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過聖誕節,怎麼了?

我就不過聖誕節,怎麼了?

這兩年每每臨近聖誕節,網路上便少不了一番唇槍舌劍,抵制聖誕節的和誓死捍衛聖誕節的吵得熱火朝天。我本人自年輕時便對這個“節日”有種異樣的感覺,總覺得24號晚上滿大街紅帽子看上去怪怪的。近年來,年輕人的狂熱少了許多,學生們也不再給老師送蘋果了,我想這是極好的,本以為隨著國力日蒸,人們能夠更理性的看待西來之物。然而前兩天的一件事兒卻讓我一口惡氣鬱結在胸。事情是這樣的,一所學校在公眾號上發出了不要在校園裡大行慶祝聖誕的倡議,我們也準備轉發一下,但就在即將點下發送的一刻,卻突然被叫停了,原因是接到上級通知,害怕這樣的文章引發輿情。當時我就感覺氣憤異常,看來輿論場上慕洋犬勢力還是頗大的,以至於本該堂堂正正宣傳的事都變得畏首畏尾,堂堂一國教育部門居然害怕歪風邪氣,豈不怪哉悲哉!我特地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相關文章,發現評論區中依舊是烏煙瘴氣,對西方來物稍有微詞的網友立馬就被一眾西方文明的狂熱皈依者們戴上金錢鼠尾辮,成了眼目不開的“大清遺民”,景況一如10年前那個公知橫行的時候。不過呢,這些人和先前比似乎長進並不大,抬槓點仍是那些陳詞濫調。

槓點一:“你要文化自信,你要擁抱世界潮流。”

我們有文化自信嗎?沒有,不然也就不會提倡了,為什麼沒有呢?恰是因為曾經在一眾下作公知們“毀人不倦”的忽悠下,很多人對西方文化不敢質疑,時時仰視。聖誕節帶上小紅帽、萬聖節裝神弄鬼就是高大上,一提到本民族節日就是土味十足。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精髓好嗎?好,但在資本、媒體和某些勢力的資訊狂轟濫炸下,我們的年輕人沒時間體會啊,所以近年來,我們對外來文化才稍加節制和甄選,而這種敢於說不,敢於挑選,恰恰是一種自信。至於世界潮流,我覺得作為一個短短几十年從食不果腹發展到可上九天攬月,一個在瘟疫大災中獨自傲立於世的國家的人民,就別老用百年前的眼光跪著看“洋大人”們了吧,就別總覺得自己土鱉低人一等了吧,文化自信點嘛。

槓點二:“你抵制聖誕,就連元旦週末、父母親節、手機電腦都抵制了吧,那都是人家西方人的東西。”

這種觀點是最沙雕無知的,基本上屬於低階槓精那類的。元旦週末已成世界公認,無可選擇。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要搞物件,所以無論是父母親節還是重陽節,情人節還是七夕節都可以過,沒人會抵制,拿這種全人類共通的節日抬什麼槓?但聖誕節是嗎?萬聖節是嗎?還有那個狗屁感恩節是嗎?人類共處之道是求大同、存小異,你們抬槓用的元素都是大同內的,所以就別出來丟人了。至於用西方產品抬槓的,抱歉,我不過聖誕節依然可以心安理得的用手機,手機生產商們賺我的錢了,這是公平交易,不是施捨,況且西方現代文明發展的原始積累期搶了多少你祖宗的東西?怎麼就這麼愛站在乞丐視角看事兒?賤不賤吶。

槓點三:“你們不讓過洋節,可外國人過春節你們就鼓掌稱快,真是雙標啊。”

說這種話的人乾脆就是壞種,簡直就是直接站在外人的立場批判自己人。雖然中國目下國力漸強,但在文化輸出領域我們依然處在絕對的劣勢啊,打架中處在劣勢的一方擺出防禦姿態難道不對嗎?的確有不少國家開始興起春節熱,但相比平安夜這天擠成人糨子的中國商業街規模相差了多少呢?我們或許終有一天會全面包容各種洋節,但那也是在美國街頭過春節家家貼春聯的時候,不過等那一天到來,美國政客們是不是還有“文化自信”就不得而知了。

觀點四:“娛樂狂歡而已,何必較真?國人慶祝聖誕節只是在工作之餘找個娛樂藉口,並沒有什麼宗教因素和文化臣服的意味。”

這種觀點是看起來最無法反駁的,也是最多數人的想法,所以我用了“觀點”,而不是“槓點”,對這些朋友我是絕不針對的。這種想法有問題嗎?沒有,完全正確,當下人們工作壓力大,能找個由頭歡樂一下就找個由頭,甚至實在沒有了,就創造一個節日出來(雙11、12),歡樂放鬆天經地義。對此我的觀點是,街要逛、飯要吃、房也要開,但文化更應堅守,“洋節”可以進來,但一定要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完成本土化改造,把聖誕節變成一個“恰好和耶穌聖日趕在同一天的中國狂歡節”便兩全其美了。

平安夜已過,現在應是對遙遠的西方朋友、中國的基督徒們以及世界各地有聖誕傳統的人們說一聲Merry Christmas的時候了。躺在床上,我在想,究竟是誰對抵制聖誕節最為痛恨入骨呢?我想可能是那些24號把幾毛錢一個的爛蘋果塞進幾分錢的紙盒再以5塊錢的高價賣給小學生的奸商們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