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負債問題解決了,那花樣年的長期發展何解?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近日,一度被傳因存在未全額償還到期的離岸債而陷入持續性質疑的花樣年集團公佈了一則澄清公告表示,截至2021年9月20日,公司發行的已到期離岸優先票據不存在逾期還款的情況,公司還特別強調了“自身運營資金充裕”、“不存在任何流動性問題”。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這段時間以來陷入很大債務質疑的花樣年集團被“冤枉”了?

客觀來看,雖然花樣年集團官方表示自身現金流情況足以覆蓋公司未來六到十二個月內到期的短期債券、公司短期負債壓力問題不用擔心,但從長期來說,花樣年集團的債務壓力和運營壓力並不小。

一方面,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正在遭遇普遍性的發展壓力、房企融資越來越難,花樣年公司評級展望已經被一些機構調整至“負面”,公司未來的再融資動作很受限;另一方面,雖然花樣年強調自身短期償債都已經做好了相關準備,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公司部分短期債務採取的是“新債還舊債”的模式,這顯然風險性很大。

據悉,針對公司今年內到期的境內外公司債,花樣年集團的還款計劃是,針對今年十月到期的2。1億美元債券已經準備好資金如期償還;針對十二月到期的美元債券將透過自有資金償還,資金來源是已有資金和出售大宗資產帶來的資金;針對十二月到期的9。5億元人民幣債券,公司正在進行再融資工作以進行償還。

出售大宗資產、再融資償債,這樣的花樣年還說自己短期負債無憂?這顯然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花樣年集團身上存在的種種問題就已然暴露在大家面前,在連續幾年的激進式擴張態勢之下,花樣年堪憂的財務表現、高額的融資成本讓它面臨很大的質疑。

短期負債問題解決了,那花樣年的長期發展何解?

總體來看,在過去的2020年,花樣年不但未能實現自己在2018年就已經提出的“千億規模”目標,反而遭遇了一系列危機時刻。

比如公司被媒體曝出存在著頗為嚴重的“新債還舊債”問題,這讓公司的外部融資成本一路走高,2020年中旬甚至創下了14。5%的融資利率新高;比如花樣年從去年開始就遭遇了短期債務壓力,從而不得不迫使公司對外出售旗下專案股權以“自救”;比如公司在2020年的整體業績和銷售表現不達預期,公司增速面臨下滑,未來長期發展令人擔憂。

顯而易見的是,花樣年存在著頗為嚴重的資金缺口,公司不太樂觀的業績表現和不斷到期的債券正在考驗公司債務承壓能力,公司已經進入到了出售股權和旗下資產以渡過難關的境地。

需要指出的是,以資產出售、新債還舊債等為代表的資金騰挪動作並不是花樣年債務問題“無憂”的合理化理由,所有人都明白這些資金騰挪動作不過是將公司的債務問題進行拖延而已,而且在公司業績表現無法大幅提振的背景下,這種拖延還會讓公司未來的債務壓力更加巨大,這意味著以後的花樣年將會越來越危險。

回看花樣年集團的發展歷程,不得不說公司原本是有機會“逃離”這一次房地產企業所遭遇的普遍性危機的,因為花樣年集團很早就享受到了房地產市場早年高速增長的紅利。但因為公司發展戰略的搖擺,花樣年在不對的時候開啟了激進式擴張步伐,這給如今公司的現狀埋下了隱患。

短期負債問題解決了,那花樣年的長期發展何解?

上世紀九十年代,花樣年公司正式創立,它於2009年就已經成功登陸香港股市,是一眾房地產企業中比較早享受到房地產行業發展紅利的那一家。2014年,花樣年旗下的獨立物業板塊“彩生活”也成功在香港主機板上市。但此後,由於創始人的“放手”,花樣年公司進入下行通道。

當國內房地產市場還在“黃金十年”之時,花樣年集團管理層未能將公司業績帶到更高峰,反而讓公司出現了地產盈利大幅下滑的情況,這促使公司管理層對於房地產開發業務愈發不重視。有意思的是,花樣年方面頗具前瞻性地開始了公司輕資產發展模式的探索,可這種探索的結果卻是一方面讓公司錯過了房地產行業飛速擴張的黃金時期,另一方面公司在輕資產發展模式上的探索也不夠穩固。

由於經營危機頻現,花樣年集團還曾遭遇管理層和大股東之間的控制權爭奪,這進一步讓花樣年公司內部問題不斷。此後到2018年,公司創始人終於看不下去了,他選擇重新掌控公司並帶領花樣年重新回到高速擴張的發展路線當中。

可眾所周知的是,2018年之後正是中國樓市持續收緊、監管“重拳”不斷落地的時候,創始人選擇在此時迴歸並帶領公司逆勢擴張,還喊出了三年千億的發展目標,這顯然給公司目前的困境提前預設好了答案。

巨大的債務壓力正在迫使花樣年公司不得不朝著惡性迴圈的方向上艱難前行。資金鍊緊張的背景下,公司已經在今年六月對外宣佈將減少拿地動作,這預示著公司將放緩發展步伐,這可能會促使公司的經營業績表現長期承壓。

同時,在未來銷售情況可能不得不放緩的情況下,花樣年還要直面連續不斷的償債難題,鑑於公司去年初開始就已經被傳出在出售公司旗下不少的專案股份,似乎可以認為花樣年集團目前無法用正常經營覆蓋債務。

值得注意的是,花樣年旗下樓盤因為過去奉行的中高階發展路線一直存在著週轉速度比較慢、回款節奏比較慢的問題,這將進一步放大公司的債務壓力。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