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飲三百杯是什麼意思?欲飲三百杯是哪三杯?為何這麼說?

醇酒可解心中愁,濁酒亦可照白首。一生百年匆匆而已,抵不過清濁淡烈寥寥幾杯。

人在年少時,總是喜歡以喜飲烈酒、能飲烈酒為豪,那是啊,年輕的心裡沒有太多的哀愁,年輕的身體也完全禁得住烈酒刺激的考驗,所以那鮮衣怒馬、意氣風發的酒客動輒高呼大喊“欲飲三百杯”,好像除了杯中的這一杯烈酒,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讓自己駐足的東西了。

欲飲三百杯是什麼意思?欲飲三百杯是哪三杯?為何這麼說?

那種心境就像當代作家王小波筆下所寫的:“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那種覺得自己從身體到內心都生猛無比,沒有什麼能夠讓自己屈服的年少意氣,只有烈酒的撲鼻芬芳才能襯托出來。

中年時的醉客總是牢騷滿腹但是難與人言,他們活到了一個世事道理、人情世故什麼都清楚,但也依舊過不好瑣屑生活的年紀。

酒對於他們來說,不再有太多的意義,僅僅是作為一種自我療愈的麻醉劑和社交場合上不得不倒進口腹的液體。生活中的諸般壓力紛至沓來,根本不給人喘息的機會,“自嘆杖頭無孔方,頭上貂蟬乏金黃。醉鄉遙遙道路長,傲窗新釀汲新涼。指點銀瓶難索嘗,空教金縷唱秋娘。遙想玳席行觴忙,繡段裝簾篩妙香。夢熟有時歸故鄉,賜我屈卮澆客腸。”(宋代葛立方《衛卿叔自青暘寄詩一卷以飲酒果核殽味烹茶齋戒清修傷時等為題皆紀一時之事凡十七首為報其一》)

中年人飲酒,為的是在將那酒化作那遁隱於醉鄉的鑰匙,化作那可以讓他們暫時逃離現實生活的飛毯。

待到白首蒼髯之時,酒便成了人生的一部分。一次次舉杯喝酒,也是在一次次回味咂摸自己那些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的前塵記憶。如古人所嘆:“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宋代蔣捷《虞美人·聽雨》)一樽濁酒映照出皓首蒼髯,也映照出一顆飽經滄桑卻越發透徹的玲瓏之心。

屢屢舉起酒杯,屢屢酒盡而興致未盡。在步履匆匆的人生旅途中,酒徒醉客也只有幾杯酒而已。

來吧,乾了這杯茅香坤沙

欲飲三百杯是什麼意思?欲飲三百杯是哪三杯?為何這麼說?

欲飲三百杯是什麼意思?欲飲三百杯是哪三杯?為何這麼說?

欲飲三百杯是什麼意思?欲飲三百杯是哪三杯?為何這麼說?

欲飲三百杯是什麼意思?欲飲三百杯是哪三杯?為何這麼說?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