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前幾天,表姐跟我抱怨小外甥一上學就哭。她說:“我們那時候上學都可開心了,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家長的疑問。

那麼,為何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了?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快樂定義說起,快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受,意思是感到幸福和滿意。

孩子上學究竟幸不幸福,滿不滿意,我想家長是能感受到的。

01

過早的補習班文化

之前流行過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應該能夠喚起大部分家長的危機意識。

家長們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理所應當地認為學得越早,學

越多對孩子越好。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可以說,家長們是以比這要求自己更嚴格的眼光來要求孩子的。有的家長尚且不能利用空餘時間去學習各項技能,卻要求孩子這樣做。

一個家長這樣做沒什麼,但當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提前給孩子報補習班,人們就會認為這是一項理所當然的事情。

家長們之間瀰漫著一種焦慮心態,並且這種焦慮心態會從一個人身上傳遞到下一個人身上。

一個班級裡的孩子,其他人都報了補習班,只有自己的孩子不報,家長也會憂心孩子是不是落後於人。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就像表姐家的小外甥,剛剛幼兒園就要上鋼琴課、英語課和奧數課三門補習班,還都是在課餘時間。

孩子本該是天真爛漫的年紀,承受了不屬於自己年齡段的重壓,又哪裡能開心起來呢?

孩子們的補習班文化,可以說是成人世界的一種對映,家長們過早地為孩子撕開了殘酷的成人世界的一角。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02

誘惑與期待的壓力

相比於70,80年代,現在的孩子面臨更多的誘惑。

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面世,電腦、手機、平板,每一樣都在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

自制力不足的孩子,很容易沉迷於電子產品所創造的世界。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與誘惑相對的,是家長們過高的期待。

計劃生育之後,家家戶戶都只有一兩個孩子,相比於70、80年代的多子多育,這些孩子自然是家長們的重點關注物件。

與以前的“放養”不同,現在是“精養”,學習方面自然也要精。

這給孩子造成了更大的壓力,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卻生生壓抑著這種天性。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有不少家長在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候動輒打罵,給孩子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正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家長這種不當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日後的成長留下許多問題。

03

繁重的課業

70,80年代正是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學生們通常上半天課,再隨著老師去田地裡幹半天農活,可以說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並不多。

現在的孩子幾乎一整天都用來學習,雖然也提倡德智體美勞,但卻只是變成了口號。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高中的學生們經常從早上六點半就開始上早課,到晚上十點下晚課,回家來還要寫作業。就連為數不多的體育課,也變成了主科課。

04

社會環境的改變

其實,孩子上學不快樂了,還有社會環境改變的原因。

現在人人都知道讀書的好處,重視學習,家家戶戶也都有錢送孩子去上學。

人們都以讀書為通往成功的捷徑,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學習。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對於不喜歡學習的孩子來說,看到的世界和家長是不同的,家長以為自己是在為了孩子打算,孩子卻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壓迫。

70,80年代的時候,能夠上學的人不多,因此上學的孩子都很珍惜這個機會,自然不會感到不快樂,不上學的孩子也能尋找自己的出路。

而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無論喜不喜歡學習都必須上學,有的孩子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自然就不快樂了。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多到數不過來的補習班,家長們的期待,花花綠綠的電子產品,繁重的課業以及社會對於學歷的追求,無一不壓迫著這一代孩子的成長。

一位新手媽媽說過,她的孩子長大後不會上什麼技能班,如果真的想學什麼技能,孩子以後會自己去學的。

我恍然大悟,有的孩子雖然在起跑線上會落後一截,但穩紮穩打,最後也會超過那些後勁不足的人。

70、80年代上學很快樂,為何現在什麼都有,孩子上學反而不快樂?

結語

家長們需要做的是多關心孩子,對孩子少一些期待,而不是步步緊逼。帶孩子去聽一場音樂劇,去逛一逛博物館,給孩子帶來的文化薰陶遠遠要比習題冊多。

我們要相信,孩子即使作為一個普通人,也會活得很快樂。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