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一)

在河南,有一種菜叫熬菜。

過年時燉鍋肉也叫熬肉,“熬”在這裡讀二聲。熬肉的通常場景是灶火屋劈柴火,肉鍋裡咕咕嘟嘟地冒著泡,肉香四溢。有時形容一個人經過不懈努力最終苦盡甘來,就會說:“這個人熬(讀二聲)出來了。”懂者自懂,無需解釋。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喜歡吃熬菜,那是令人憧憬的人間美味,但通常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吃到。一碗熱氣騰騰的熬菜不僅熨帖腸胃,而且熨帖心靈。

時至今日,它仍承載著令人難忘的童年記憶,更有無盡的鄉愁。細細想來,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品嚐到家鄉的熬菜了。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誰家過年還不割點肉吃?這話太吸引遊子的腳步。人世間最動聽的語言,莫過於爹媽喊回家吃飯的呼喚。什麼是幸福?有家回,有人等,有飯吃,這就是人生最簡單的幸福。

過年的情愫,總是縈繞在遊子們的心頭。“不思量,自難忘。”窮家難捨呀,過年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更像是一種精神圖騰和價值追求,深深地融入進我們的血脈裡。

千山萬水擋不住回家的腳步,山珍海味比不上熬菜的味道。

(二)

早幾天,刷抖音刷到了開封市鼓樓區的一家“劉寺大鍋菜”,大鍋口徑足足有一米,鏟子似鐵鍬,大鍋菜冒著熱氣,有大肉、白菜、豆腐、粉條,海帶、豆芽、丸子等等,食材十分豐富,樣子很像我小時候吃過的熬菜。而且價格也不貴,高配15元一碗,標配10元一碗,真是良心價。還有各種扣碗,全是我愛吃的。

這家店看起來不大,也不在鬧市區,但擋不住生意興隆,顧客盈門。我就喜歡這種充滿人間煙火味和地域特色的美食店,發自內心的喜歡,無法抑制的喜歡。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把我饞的!真想插上夢想的翅膀,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程,立刻開車去趟開封,安慰一下自己的腸胃,一定要吃兩碗,高配的,手裡再拿個大白饃。差一點就心動了!一導航,剛好600公里8個小時,估計等我把車開到,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我想,這家店如果能在北京開一家原汁原味的大鍋菜分店,那該多好!我一定會去捧場,就算價格翻一番、翻兩番都中。即使和工地上搬磚的那一幫農民工兄弟們擠在一塊蹲著吃,我也不會介意,要什麼面子啊,好吃就行了。

說到開封,我又想到了洛陽的牛肉湯、羊肉湯,東花壇外一溜排開好多家清真店,冬天的大清早,來上一碗熱湯,再泡點餅絲,不僅暖胃而且暖心,這才是早餐的正確吃法。只是這樣的早餐,在北京城打著燈籠也找不到。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早些天,從網上聽說朝陽區十里河附近有一家正宗的胡辣湯店,店面很小,是河南南陽人開的。距離我二十幾公里的路程,這在北京不算太遠。於是選擇一個週末,叫上一個老鄉,果斷騎行前往一探究竟。胡辣湯配金絲小油條,人均不到二十元,這在北京算是吃飯的最低價了。話說這胡辣湯裡沒有粉皮,也沒有花生仁黃花菜,粘稠度也差很遠,胡椒倒是沒少放,比起小時候在賒旗山陝廟旁邊喝過的胡辣湯,味道差遠了。可就這,在北京的河南人圈裡,卻火得不行,被吹上了天。哥喝的不是胡辣湯,而是家鄉的味道!

生活在北京是一種幸運,也可以說是一種不幸。因為真是沒什麼吃的,方圓十公里之內,幾乎沒有一家能夠讓我心動的餐館,這真是一種悲哀。是啊,這年頭正經做飯的良心餐館能有幾個呢?再加上北京房租貴,人力成本貴,一盤簡簡單單的醋溜白菜能賣到28元一份,分量還一般,這在北京很平常。羊毛出在羊身上,在食材和做工上,肯定是能省就省,結果就是做出來的菜品不好吃還死貴。反正北京人多,不愁客源,你愛吃不吃。

(三)

我是個吃貨。以前曾寫過不少關於美食的文章,有網友留言說:你肯定是個吃貨。還別說,我就是個吃貨,還真讓你猜對了。

我熱愛美食,但我有自己的熱愛方式。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不管到哪裡出差,我都不喜歡大飯店裡觥籌交錯的盤盤碟碟,我喜歡充滿人間煙火味、當地人趨之若鶩的蒼蠅小館。比起面子,我更看重裡子。

我沒有改天換地的雄心壯志,能經常吃到自己喜歡的可口飯菜就是我人生的最大夢想。如果別人勸我做什麼生意能掙大錢,我會嗤之以鼻,掙那麼多錢幹嘛?夠吃夠花就行了,平平淡淡就是福。我喜歡蘿蔔白菜燉粉條配白饅頭,對於西餐和參鮑翅之類既吃不起也不感興趣。我喜歡麵食,蒸麵條、撈麵條、湯麵條我都是親自下廚,手到擒來,20塊錢的材料成本我就可以做得有滋有味,比外面餐館做的好吃多了。

話說回來,就我這生活品位能花碎銀幾兩,用得著為五斗米而折腰嗎?

一碗來自家庭廚房的熗鍋面,就能讓我美滋滋地品味半天。熬菜不是不想吃,而是做不出來,一來家裡的炒鍋太小翻騰不開,二來食材種類少了不好吃,多了又吃不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做不出那個味兒來。

(四)

常常想起小時候吃過的熬菜。

那時父母還年輕,我們正年少。

過年的初一,早上吃扁食,千年不變,中午吃熬菜,也是約定俗成。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熬菜當然少不了豬肉,一般都是用臘月裡已經提前燉好的豬肉,也叫大肉,切成大片子狀,還要厚實一點,小孩饞了一年了,過年嘛肉肯定會多放一些。然後就是蘿蔔白菜人造肉粉條粉皮,當然熬菜最不能缺的就是過油菜,沒有過油菜這熬菜就沒有了靈魂。除了過油菜,菜熬熟快要出鍋的時候再放一把綠油油的菠菜。那時候的菠菜根是能嚼出甜味的,現在怎麼都沒了呢。最後下鍋的是一把切得細細碎碎的綠蒜苗,用它來提味。

熬菜是每人捧一大碗,就著大白饃,熱熱乎乎,粉條粉皮吃起來禿禿嚕嚕,色香味俱全,農村人吃飯從來不用飯桌,有把椅子坐就不錯了。要是吃飯的時候,一家人再圍坐在一個火盆旁,那場景才叫幸福。

過油菜也是臘月裡炸出來給過年準備的。過油菜裡我最喜歡吃的是蓮菜夾子,吃起來脆脆香香,口感很好。蓮菜夾子就是把藕切成條狀,拌上面在油鍋裡炸,炸出來的形狀千姿百態。還有紅白蘿蔔餡的丸子,可以是素餡的也可以是肉餡的,肉餡的可以包扁食和炸丸子共用。

當然最高檔的過油菜就是炸酥肉了,那是用出過大油的酥肉拌麵炸的。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河南人把藕叫蓮菜。蓮菜是過年的重頭戲和必備菜,待客調冷盤要用它,包扁食、炸過油菜也要用它。父親精打細算了一輩子,那時候置辦包括蓮菜粉條在內的年貨,常常要騎車去賒旗的河南街趕年三十的半拉集。為什麼叫半拉集呢?因為只有半天時間。一過罷中午,所有賣菜的都要收攤回家過年,因此半拉集上的菜通常要便宜一些。父親常常會把蓮菜鋪子剩下的雜碎全買了,價錢肯定要便宜很多,回家挑挑撿撿,品相好的留著調冷盤招待客人用,碎碎渣渣品相不好的就洗淨切成條,炸過油菜用,一點也不會浪費。

過年的時候,如果招待客人,一般是要上幾個盤的,熬菜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有涼盤和熱盤之分,先上四個涼盤用來猜枚喝酒,等客人喝得差不多了,再上熱盤和主食。盤子的數量一定要雙數,圖個吉利。

如果沒有客人來,那一家人基本上就是熬菜吃,既簡單實惠又熱熱乎乎。來客時小孩上不了桌,因此我還是喜歡沒有客人時的熬菜。那個味道我還一直記得。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還是農村的柴火鍋做飯香啊。我小時候的主要角色就是燒鍋,父母負責掌鍋。家裡有一個祖傳的手拉風箱,呼塔呼塔,可以讓鍋底洞裡的柴禾徹底充分地燃燒,既省柴禾,又可以使火燒得很旺。過年裡的所有美味,都有風箱的一份功勞。

(五)

生活總是給我們太多的改變。時代大潮推搡著我們一路向前。

小時候做夢都想逃離的窮家窮鄉,竟成了人到中年時魂牽夢繞、朝思暮想的地方。如今竟再也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我一時有點鼻子發酸。年少不知家鄉好,年老方知鄉愁長。突然發覺,原來十來歲的自己,三十來歲的父母,才是人生中最曼妙的時光。父母在灶火屋忙乎著準備過年好吃的,尚不知人間疾苦、懵懂年少的我們在院子裡歡笑著奔跑著,這樣的場景一去不復返了。

那時自己正年少,父母還年輕,村子裡還有一大群總也打不爛玩不散的小夥伴,沒有憂愁煩惱,沒有錢多錢少的攀比,從大人到小孩都淳樸得像一塊白布。那時雖然很窮,但人情味十足,也不缺快樂,總覺得生活充滿希望和陽光!

如今,當年走路帶風的父母大人早已老態龍鍾,步履蹣跚。當年一起掏鳥窩扎蛤蟆的小夥伴們也早已各奔東西天各一方,如今自顧不暇終是很難再見了。當年人聲鼎沸、雞犬相聞的熱鬧村莊,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在無言訴說著歲月滄桑。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人生是一段無法折返的旅程,再也回不到從前了!突然發現,炊煙裊裊、充滿歡聲笑語的農家小院,才是我們最美好的心靈家園。

如今過年人們也不再炸過油菜了,小孩們也不再慌年了,也不再有手寫的紅對聯和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了。當然也吃不到小時候吃過的熬菜了。春節逐漸演變成和其它節日一樣稀鬆平常的休閒假期。無處安放的靈魂啊,到哪裡去尋找我的故鄉?

又是一年春節將至,我佇立在京城的寒冷裡想念著故鄉和從前,想念著那個生我養我的小村莊,想念著小時候過年曾經吃過的一碗熱氣騰騰的熬菜,不覺潸然。

我的故鄉啊,我的親人,您可曾聽到遊子發自內心的呼喚?

作者簡介

劉尚鈔,男,河南省社旗縣大馮營鄉人。現居北京,在一家科研機構從事工程技術與管理工作。喜歡用文字記錄點滴生活,擅長散文隨筆。

在河南,過年有種菜叫熬菜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