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東北特產成三亞爆款!你知道哪種魚是東北特產麼

中國小康網訊 近日,有遊客發現,三亞一商超設立了東北特產專區。店長表示,是為滿足當地東北人的生活需求,也有遊客反映希望能在三亞購買到東北特產。遠道而來的丹東紅顏草莓、大連櫻桃、哈爾濱紅腸等成為熱門商品;五一小長假,預計相關商品銷量將上漲五成。引發網友熱議。

五一東北特產成三亞爆款!你知道哪種魚是東北特產麼

相關新聞影片截圖

說到東北特產,你知道哪種魚是東北特產麼,今天帶大家到東北看看,來嚐嚐與東北歷史文化有著密切關係的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是來自太平洋的三文魚,在東北地區已有二百多年的食用史。它不似來自大西洋的挪威三文魚,被營銷包裝得陡然身價倍增;也少為東北地區以外的美食家、老饕們所知。但我常常會想象:

當年那些江南士子、中原文人們被流放發配到朔雪薜荔的荒蠻之地時,沒有了綺情與雅緻,髭鬚都掛滿冰碴,淚汗交睫作冰凌,卻因為一口煙燻蒸蔚的大馬哈魚,充盈了他們的正氣,熨熱了他們的風骨。

大馬哈魚洄游進歷史的長河,在錦鱗游泳中,躍蕩著星光熠熠的寧古塔“流人文化”。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張縉彥、吳兆騫,就分別在作品中述及大馬哈魚。

張縉彥是明末兵部尚書,“河朔英靈,而有江左風味”。清順治年間被流徙寧古塔後,教授當地漁獵土人以中原耕種之術,閒來與其他流放文人詩酒唱和,遍考風物,留下了《寧古塔山水記》。裡面的《沙爾滸》篇有“多大魚,土人名打不垓者是也”的描述。

這“打不垓”便是大馬哈魚。也許是張縉彥給土人的音譯,總有種項羽垓下之圍的況味。試想漁民獵捕的大馬哈魚,豈不正是鐵馬冰河中,作困獸斗的黑甲烏騅之霸王?待到褪去魚皮,肉若舞櫻,便是秀色可餐的虞姬了。

說到大馬哈魚皮,也是一道珍饈風味,可蒸可炸。炸制後中空脆響,美拉德效應令人齒舌生津。而清蒸之後,則筋道異常。隨意堆疊,枕藉乎盤中,旖旎如琵琶女,正奏著表現垓下之圍的《十面埋伏》,冰河琤琤,宛若絃聲。張縉彥的“打不垓”譯法,真乃神妙!

而同為順治年間流放寧古塔,“江左三鳳凰”之一的吳兆騫,是位純江南人士,卻有邊塞詩人的慨然與悲涼氣質。他因科場案被誣充軍,離家三千里,一去二十年。留下一部“胡笳羌管,獨奏邊音”的《秋笳集》。裡面有一首《瓜兒伽屯值雨晚過村叟家宿即事書寄孫赤崖陳子長五十韻》。

這個瓜爾伽屯以大馬哈魚汛著稱,卻是當年詩人隨寧古塔將軍抗擊沙俄侵略者的古戰場。當取得大捷,談笑凱歌還的時候,壘起行軍灶,就著江水煮大馬哈魚,肯定有“八百里分麾下炙”的豪邁。

俄羅斯人和東北人一樣,都嗜食大馬哈魚。做法都類似:煙燻制肉,魚籽成醬。煙燻大馬哈魚肉質緊實,啖之彈牙。肌間脂肪豐腴,映襯著酡紅的魚肉,恰似片片櫻花負雪,絕勝殊色。

而大馬哈魚籽醬,則不似黑色的鱘魚籽醬那般嬌嗔,吹彈可破。後者如粒粒珍珠黑美人,置於蛋羹之上,則有二八女郎“楊柳岸曉風殘月”之感。而前者酲紅面膛,就是執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的關西大漢。

巧的是,東北的朝鮮人也愛吃大馬哈魚籽醬,他們又是另一番做法:經辣椒的浸染,糖的潤漬,大醬的薰陶,給這飽滿的卵磷脂平添了多層次風味,就如鮮族少女身著豔麗的“契瑪裙”,在舌尖跳著熱辣的舞步。(子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