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開國元勳"用他的發明解決了40年的難題

鋰離子電池"開國元勳"用他的發明解決了40年的難題

1970 年代後期,M。 Stanley Whittingham 第一個描述了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的概念,他將因此分享 2019 年諾貝爾化學獎。然而,即使是他也無法預料到隨著這些電池為世界行動式電子裝置提供動力而出現的複雜材料科學挑戰。

一個長期存在的技術問題是,每次在裝置中安裝新的鋰離子電池時,在裝置第一次充電之前,其能量容量就會損失約五分之一。無論電池是安裝在膝上型電腦、相機、手錶中,還是安裝在新的電動汽車中,都是如此。

原因是富鎳陰極上形成的雜質 - 電池的正極 (+) 側,透過它釋放儲存的能量。

為了找到一種保留損失容量的方法,Whittingham 領導了一組研究人員,其中包括他來自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 (SUNY Binghamton) 的同事以及能源部 (DOE) 布魯克海文 (BNL) 和橡樹嶺分校的科學家國家實驗室(ORNL)。該團隊使用 X 射線和中子來測試用不含鋰的鈮氧化物處理領先的陰極材料——一種稱為 NMC 811 的層狀鎳錳鈷材料——是否會導致電池壽命更長。

研究結果“鈮在鋰離子電池富鎳層狀氧化物陰極中的作用是什麼?” 出現在 ACS 能源快報中。

“在預測無鋰鈮氧化物會在表面形成奈米級鋰鈮氧化物塗層後,我們在層狀氧化物陰極材料上測試了 NMC 811,該塗層會傳導鋰離子並允許它們滲透到陰極材料中,”Whittingham 說,現在紐約州立大學傑出教授兼東北化學儲能中心 (NECCES) 主任,該中心是由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領導的能源前沿研究中心。

鋰電池的陰極由富含鋰和鎳的氧化物材料(至少含有一個氧原子的化合物)交替層製成,因為鎳相對便宜,並且有助於以比其他金屬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大的儲存容量。

但是陰極中的鎳相對不穩定,因此很容易與其他元素髮生反應,使陰極表面被不希望有的雜質覆蓋,在第一次充放電迴圈期間,電池的儲存容量會降低 10-18%。鎳還會導致陰極結構內部的不穩定性,這會進一步降低充電和放電時間延長的儲存容量。

為了瞭解鈮如何影響富鎳陰極材料,科學家們在 ORNL 散裂中子源 (SNS) 的 VULCAN 工程材料衍射儀上進行了中子粉末衍射研究。他們測量了純 NMC 811 和鈮改性樣品的中子衍射圖。

“中子很容易穿透陰極材料,以揭示鈮和鋰原子的位置,這有助於更好地瞭解鈮改性過程的工作原理,”NECCES 電池設施經理周慧說。“中子散射資料表明鈮原子穩定表面以減少第一次迴圈損失,而在較高溫度下,鈮原子取代陰極材料內部更深處的一些錳原子,以提高長期容量保持率。”

實驗結果表明,在 250 次充放電迴圈中,首次迴圈容量損失減少,長期容量保持率提高了 93% 以上。

“電化學效能和結構穩定性方面的改進使鈮改性的 NMC 811 成為用於更高能量密度應用(如電動汽車)的陰極材料的候選材料,”Whittingham 說。“將鈮塗層與用鈮原子替代錳原子相結合可能是提高初始容量和長期容量保持率的更好方法。使用目前的 NMC 材料多步製造工藝可以輕鬆擴大這些修改的規模。”

Whittingham 補充說,這項研究支援 Battery500 聯盟的目標,這是一個由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為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辦公室領導的多機構計劃。該計劃致力於開發下一代鋰金屬電池,每公斤可提供高達 500 瓦時的電量,而目前平均每公斤約為 220 瓦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