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長安、北汽合作造車?迴應:只做增量部件供應商

編者按:本文來自介面新聞,作者:陸柯言,36氪經授權釋出。

2月25日,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稱,華為正在與長安汽車以及北汽集團進行談判,以合作生產面臨大眾市場的電動汽車。此外,華為已開始內部設計電動汽車並與供應商聯絡,以期最早於今年正式啟動該專案。

這一訊息遭到華為官方否認。華為方面對介面新聞表示:“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做智慧汽車增量部件供應商,幫助車企造好車。”

在智慧汽車領域,長安與北汽都是華為的重點合作物件。2019年,華為宣佈與長安汽車全面深化戰略合作,併合作打造高階汽車品牌;本月初,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還到訪了北汽,據瞭解,搭載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的新車將在今年交付。

但就公開訊息來看,華為與傳統車企的合作方式是為其提供解決方案,而非生產自有品牌的汽車。

華為是否要造車,一直是飽受關注的話題。這家在去年登頂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公司正面臨晶片斷供危機,智慧汽車業務被視為是其未來最具增長潛力的業務之一。

華為多次重申不造車,只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不久前,華為簽發的一項集團決議中提到:“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干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不過,這項決議文末也寫道:“本文從發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為3年。”

多年以前,華為也曾在內部堅決否認過生產手機、電視的提議,這也使得外界對華為不造車的申明產生不同的解讀。

新能源汽車銷量迎來爆發式增長,多家造車新勢力公司市值一度超越豐田等傳統車企。對科技來說,這似乎正是踏入造車行業的時間點。手機公司中,蘋果造車傳聞時有出現,就在不久前,小米內部確定造車的訊息也遭到曝光,不過小米官方迴應稱,一直有關注,但還未到正式立項階段。

2019年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與運管商BG、企業BG均屬於ICT業務組織。

華為內部的資源調動足以證明其對於這項業務的重視。去年末,華為智慧汽車業務與智慧終端業務完成整合,業務管轄關係統一歸屬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並任命餘承東為智慧終端與智慧汽車部件IRB主任。這意味著,餘承東有權決定上述業務所需的資源投入。

近兩年間,華為加速了汽車相關技術工程師的招聘,推出了一系列用於電動汽車的技術,包括車載軟體系統,汽車感測器和5G通訊硬體。

去年11月,華為釋出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包括1個全新的計算與通訊架構和5大智慧系統,智慧駕駛,智慧座艙、智慧電動、智慧網聯和智慧車雲,以及鐳射雷達、AR-HUD等全套的智慧化部件。

一位曾與華為多次合作的汽車行業人士曾對介面新聞評價:“從HI的產品組成來看,它已儼然是一個車標。華為即便不造車,也已經是這個行業不可缺少的參與者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