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問茶:還有什麼植物,比茶更能致遠,以及喚起鄉愁?

原創 洪忠佩 文學報

林下問茶

林下問茶:還有什麼植物,比茶更能致遠,以及喚起鄉愁?

洪忠佩 | 文

向山把山塢攬在懷裡,隱秘、幽深,濃郁的闊葉林遮蔽起來,好像秘不示人似的。即便從觀音頂轉折,沿喬木林小徑向富貴汰下行,也只能一腳高一腳低地貼著山的肌理走。儘管一路崎嶇,卻不算陡峭,還有厚厚的腐殖土墊底,走起來倒是養腳。當然,這是對經常走山路的人而言的。林下的茶園是一片一片的緩坡,三四個山塢連著,像摺扇一樣開啟。遠遠看去,那高高低低枝椏肆意的茶樹,大部分是長在楓香、朴樹、杜鵑、櫻桃樹樹底的,散落、稀疏。顯然,一樹樹小喬木狀的樹型,橢圓形的老葉,都是典型的南方野生茶葉樹種。

林下問茶:還有什麼植物,比茶更能致遠,以及喚起鄉愁?

茶可謂是南方最為神奇的植物了,它不僅與自然生態融為一體,還與地理、人文、歷史密不可分。我們在婺源山野林下問茶,陸羽應是在《茶經》中最早用文字記載婺源茶的人,而婺源最早在徽饒驛道的浙嶺義務為過往行人燒茶沏茶的,卻是五代時的方婆。想必他們那個年代,是茶香飄進尋常百姓家的興盛時期,而婺源古道上“五里一路亭,十里一茶亭”,以及“綠叢遍山野,戶戶飄茶香”,那都是後來民風茶俗最好的見證。

往往,一個人選擇怎樣的生活方式,完全取決於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追求。古人如此,現代人亦然。

林下問茶:還有什麼植物,比茶更能致遠,以及喚起鄉愁?

在我的朋友圈裡,新溪算是把生活中的茶與理想中的茶結合得比較緊的人。平日,他守著村前的一條養生河過日子。木樓中,茶臺前,泡上一壺茶就能夠坐半天。偶爾,也會遙控航拍器去巡河,抑或騎著三輪摩托去田野兜風。幾年前,他與山中的野茶結緣了,每到春季都要去尋茶、採摘,然後請師傅手工做成成品與朋友分享。去年春天,我與新溪一起去蘭谷採過野茶,半晝工夫也就採一小籃茶片。我小辰光在家鄉大鄣山採茶時,總覺得是一種苦差事,沒想到多年後採摘起來覺得多了幾分野趣。

不料,我們採摘的芽頭大了,做不了茗眉、雀舌,只能做翠峰或雨茶。柴火灶,鐵鍋,師傅徒手貼著鍋底殺青,然後放在竹簾上揉捻,再烘坯、炒坯。沒想到,一整套工序做下來,完全是純手工的技術活。臨了拿到茶葉,我只放了一小撮到瓷器杯裡,注入滾水,清香就立即隨著杯沿開始氤氳。抿嘴一品,似乎還有若有若無的蘭花與板栗混合的味道。那種醇厚,是種植的茶葉無法比擬的。

林下問茶:還有什麼植物,比茶更能致遠,以及喚起鄉愁?

一個在茶區長大的人,誰不醉心這樣一杯茶呢?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植物,能夠比茶更能致遠,以及喚起鄉愁了。

從茶坦上遺存的半截石牆看,我猜想這裡原先是路亭或茶亭的位置,只不過若干年前坍塌了。許是荒蕪,抑或遮蔽了,我並沒有找到橫坑與十畝段通往觀音頂的古道。返程時,我踮起腳尖,用手機定格了一張橢圓形的蟲巢,空靈、通透,樣子像蛻化的蠶繭。應是我們的笑聲驚擾了林中的鳥兒,它們約好似的,噗地飛起,嘰嘰啾啾地叫著,轉了一圈,又繞了回來。

稿件責編 何晶 新媒體編輯 李凌俊

圖片來源:攝圖網

林下問茶:還有什麼植物,比茶更能致遠,以及喚起鄉愁?

文學照亮生活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

原標題:《林下問茶:還有什麼植物,比茶更能致遠,以及喚起鄉愁?》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