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什麼才是生活最好的模樣?

是孤注一擲的英勇,是破釜沉舟的熱愛,是風輕雲淡的從容,還是自得其樂的淡然?

在這你我都是行色匆匆的時代,“生活的最後模樣”就更像是一個偽命題,說法各異,各有歡喜。

然而,看了大山裡這兩個人的生活,卻像是給出了這道題的一個答案。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2007年,當時才33歲的曾泉希,辭去了雜誌編輯的工作,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2011年的時候,她做了人生中的一個選擇,她決定離開城市,去往深山裡,開始隱居生活。

從都市到深山,從繁忙到休閒,從繁華到簡居。用7年的時間,她找到了屬於她自己的,最好的生活模樣。

01

人在身心崩壞的時候,可以試著停下來

曾泉希的隱居故事,要從一個拜訪說起。

十多年前的曾泉希,還是一名編輯。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去拜訪了畫家梁至青。梁至青的工作室就在開辦在臺灣省中部的火炎山上,人煙罕至,晚上連路燈都沒有。

白天,曾泉希在茂密的山林裡散步的時候,這種自由自在的山野氣息把曾泉希深深地吸引住了。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那個時候的曾泉希,隻身忙碌在工作中。她很喜歡工作中遇到的人、事、物,所以太在乎自己的表現,在乎結果。

因為太在乎,就總是容易用力過度。每天過著以工作為中心的生活,不清楚自己的樣貌,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生活。

漸漸地曾泉希的身心有些崩壞了。

而這一趟拜訪之行,讓她開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於是,她辭去了工作回老家,用兩年的時間來整頓自己的心情。

但畫家梁至青的一句話,一直深印在了曾泉希的心裡。

梁至青說,“你要對自己好奇,而不是對別人好奇。”

02

如果念念不忘,那便去做吧

想隱居山林的願望,像一粒種子一樣,在曾泉希的心裡紮根發芽。

直到2011年的時候,內心深處的渴望,終於征服了她所有的顧慮。她在臺北陽明山竹子湖一個叫猴崁小山弄裡。租下了一間乾淨的農舍,正式成為一名居山人。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不大的農舍只有60平方米大小,周圍的鄰居也不多,只有零星幾戶。

只是花4000多塊錢買來了簡單的生活所需傢俱,便開始了她真正意義上的山居田園生活。

自此之後,曾泉希的生活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3

如果散步變成了最重要的事

獨居生活的趣味,在曾泉希的小日子裡發揮得淋漓盡致。

每天只用兩到三個小時的時間去處理編輯的工作,剩下的大部分時間,她都是往山裡跑。

一個人,背上揹包,隨自己的心情,走一條沒人走過的小路,或者來回走同一條路。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整整五年的時間,只有一雙單薄的夾腳拖鞋,陪伴著曾泉希的腳步,踏足陽明山的大小山徑。

散步的時光,像刻進了曾泉希四季的生活裡。

一個人,在山裡,走走跳跳,或看山巒,或玩溪水。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遇上了雨天,要去走走。

看雨打落在森林的每一棵樹的枝幹和樹葉上,雨水把茂密的樹林混在一起,伴隨著那清新的濃綠,讓一整片山林都生出了淡淡的詩意。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而夏日的時光,就更加讓人嚮往。

就像她在《居山心願》裡寫的:夏季,清晨五點多的朝陽,柔細地,斜射入窗,窗外木瓜樹已競速突破頂框,木瓜大粗葉頂天,把光線篩了一層,多角形的光塊,慢速爬上了床尾……

要想逃離夏日的氣息,可以離開了農舍的椅子,往森林深處躲避,山裡消暑又靜心。

要是到了秋天,那更是處處都有迷人的風景。金秋送爽,哪裡都不用去,只要靜坐在家裡,也可以看天邊的雲,看山巒的霧,看門前的樹,看窗前的花。

就這麼靜靜地坐著,看時光流逝,才沒有了被追趕的感覺。

就像曾泉希自己說的那樣:時間不再追趕我,我也不再視時間為生命的唯一度量衡。

04

獨處的時光裡,草木為伴

不管是隱居還是散步,曾泉希都有花草樹木相伴,路上偶爾撿一些閤眼緣的植物帶回家。

曾泉希曾笑說,在青年的時候曾學習過西洋的插花花藝,被流派和公式套住的她,就算把海綿插爛,也插不出好看的花。

但自從隱居在山裡,熟悉了植物的生長脈絡,熟悉了植物的每個季節,在插花的時候,就能把它最自然的形態變現出來。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曾泉希把自己的插花方式命名為“大地草花流”。用野草野花當花材,不多加修飾,順著花勢,順著草勢,讓它們以最自然的姿態來展現自己。

還有那些長在路邊微不足道的小花小草,寂寂無聞,偏又生得清新脫俗,而這些都是曾泉希插花的寵兒。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大約是因為與草木長相伴的關係,一草一木是生長、繁榮、枯萎都是曾泉希眼中最獨特的風景。她喜歡把枯枝和活的枝葉搭配使用,一枯一榮的狀態,是生死並茂也是生死變遷。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就像人一樣,不管待在哪個地方,都會按照生長的軌跡,經歷生老病死,經歷悲歡喜樂。

曾泉希把關於生命的課題答進了她的插花作品裡,如果帶回來的小花,無法在水瓶裡活過一個禮拜,那下一次,她就不會再任性摘取了。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必須要有辦法讓這些花材在她的手裡,延續存活,這就是曾泉希展現插花的意義。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大自然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不能因為人為的喜好,而肆意破壞它們本來擁有的環境和壽命。

05

不管是種樹還是種菜,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住進山裡後,房東把兩塊榻榻米大小的田地給了曾泉希,第一次種菜,第一次拿鋤頭的她,並不擅長於耕種勞作,只是把不同的種子全部種子一起。

雖然成果稀稀落落,但每一份瓜果蔬菜都是透過親力親為的勞動所得。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對於曾泉希來說,這些食物不再只是端上飯桌的菜,她經歷了一顆種子的一生,從發芽到開花到結果,每一步,都更讓她懂得食物的珍貴,更感恩大自然的饋贈。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她不止種蔬菜,也種花苗果樹,在家附近種,在山裡種,這已然成為了曾泉希住進山裡的又一個目標:接觸花草,種植花草。

曾泉希就日復一日地在這裡,看大樹生長得枝繁葉茂,看百花爭豔綻放,看苔蘚在溪谷裡頑強生長。

06

親手打造一個生態小島

在曾泉希經常散步的小徑裡,有幾處地方的苔蘚長得很豐富,它們沐浴著陽光,享受著晨霧,在一方小天地裡怡然自得。

如果蹲著地面上,細細地看,你會發現每一個爬滿苔蘚的角落,都藏著一幅山水景觀,美得讓人目不暇接。

而這每一寸的小空間裡,都佈滿了生命的奧秘。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有一次,曾泉希偶然發現苔蘚和蕨類是可以共同生活的,而這次之後,她的腦海中就一直浮現出一個小島的畫面。

曾泉希心想,如果將這小空間的尺度在縮小,用精微的模式打造成一個植物小島,應該會有一番豁然天成的美麗吧!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她小心地將苔蘚和蕨類帶回家,透過泥土,水,光照等的配比,模擬了它們可能需要的生活環境,然後把它們組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小又精緻的“苔蘚島”。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然後,用一種開荒的心態來塑造一座植物島嶼! 細小的苔蘚其實是一種很脆弱的植物,在移栽的過程中需要非常細心、耐心地用鑷子將它們一根一根地栽種進去,再將每一顆土、一粒沙安置穩妥。

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新布上去的苔蘚才會漸漸地融入表層泥土,才能開始新的生長。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在這每一個精緻的苔蘚島中能看得見豐饒生命的演進,把小島放進玻璃瓶裡靜養。

藉助高倍數的放大鏡,就可以看見泥土裡有細細的蟲子在蠕動,有小小的蝸牛在爬行,有嫩綠的新芽在破土,有成熟的枝葉在繁茂,似乎都在朝著自然生長的方向在進展。

這些脆弱的小動物和小植物們,都可以在這個小國度裡肆意瘋長。

07

衣食住行,褪去繁華,方見本心

在隱居山林以前,曾泉希幾乎是不做飯的。而畫家梁至青卻是一個很厲害的廚師,他喜歡做一大桌子的菜來招呼朋友,曾泉希也經常在受邀之列。

不經常下廚的曾泉希,在梁至青家發現風味獨特的野菜。她發現,原來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真的可以像梁至青一樣,過得很簡單。不需要山珍海味,不需要瓊漿玉露,就簡簡單單的素菜米飯,也可以吃得身心舒暢。

所以,每次去梁至青家吃飯,曾泉希都喜歡看他研究野菜的做法,慢慢地曾泉希也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後來,曾泉希開始進行自己的山菜創作,還在雜誌上做起了山居料理的專欄。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在家的附近,曾泉希種上很多香草類的植物,有小茴香、九層塔;有羅勒還有薄荷,這些在美顏的香草摻雜在田裡和菜園子裡,讓著普通的菜園子蘊藏了幾分驚喜。

拋開收成不說,那日漸變化的“菜顏”,那日漸濃郁的香草氣息,都是不可取的大地物語。

收穫的蔬菜、瓜果和香草,透過自己是雙手把它們變成美味佳餚。這也是一種人生的小確幸吧。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08

生活終是殊途同歸,不一樣的只是選擇

有一段時間,畫家梁至青生活在火炎山,而曾泉希住在陽明山。相對比有規模有整理的陽明山,火炎山卻是很荒涼。

兩個人的住處之間距離大約是兩個小時的車程,生活中他們會互相拜訪,偶爾一起散步,進山裡認識新的植物,一起鍛鍊身體。他們生活步調一致,卻不會相互依賴。

李子柒之後,33歲作家歸隱山林,看到她的生活網友驚呼:羨慕!

梁至青隱居生活的初衷和曾泉希的有所不同,早在2003年的時候,他就住到了苗栗的火炎山上,不是為了畫畫,也不是因為討厭俗世,只是單純地想要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而在山林閒逛的日子,剛好豐富了梁至青的畫畫素材。為了抓住畫畫的氛圍,他不惜一次次地回到原來的地方,慢慢去感悟去領會大山裡的風景。

和曾泉希不一樣的是,梁至青喜歡更野的山,最後是連旁邊都不要有鄰居。所以他最初的選擇是火炎山,沒有鄰居,沒有路燈,只有自己。

一個人生活在靜悄悄的大山裡,也會有痛苦和孤寂的時候,但這正是梁至青想要的生活,不逃離寂寞和恐懼,反而是越發堅定地去品嚐這其中的滋味。

因為隱居的生活花費不多,曾泉希每天工作兩三小時就已經足夠了她的生活開銷,這種慢節奏的生活讓她樂不思蜀。直到2017年,她的農舍被房東收回去以後,她才結束了在陽明山五年的隱居生活。

曾泉希把這段時光寫成了一本書叫《植氣生活》。

她在書中寫道:

我跟植物終於可以做朋友,用一種看不見的溝通語言;照料、關注、成長、變化,並不時回相予我,我擁有前所未有對生命的欣喜感,要由衷地感激它們長期且始終無聲的存在與陪伴。

33歲作家曾泉希的隱居故事說完了,或許會有人羨慕這種生活方式,或許也會有人不認同。

但,這都沒有關係,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決定,我們終將是殊途同歸的,重要的是,你想要過什麼樣子的生活,應該由你自己決定。

作者:昱言

責編: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