球公民的關注參與度還遠遠不夠。當前,減少碳排放的措施與每個人日常生活關聯度甚低,對個人來講,缺乏持續的動力。

益鏈科技:除了關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針對這三項挑戰,基於區塊鏈技術適用於“碳中和”的可行性,朱浩冰先生結合《巴黎協定》原文提出了三項可行的方案:可信資料、加密交易和激勵機制——

1。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碳排放資料收集模式。從資料的生成而言,資料可以包含電網資料、空氣資料、水質資料等等,而傳輸的方式可以採用5G、NB-IoT、Mesh等各種新技術。在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形成統一的計算、轉發、儲存等能力並持續沉澱資料後,大資料分析可以幫助企業、政府、協會和環保組織等做出更好的選擇和決策,並透過智慧合約來自動執行大家約定好的執行策略。使用這樣的架構,就可以很好地承載實現完整性、透明性、精確性、完備性、可比和一致性、避免雙重核算等基礎能力,進而促進碳權的轉移以及資金的合理配置,全球一起努力,達成《巴黎協定》的願景。這一示例並不必追求全球一致性的帳本,而是多種基於不同實際意義和目的的多區塊鏈中的一個,其後可以透過“跨鏈”技術來實現“連結”,以分散式、平行構造、非同步發展的程序,最終形成全球一體化的大帳本。

2。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碳排放交易所。在當前的碳交易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碳信用的標準尚未統一,各國分別建立了各自標準。因此,不同國家的標準化碳信用處於不同的定價中。如果基於標準的文字和檔案進行碳權交易,將是非常繁複而不方便的,這也有違減排的本質。《巴黎協定》允許在不重複計算的前提下,有能力的地區可以幫助能力弱的地區減排,也可以進行跨締約方的碳排放權交易。

3。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個人碳排放激勵機制。透過區塊鏈技術將加密去中心化碳排放交易所與環保產品連結起來,當個人“公共交通出行”、“可回收生產”、“新能源轎車出行”、“日常環保”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行為出現時,可根據減排的溫室氣體數量獲取對應數值的環保貢獻積分,作為此類行為的激勵回饋。減排行為獲得的積分,參與者可以用來兌換環保產品。透過這樣的激勵計劃,提高個人日常生活與減排行為的關聯度,讓每個人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積極參與進減少碳排放的行動中來。

04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金融支援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援工具。”

益鏈科技:除了關燈,我們還能怎樣給地球減負?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中提出,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完善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政府採購等政策,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發展,就必須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對國家而言,中國政府承諾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首次在國際社會上提出碳中和承諾;對每個生活在地球的人類而言,眾人皆是生態環境的建設者、保衛者與受益者,每個人若能踐行節能、低碳、綠色的生活,必將匯聚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磅礴力量。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