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散文|舌尖上的秋

文/馬德榮

當代散文|舌尖上的秋

愛人曾問我,最喜歡哪個季節?我凝神想了想,的確想不出哪個更好。春的那第一抹柳色青青近看無,輕煙似的綠,春夢一樣迷人;夏的樹陰柔風,以及夕陽下火紅的雲霞,奪目的炫爛,讓人疑心是天堂的顏色吧;秋的天高雲淡,雲捲雲舒,鳥馱著暮色歸巢時天空飛翔的掠影,靜密而安祥;冬的飛雪,手心接起第一片雪花的時候,端詳它瞬間消融前玲瓏剔透的精緻美麗,疼惜中振顫著感嘆。

四季各有不同的美景,也各有不一樣的食材,讓你想著念著的時候,心就那麼暖了又暖。抵消了,夏之酷熱的難耐,春之枯燥的風捲黃沙;秋之無邊落葉蕭蕭下的淒涼;冬之北風呼嘯的刺骨寒。

所以,我極想有一天要談談有關四季的美食,就先說說剛剛過去的秋!

夏的酷暑悶熱漸漸退去,秋挾著一股爽氣盛裝蒞臨。各種食材,終於鬆了一口氣,不會再輕易就爛了葉子壞了根莖,米麵也不提防遭蟲了。脾胃的溼熱濁氣被秋風一掃而光,胃口大開,想起各種喜歡的美食了。

秋初的時刻,還餘留著點夏之絢爛,依然充實、豐沃。雖沒有蓬勃的茂盛,卻還是擁有生機。絲瓜,扁豆遇秋風瘋長。扁豆切絲配肉炒,出鍋時拍少許蒜末,扁豆特有的一股衝味兒像秋氣一樣爽。絲瓜炒熟後特有的滑嫩裹著一縷淡淡的回甘,最是清歡的滋味。

隨著秋色漸濃,秋風秋雨有了力度。秋味開始用力地內斂,你看,那些綠葉疏菜,就如韭菜、茴香,汁液雖少了春天的飽滿,卻是深深濃縮在莖葉的纖維裡,案板上每切一刀下去,能看到葉脈裡細小的間隙。血肉少了,筋骨卻堅韌了,味道更不輸於春天,甚而更凝練了一股老辣之氣,內斂又悠長。秋,應該是歷經風雨後人生的中年吧,大自然的四季,又何嘗不是人生歷程中走過的四季!

當代散文|舌尖上的秋

這樣平常的食物,帶著時光的印跡,揭開了,會珍惜會心疼!

每到秋末,都很珍惜地去品味,因為吃了這一次,就要等明年了。這時的韭菜最好做三鮮餡的水餃,因煮的時間短,易最大限度保留韭菜的鮮度。許是太愛惜了,在調餡時,要用木鏟從邊緣輕輕翻動,不至於傷了皮膜。海米的紅、雞蛋碎的黃白,韭菜的墨綠。色相先迷了眼,韭菜與海味的混合香味兒漫卷了整間廚屋,不用品,心已半醉。難得的是,今年大雪節氣後,居然在集市上碰到一份霜降後用玉米秸稈蓋住的韭菜,根莖部已近中空,韭葉卻挺闊,韌性十足,如淘到寶貝般心生一股小確幸。

每年秋末霜降後,我都會刻意去集市轉轉,尋找那些自家小菜園裡,河畔旁自種自吃的蔬菜,這些菜少化肥少農藥,在節氣裡慢慢等待,穩穩生長,不急不燥,本真地接天地之靈氣,算得上品性高潔之菜了,現在這個講究快節奏的時代,已經算難得而又少見的了。

香菜,是匍匐著生長的,部分葉子被霜打成或深或淺的紫,莖和葉為了承接住秋露寒霜,用力地向四周挺著,杆莖煉出壯實的韌勁,這樣的菜長得慢,卻極具風味。在菜市場裡走一遭,多數的菜被提前扣了膜,嫩是嫩了,也有高度,卻極晃杆,味道不足。只有在裸露的泥土裡,被秋風、秋雨、秋露、秋霜浸染過的菜,它們帶著秋的風骨,這才稱得上真正的秋菜。

總是尋了又尋,偶爾才會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菜攤上發現那麼一兩梱。香菜的根莖粗壯,葉片舒展厚重。茴香呢,只有女人手指的一紮長,拿到手裡那個挺實,真是愛極了這樣的菜。

當代散文|舌尖上的秋

蘇東坡有詩:“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雖然蘇東坡指的是蘿蔔和芥藍,但言中之意,是勝過美味的雞豚呀。在我的廚房裡,秋末的韭菜、香菜和茴香又何嘗不是勝過雞豚的美味!

秋風涼了的早晚歺桌上,一碗出鍋的湯羮裡哪少得了幾縷香菜末的點綴,色香味俱佳。而茴香苗卻適合蒸素餡包子,點入海米提鮮還不夠,要甩入生蛋液,這樣的包子出鍋後,濃縮的茴香味包裹在滑嫩的蛋液裡,又纏繞著海味的鮮,是互不辜負的完美組合。

茴香,忌鹽多,想吃出鮮,一定少放鹽。和諧的搭配,會碰出最自然的美味。就如一個再漂亮的女子,脫了本性而去矯情造作,一定招人煩。迴歸本真的屬性最佳。食物如此,人也如此。炒土豆絲,鹽少了就不受吃,寡味。凡事凡物和諧出本性都生美好。

接近秋分時節,韭花開始蓓蕾初綻,韭花醃製久存,也是一道風味小菜。我喜歡韭菜花包,小花苞狀如剛冒出的春芛,米粒大的花骨朵包在半透明的青衣裡,楚楚少女一般青澀嬌羞。洗淨晾乾,簡單切幾刀,均勻碼上鹽,放入歺盒裡扣緊蓋子,冰箱中冷凍,隨吃隨取,青青白白一小碟,花苞依舊,如才從韭菜的花枝上剛剛摘來的樣子。挽住了時光般讓人心生歡喜!

秋天的紫色小長茄上鍋蒸熟,出鍋晾涼撒入少許鹽,再點入鮮韭花,著以香油拌一拌,清香適口的一道小菜。再配有一碗紅薯玉米麵粥,最好還有一盤剛出鍋煮熟的幾穗青玉米。掘樸對著掘樸,本色連著本色。秋,從原野搬到了歺桌上,秋,在眼前鋪開色彩;秋,在舌尖上;秋,也在心裡盪來盪去……

秋有秋的饋贈,但秋終究也有秋的瀟湘涼意。秋風瑟瑟吹,落葉顫顫飛。會讓人禁不住想起故人,想起別離。是馬致遠《秋思》裡的:“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孤獨與悵惘。是"何故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的感懷!

尤其是連了幾天幾夜的雨,“秋雨連綿秋夜涼,秋花慘淡秋草黃。"心境也隨之冷了,只想著冰箱裡還有什麼能做出美味?一定要有一碗熱氣騰騰的湯羹,或爐火上一鍋翻滾在熱浪裡的餃子,白吊瓜做餡為首選,暈素皆宜。白吊瓜特別皮實,不挑土壤,不用刻意管理,牆旮旯,地頭地角,就那麼長起來了,少有的綠色食材。美食暖胃也暖了心!

秋天的可愛,還在於各種豐足的水果,沒有哪個季節的水果能趕上秋天。

葡萄,總是我在夏末就開始期待了,喜歡吃葡萄,也喜歡自釀葡萄酒。前幾年,曾經買過好幾個專門釀酒的大玻璃桶。十斤葡萄三斤白沙糖。發酵,過濾,沉澱,一步步等待,一步步完成。當琥珀色的液體盛裝到高腳杯裡,澄清透亮,由不得你不凝眸深情以待,舉杯滑入唇齒,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品咂回味,是秋天的滋味?還是人生的滋味,已說不清。喝紅酒最好配上輕音樂,無需歌詞,只在樂曲的調子裡沉浮最妙。

總是到了中秋節之後,葡萄從秋天的畫景裡消隱退去。免不了有淡淡的悵然不捨,美好的東西總是不忍別離。還好,接下來另一個我喜歡的水果~柿子,粉墨登場,彌補了部分缺憾。柿子直到小雪,葉子落盡依然掛在枝頭。"秋去冬來萬事休,唯有柿樹掛燈籠。”是對柿子最好的寫照。

小區住宅的南面有幾棵柿樹,每天出來進往都會愛憐地望幾眼,柿子以它橘紅色的亮麗點綴曠野,醒目的熱烈對抗著秋的蕭瑟。想它應是烈女吧!溫潤中是柔而不屈的風骨呢。

柿子的軟糯絲滑,入口時的熨帖和甘甜,實在是讓我喜歡。每入一口柿子,都不急著吞下去,柿瓣的綿柔在口腔裡迴旋,眼前浮現的是凋委的大地,秋風掃過枯葉,孤零的幾株柿樹,枯枝上同樣孤零著的點點紅燈籠似的柿子,是火紅與枯朽的對峙,柿味在口中更有一番滋味從舌尖到心頭了!

當代散文|舌尖上的秋

橘子,也很值得稱道,果肉自不必說,橘皮久經晾曬成陳皮也是家喻戶曉。但自制橘皮糖卻少有人嘗試,新鮮橘皮洗淨入開水中煮透,待柔軟後撈出瀝水,用小刀輕輕颳去橘絡,切成細絲後再橫切成小顆粒,鍋中放白沙糖,倒入橘皮碎翻炒至掛成糖霜為止,密封在瓶罐中久存不壞。端午節包粽子時可點入一湯匙,粽味的清香裡散著橘皮的香甜,悠悠長長地回味不盡;正月十五自制湯圓的餡裡,白糖黑芝麻添上橙紅的橘皮糖,更是芳香又解膩的絕佳搭配;喝下午茶的一小段閒暇時光,一杯酸奶倒入鑲有彩邊的青花瓷碗裡,扔入幾顆堅果,再天女散花般均勻撒上些微橘皮糖粒,靜待十幾秒,白色的酸奶被一點點浸染,初始,是在橘皮粒的周圍洇成一小圈淺黃暈,繼而逐漸擴大,直到酸奶的白氤氳成淺淺的一片橘紅,絲絲縷縷,如夕陽下的一片火燒雲落到碗裡。一把純白瓷,細長柄稍彎成一個優美弧度的秀氣調羹小勺,立於碗邊待用。此刻就不簡簡單單是一個"吃",而是在"品"。品的不只是食物的味道,也是生活的味道。

生活可以樸素,食物也可以簡單。試著與食物對話,你對食物的再創造,會讓你投入什麼,就收穫什麼。

當代散文|舌尖上的秋

我在想,為什麼我會如此熱愛秋天裡那些純天然生長的一果一蔬!愛它們芬芳著秋的氣息;愛它們站立成秋的姿態。因為那才是獨屬於秋天的真正樣子,是注入了秋之靈魂的。

我懂了,原來我是想擁抱真正的秋呀!

(圖片源自網路)

《當代散文》

由山東省散文學會主辦,散文雙月刊,主要發表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歡迎山東籍散文作家申請加入山東省散文學會。山東省散文學會常年舉辦各種散文活動,為作家提供圖書出版服務,歡迎聯絡。投稿郵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點號當代散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