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瞭解底層邏輯,就不要盲目學習華為的"全員持股"

不瞭解底層邏輯,就不要盲目學習華為的"全員持股"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一多君   來源|一多數字(ID:yiduoxueyuan)

很多人以為華為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全員持股”的激勵機制,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全員持股”肯定是其成功非常重要的原因,但不見得是主要原因。換句話說,採用“全員持股”也並不一定能夠保障企業一定就能成功。而且,即使同樣是“全員持股”,不同的交易結構設計,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全員持股”,並不意味著每個員工都是股東,而是指每個員工都有機會成為股東,並且確實持股的普通員工人數也都非常多。按理說,這是人力資本和貨幣資本在博弈中取得了更大範圍的勝利,應該是個好事情。但是在有些實行“全員持股”的公司裡,員工常常把這些股權只是看作一項福利,並沒有因此更加積極的工作。為什麼“全員持股”這樣的好事情,在有些公司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激勵作用呢?

其主要原因並不出在“全員持股”這個邏輯層面,而是出在具體的交易結構設計上。那麼,怎樣的交易結構設計,才能讓“全員持股”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呢?我們看看華為的股權激勵是怎樣操作的。

1、創業期:普惠制模式。1990年華為第一次提出內部融資、員工持股的概念。當時參股的價格為每股1元,以稅後利潤的15%作為股權分紅。那時,華為員工的薪酬由工資、獎金和股票分紅組成,這三部分數量幾乎相當。其中股票是在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進行派發,一般用員工的年度獎金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幫助員工獲得銀行貸款購買股權。這個模式下絕大部分員工都可以持有公司股權,也稱為“員工持股計劃”。

2、2000年經濟寒冬後:虛擬受限股模式。由於受到2000年網路經濟泡沫的影響,華為迎來發展歷史上的第一個冬天,此時華為開始實行名為“虛擬受限股”的期權改革。虛擬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勵物件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物件可以據此享受一定數量的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權,但是沒有所有權,沒有表決權,不能轉讓和出售,在離開企業時自動失效。虛擬股票的發行維護了華為公司管理層對企業的控制能力,不至於導致一系列的管理問題。本質上這還是一種超額利潤分紅的做法,利潤好的公司是可以借鑑的。華為的股價也從每股1塊錢變成按照淨資產定價。華為還設定了4年的期權行使期限,每年兌現額度是1/4。這一階段,華為的激勵從90年代的“普惠”原則向“重點激勵物件”轉變,核心骨幹員工獲得的配股額度大大超過普通員工。

3、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飽和配股模式。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華為又進行了大規模配股,根據不同級別員工設定了配股上限,所以也叫“飽和配股”。根據員工的職等職級設定可認購股權的上限,比如級別為13級的員工,持股上限為2萬股,14級為5萬股。而若達到其級別持股量上限的老員工,不參與配股,所有期權分四年行權。不少老員工因為持股已經達到上限,沒有參與這次配股,給新員工的持股留下了空間。要調整飽和率的上限,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調整職級,要成為“奮鬥者”。有資格參與配股的員工要和公司簽訂“奮鬥者協議”才能獲得股份。當時華為的一位女員工因為家庭原因拒絕被調往國外,她就不再是奮鬥者,也就失去了配股資格。

4、2013年以後:“TUP時間單位計劃”。授予激勵物件獲取收益的權利,收益在5年內逐步兌現,並在第5年權益清零。具體安排如下:

第1年:持有股份無分紅;

第2年:持有股份1/3分紅;

第3年:持有股份2/3分紅;

第4年:持有股份全分紅;

第5年:持有股份全分紅+股價增值額(即可第5年股價與授予年度

股價差額*持有股數),權益清零。

總結一下華為“全員持股”模式的幾個特點:

第一,“全員持股”不是所有人都持有股權,而是所有人都有機會持有股權。工作一定年限以後的員工有機會配股,只要簽訂奮鬥者協議,就可以享受股權,所以華為的持股人數非常多,按照2019年年報的最新資料,18。8萬名員工,一共有10。4萬人持股,任正非本人的股權比例只有1。01%,其餘都分給了員工。

第二,以奮鬥者為本。雖然持股人數多,但是在早期普惠制之後,華為越來越強調以奮鬥者為本的價值觀,配股要跟員工的工作績效、工作態度、任職資格、級別等因素掛鉤,任正非特別強調要讓員工之間形成差距。承認人的差異性,允許公司裡有一部分人不是積極的奮鬥者,可以每天按時回家吃飯,但是分配上要向積極的奮鬥者傾斜,只有積極的奮鬥者才能分享公司的剩餘價值。

第三,動態調整。為了避免部分員工只想憑著股權收入混日子,也為了避免股權激勵的邊際效用遞減,華為會不定期調整股權的分配方法,動態設計股權模式。

華為之所以不斷調整“全員持股”的具體交易結構,目的是為了準確貫徹“以奮鬥者為本”的價值觀,推動企業持續增長。如果企業出現了“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這種“搭便車”行為,顯然是交易結構設計得不夠合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多數字(yiduoxueyuan),基於分散式商業思想,為連鎖消費企業提供產業中臺解決方案。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