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財務視角看運營:如何規避風險、增加回報 | 財智觀察

“財”是企業運營的落腳點。無論是企業的前期財務投資,還是日常的財務健康,或是後續的財務回報,都需要企業從財務視角看運營。否則,即使企業業務蒸蒸日上,也可能陷入財務危機。

企業運營現狀

我們一直在談“業財融合”,但“業財互異”才是企業運營現狀的真實寫照,本該作為管理核心的財務職能,卻淪為“扯大旗”的角色,使企業陷入各種財務管理困局,財務危機也隨之形成。

以財務視角看運營:如何規避風險、增加回報 | 財智觀察

1、賬實不相符

賬實相符是對企業運營的底線要求,但即使三令五申,在有些企業這一要求仍然很難得到滿足。例如,很多中小型企業的倉庫按實物入庫時間登記,財務卻按發票收取時間登記,這勢必造成賬面物料與倉庫實物的不相符。諸如此類的事項數不勝數。

2、算不清楚賬

賬務核算的核心就是成本核算,但如果企業尚且不能做到賬實相符,完善的成本核算就更加無從談起。目前,很多企業甚至只會製作稅務報表,其他財務報表的日常管理幾乎沒有,只有當總經理需要時才會臨時整理編制,由此可見這些企業的會計資訊質量。缺乏完善資料支撐的決策難以真正推進企業發展。

3、運營週轉慢

賬實不符、算不清賬,企業就難以有效監控各類業務的運營週轉,導致應收賬款週轉慢、對不上賬、呆壞賬頻發等賬務難題的發生,存貨週轉慢、庫存積壓等問題也會隨之發生。

4、做事無預算

預算是指導企業運營的重要依據,但預算也是很多企業運營管理中的一大難題。這是因為,很多中小型企業在基礎性事務處理中障礙重重,在缺乏基礎資料支撐的情況下,就更不要提管理升級類的預算管理了。

5、稅務風險高

稅收是企業運營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進行納稅籌劃也成為很多企業的共同選擇。但很多中小型企業管理者缺乏稅務基礎常識,錯把偷稅漏稅認為是“合理的稅務籌劃”,進而對財務人員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這勢必造成管理者與財務人員之間的溝通障礙。財務人員偶爾地“打擦邊球”,也可能促使企業觸碰稅務高壓線,面臨嚴重的稅務風險。

運營現狀分析

目前,上述運營問題廣泛存在於各類中小型企業當中,很多企業管理者把業務做得風生水起,最終卻落入財務困局,直至企業因此難以為繼。從財務視角來看,產生此類運營狀況的原因主要在於3個層面。

以財務視角看運營:如何規避風險、增加回報 | 財智觀察

1、高層輕視財務

中小型企業創始人或管理者多為銷售型或技術型人才,更善於處理與業務相關的專業問題,但對企業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並不熟悉。

雖然很多企業管理者後期也會研習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甚至高階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等管理類課程,但對財務管理仍然缺乏重視,甚至持有輕視態度。

2、財務專業侷限

由於企業高層的輕視,很多中小型企業在招募財務人員時,並不會要求過硬的專業水平。因此,財務人員受限於自身知識儲備的不全面,難以發揮財務管控職能、助力企業運營。

與此同時,很多財務人員雖然具備一定的賬務處理能力,但卻不善於內部溝通,這同樣制約了其財務管控職能的發揮。

3、運營規則不清

有些中小型企業管理者也意識到規則對於管理的重要意義,期望獲得一套行之有效的運營規則,但往往求而不得。

這是因為,這些中小型企業在創立之時就未曾重視管理規則的體系建設:企業創立時,管理者更加重視生存,較小的團隊規模和簡單的業務模式,使得寥寥幾項管理規定就能囊括所有,出現爭議管理者直接出面解決。

隨著企業不斷成長、規模不斷壯大,企業管理者的管理思路也只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出現什麼問題就設定相應的規則,雖然在不斷地“打補丁”,但企業管理規則始終未能形成體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