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都以為比特幣是最擁擠交易,但他們想錯了

華爾街的“只狼”們,在揣摩同行兼對手的時候,似乎又一次想岔了。

根據美銀全球研究(BofA Global Research)上週披露的最新月度調查結果,有43%的受訪基金經理認為5月最擁擠的交易是“做多比特幣”,與4月的27%相比出現了明顯回升。

而4月的“最擁擠交易”——做多科技股,在5月排名第二。此外,5月排名靠前的選項還包括做多ESG、做空美債以及做多基建。

華爾街都以為比特幣是最擁擠交易,但他們想錯了

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金融部落格ZeroHedge認為,華爾街專業人士之所以會把問題的答案看作“做多比特幣”,或許是因為巨鯨和散戶一起驅動了近期的幣價暴漲。

但是,上述部落格稱,“做多比特幣”肯定不是最擁擠的交易,其原因在於,華爾街可以做多或做空比特幣的資產數量有限,與其他擁擠得多的頭寸相比,比特幣真正的風險敞口僅佔很小的一部分。

具體來看,出於監管原因,華爾街幾乎沒有公司能被允許直接持有比特幣,少數公司做多比特幣期貨,全球最大比特幣基金灰度比特幣信託(Grayscale Bitcoin Trust)由此被廣泛視為唯一表達做多或做空比特幣的工具。

再看買方側,除了少數幾個大佬之外,多數大型基金要麼對比特幣持觀望態度,要麼現在才開始小心翼翼地入場。

但問題在於,在比特幣價格還保持在4。3萬美元左右時,這一數字貨幣的市值略高於8000億美元,而灰度比特幣信託的市值只有238億美元,不到標的價值的3%。

換句話說,從實操層面來看,華爾街根本不可能使用傳統工具大量買入比特幣。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麼?華爾街為何集體有此誤解?

ZeroHedge指出,對於市場而言,美銀的調查可能有一些訊號價值,交易員們第一次,也是錯誤地將“做多比特幣”視為最擁擠交易是在2017年12月——一個月後,比特幣就雪崩了。

不過,當時數字貨幣勢如破竹完全是出於散戶和一些亞洲熱錢的支援,這一次則已經有一些機構湧入數字貨幣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華爾街也曾又一次認為“做多比特幣”是最擁擠的交易。

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就都很熟悉了:華爾街精英們很快失去了興趣,並再次堅稱“做多科技股”的交易最為擁擠;而比特幣每個月都再接再厲連創新高,價格迅速翻了一番。

華爾街都以為比特幣是最擁擠交易,但他們想錯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