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龍頭"賣身"外企,創始人卻"套現"2個億,很多家庭都在用

“又一國產品牌‘賣身’外企,父子倆也早已‘退場’。你以為的中國行業龍頭,背後早已換成外國老闆……”

文:向嘉馨

“國貨”變成外資企業,在國內市場,其實已經不再罕見。銀鷺曾經“賣身”過,益力礦泉水也當過一段時間的“外國品牌”。

行業龍頭"賣身"外企,創始人卻"套現"2個億,很多家庭都在用

不過相對而言,這些“賣身”外企的中國品牌,基本上都不會是龍頭一般的存在。畢竟如果都混到“龍頭”這個檔次了,也不會“賣身”了。

但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企業,卻“推翻”了大眾的傳統認知。明明已經做到了中國炊具的龍頭,卻還是走上了“賣身”這一步。

當然“賣身”聽上去有些令人心痛,但至少對於創始人父子而言,並不算太難過,因為他倆其實也藉此成功“套現”退場了。免去了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負債累累”……

既然說這個品牌,已經混到了行業龍頭的地位,所以肯定很多人都聽過甚至用過它。1994年,蘇泊爾在浙江創辦,並一度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炊具研發製造商。

行業龍頭"賣身"外企,創始人卻"套現"2個億,很多家庭都在用

不僅如此,當小家電品牌都對上市事宜“畏畏縮縮”的時候,創始人蘇增福還是義無反顧地帶著蘇泊爾登上了資本市場。2004年上市後的蘇泊爾,就這樣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中國國內最早上市的廚具企業。

但是有些“習俗”的確不能不信,為何小家電品牌不願上市,其實更多還是不敢上市。因為這個行業本身門檻就較低,且很難修建護城河。這對於一個上市企業來講,吸引資金的能力也就比較弱。

上市為了什麼,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如果吸引投資的能力那麼弱,上市或許就會淪為“累贅”。而蘇泊爾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我們詮釋了這個道理。

本身混得順風順水的蘇泊爾,卻在上市後的第二年,就面臨被收購的事宜。等到第二年的時候,也就是2007年的時候,蘇泊爾被一家法國公司收購了部分股權。正是如此,蘇泊爾從一家中國企業,變成了外資企業。

行業龍頭"賣身"外企,創始人卻"套現"2個億,很多家庭都在用

可是即便是到了2021年,很多人都還以為它還是中國人的企業。而蘇增福家族呢,既然已經賣掉了那麼多的股份,自然也不差剩下的這些。於是此後的幾年時間裡,手中的蘇泊爾股份越賣越少。

截至2016年年底的時候,作為創始人家族,蘇增福家族手裡的蘇泊爾股份只剩下總股本的0。01%。這樣的佔比,幾乎已經劃清了這個家族和蘇泊爾的界限。不過對於創始人家族而言,雖然“弄丟”了蘇泊爾,但是也透過“套現”,獲得了將近2億元。

而且自從外商接手蘇泊爾以後,也讓這個品牌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不僅保持住了行業龍頭的地位,一年的收入也在百億元以上。

行業龍頭"賣身"外企,創始人卻"套現"2個億,很多家庭都在用

如果蘇增福家族一直不捨得將蘇泊爾“賣身”,可能現在的炊具市場,已經看不到這個品牌的身影了。

而最後,我們也算是順帶提醒大家,我們以為的“國貨”,其實早已經變成外企品牌。如果一心想要購買國貨,可能就得重新物色其他品牌了。

舉報/反饋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