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成雲:建立比較優勢,推動新能源物流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9月25—27日,由電車資源、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主辦,招商局檢測車輛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協辦的NECV2021第六屆中國新能源物流車挑戰賽暨2021中國新能源物流車高峰會在四川資陽盛大舉行。27日上午,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物流研究室副主任陸成雲出席2021中國新能源物流車高峰會,做了《推動新能源物流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幾點思考》的主題演講。

陸成雲:建立比較優勢,推動新能源物流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陸成雲表示,在新能源車應用和推廣方面,儘管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國家和地方的發展政策,但政策的系統性和針對性仍處於進一步聚焦和發現的過程之中,這有賴於新能源車行業在實踐中的進一步創新,形成更好的實踐與政策的共振效應。推動新能源物流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利用好政策、抓住系統重構機會,在戰略上應建立供需適配,規範擴張的基本邏輯;在發展層面應構建系統、建立比較優勢的發展方向;在推進層面應落實系統的執行,建立生態融合、集約發展的產業組織路徑。

基於供需適配,實現高質量規模擴張

陸成雲在演講中介紹,供需適配、規模擴張是經濟領域各類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新能源物流車的供需視角是多層級的,通常我們的視角往往侷限在自身領域,更多考慮的是新能源車的生產製造與新能源車的應用的供需關係,實際上,新能源物流車的產品並不面向消費終端,其需求是物流系統內一個特定的服務,其供給是特定的產業執行系統。

他強調,將新能源車放在物流執行系統或經濟執行系統內,從系統角度切入,基於供需適配謀劃發展,才是尋求行業規模擴張發展的認知前提。系統內的車企、渠道商、運力運營商都應從服務供給的系統整體角度,對需求做適配,謀劃發展。

“從產業發展視角,如果不具備比較優勢,規模擴張很難獲得持續穩定的動力”陸成雲對此作了補充闡述。他表示,新能源車是以逐步替代的方式進入物流系統內的,而新能源物流車替代油車的比較優勢,如果僅僅是基於補貼、路權等政策背景建立起來的特殊優勢,則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發展動力不夠、推進速度較慢、最終質量不高等問題。行業應充分利用有關政策帶來的優勢,特別是在構建新能源車為核心的服務系統角度的比較優勢,抓住物流系統重構的機會,建立出一個覆蓋原先系統,具備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比較優勢的整體系統。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既是一個戰略性和緊迫性的任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必須在戰略方向下,尋求更具有市場動力、更合理、更快落實國家戰略的發展路徑。

“我們形成比較優勢,通常就具備擴張的條件。”陸成雲表示,規模擴張還應從市場空間領域和規模質量兩方面去做深刻認識。首先,應擴大新能源車的應用範圍和空間,在目前主要應用發展的城配領域之外,新能源汽車是否還有空間?新能源車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和系統執行服務體系經濟性下,還有哪些市場空間可以獲得拓展,是我們需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其次,擴大規模和應用領域,必須以系統成本和效率為基礎,不最佳化系統執行結構,即使所有的物流車都換成新能源車,但其實並不意味著高質量的規模擴張。此外,在未來追求規模化的結構當中,還要堅持內部系統結構的合理化,陸成雲表示,行業應該有合理的市場集中度、合理的市場結構和內在聯絡關係,以及規模化、規範化的發展環境。

比較優勢為導向,推動供需適配落地

新能源車的服務系統及產業執行系統是在物流整體框架下執行的子系統。新能源物流車行業構建系統時,需要考慮在大系統下的領域、空間內具備哪些新能源車應用的條件。

陸成雲指出,物流作為派生性的服務產業,其服務的指向性來源於供應鏈的各個環節,是一個服務需求高度分散的特定服務系統。同時,在運作上以降本增效為導向,以公共整合和規模網路為特徵,又在進行高度的行業內運作整合。這種分散需求與規模整合在智慧化、平臺化的條件下,不斷融合創新。陸成雲說,當前整個物流體系正在進行有指向性的系統重構,以國家物流樞紐、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等重大設施為依託,形成“通道+樞紐+網路”的頂層架構,是未來的系統最佳化總體方向。

新能源車進入物流服務系統必須在大系統框架內找到應用的領域和空間,實際上也就是明確供需適配的方向,可以思考從兩個維度的切入,一是在物流體系的多層級網路中,探索新能源物流車在技術經濟條件下的合理應用領域,即從幹、支運輸網路經濟性角度考慮適配性。二是從供應鏈專業功能角度切入,思考未來在城配、冷鏈、工業品倉配系統等不同的需求,思考新能源車的適配需求發展方向。

圍繞新能源車進入的服務領域,必須構建相應的整體執行系統,這是供需適配的落地關鍵。在演講中,陸成雲提出,系統構建的核心思想,就是成本效率為導向的網路規模經濟和服務質量適配。系統構建的總體框架,就是圍繞上述具有成本效率優勢的系統應用場景塑造,統籌推進設施體系、裝備體系、業務運營、銜接組織、政策體系等整體的設計。

同時,陸成雲還指出,應用系統的設計是建立成本效率優勢的關鍵,體現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徵。在國家龐大的物流市場空間內,新能源車的應用不缺市場,而是缺乏以供給側結構性思維,發現和創造比較優勢的系統整合者。

建立生態,堅持集約發展產業組織路徑

陸成雲在主題演講的第三部分重點談到在新能源物流車高質量發展的推進層面,重點是要構建相應的生態關係,並堅持集約發展的產業組織路徑。

“這種生態關係既包括供需層面的生態關係,也包括執行層面的組織業務生態關係,以及資產層面整體運作的利益關係等等。”陸成雲表示,落實系統的執行,在推進層面就需要建立相應的生態關係。其中,產業組織業務生態需要強化新能源車設計、生產、應用主體的企業間統籌,將需求有機傳遞到產業鏈的整體組織;系統執行生態則包括新能源車應用系統與外部的大物流執行系統的銜接生態,在樞紐場站、技術標準、裝備通用性等角度要實現執行對接,也包括新能源車服務系統與各類生產企業、商貿流通主體的供需主體對接生態,以及與管理和政策體系的對接生態等。

隨後,陸成雲在介紹構建生態時,一針見血地指出要堅持集約發展。他表示,堅持集約發展既需要立足細分市場,強化功能、服務的適配性和建立專業化發展的優勢,又要強化專業發展與公共化和大系統的相容性,創造產業整體的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的發展環境,培育有競爭力的企業。新能源物流行業不能泛泛地分散推進各個領域的發展,而是要堅持開放、協同發展,形成高質量的行業生態。

陸成雲認為,新能源貨運車的應用目前還處於系統構建的前期,面臨著整個物流系統重構的戰略機遇,同時又具備高度資訊化和智慧化支撐的產業組織轉型發展條件,已經形成支撐行業規模集約發展的總體環境,擁有良好發展前景。

最後,他呼籲行業利用好類似於中國新能源物流車高峰會這樣的交流平臺,加快營造良好的行業互動環境,在行業政策、標準化、規範化發展等角度,凝聚共識,引領方向,支援和引導行業集約發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