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荸薺出泥俏

雜文:荸薺出泥俏

荸薺,水生植物,離不開水的滋養。清明前後,農人開始育種,將一個個荸薺埋於爛泥裡,再把牛糞豬糞撒進水田裡,肥田育種,不久,泥土裡鑽出細細的嫩綠的管狀葉子。到了秋季,荸薺葉子長得又粗又壯,齊刷刷一片蓊蓊鬱鬱的濃綠了,遠遠望去,彷彿是一塊翠綠的地毯一般。

深秋來臨,荸薺即將成熟。在放學的途中,要經過一片荸薺田。我們都清楚,荸薺要到冬季才甘甜,但農村裡的孩子平時沒有什麼吃食,哪裡等得住荸薺成熟的時候,早就按捺不住想嚐鮮了。深秋,露在水面上細細的荸薺莖葉半綠半黃,一副青黃不接的樣子。

見四處無人,我們把書包摘下放在田埂上,脫掉鞋襪,挽起褲腿和衣袖,戰戰兢兢下到水田裡。先扯住一把荸薺的莖葉,慢慢地往上提,但荸薺長在泥巴里太深,莖葉大多斷掉。只好將手伸進爛泥裡,摸索了半天,終於摸出幾個小嫩的荸薺。手難摸到,就用腳在爛泥裡探索,忽然腳底下碰觸到一個硬邦邦的東西,俯身下手一摸,一個大大的荸薺便在手裡。等摸半天,也摸了一小堆荸薺,我們才收手。 此時臉頰、頭髮、衣服上都是泥巴,好似從哪裡鑽出來的野人一般,叫人忍俊不禁。捧著剛剛摸起的荸薺到水溝裡洗淨,只見荸薺身子扁扁的,淺褐色的衣皮,尖尖的嘴子,活脫脫一個個頑皮的小子,疊羅漢似的擠在一起,煞是可愛。

冬季是挖荸薺的季節。在挖荸薺之前,先把田裡的溝渠疏通來,將田裡的水放幹,再攤曬若干天,等田裡乾爽後就可以下田挖荸薺了。種植荸薺的水田多臨近湖邊,每年深秋時節,大批的候鳥就會來到湖邊過冬,湖邊除了魚蝦蚌螺外,這些候鳥也經常到水田裡來吃泥裡的荸薺。長長的喙嘴伸進泥巴,一陣猛甩,一隻荸薺就到了嘴邊。等到水田裡的水放幹以後,泥巴逐漸變硬了,候鳥也就難以下嘴了。 終於有一天,父親說,去挖荸薺囉。我們聽罷欣喜不已,父親扛著鐵鍬,我們幾個小孩手裡挽著竹筐,朝田裡走去。湖邊朔風獵獵,但阻擋不住我們對荸薺的誘惑。剛剛靠近湖邊,一大群候鳥被驚動,齊刷刷飛了起來,“嘎嘎”亂叫四處逃竄。田裡原來綠油油的荸薺莖葉歷經了風霜,早已枯黃萎謝, 橫直豎八縱橫交錯,鋪在農田上毫無生氣。

“櫻桃好吃樹難栽,荸薺好吃卻難挖。”挖荸薺是個苦活累活,想要得到泥巴里的荸薺也非易事。只見父親搓了搓手,先用鐵鍬挖出一個豁口,再挨著田邊依次揮鍬把泥巴翻開。 泥巴里的荸薺像一個小精靈躲藏在鬆軟的泥巴里,不露聲色,只等我們慢慢扒開泥巴找尋。渾身沾滿泥巴的荸薺一副憨頭憨腦,俏皮可愛的樣子。鬆軟的泥土宛如是荸薺的暖床,一個個荸薺或規整或歪斜生長於泥土中。因此,家鄉便有“一個蘿蔔一個坑,一粒荸薺一個窩”的說法。摳著摳著, 每顆荸薺,不論大小,都有一個位置,而它們屁股下的根系不斷給它輸送養料!我們不顧嚴寒,先用腳揣開泥坨,再用手扒開。

隨著泥巴開裂鬆散,一個個圓圓的荸薺出土而落,我們撿拾起來放進竹筐裡。用不了多久,父親就渾身冒汗,他把外套脫了掛在樹枝上,坐在田埂的乾草垛上歇息,隨手掏出香菸來抽了起來。我們趁父親歇息的間隙,拿起鐵鍬也學著父親的樣子,使出渾身解數將鐵鍬狠狠鏟進泥土裡,在跳將起來踩幾下鐵鍬,使鐵鍬更加深入泥土裡,幾個人再合力把鐵鍬扳倒,一坨泥巴應聲而翻。如此反覆, 身上也熱起來了。翻過一堆泥巴,父親也歇息夠了,接過我們手裡的鐵鍬,我們則俯身去撿拾地裡的荸薺。

我們穿著長筒套鞋,腳趾還隱隱發痛,手指頭凍得像紅蘿蔔似的,不聽使喚,鼻涕水也流了出來,一個個被凍得滿臉通紅,全身發抖。“越怕冷,就越冷,勞動可以解凍。”父親見我們冷,也會製造一些歡快的氣氛,那就是向湖裡比賽投擲石塊,看哪個投得遠,還可以用石頭打水漂,總之,運動過後,渾身就暖和了。剛挖出了荸薺我們就迫不及待捧了一把,來到河邊,洗淨荸薺上的泥巴,往身上衣服一擦, 就送進嘴裡。輕輕一咬,“咔擦”一聲,荸薺爽脆可口,汁多清甜。等吃飽了,也到了收工的時候。

大家扛著滿滿竹筐的荸薺往家裡趕。母親見到了,趕忙上前接住,分在竹籃裡挑到河邊清洗乾淨。荸薺有暗紅色的,有淡紅色的,有黑紅色的,最稀罕的是金黃色的。一般來說,黑紅色的澱粉含量高,味道較澀,淡紅色的味道最甜,金黃色的得乎其中。母親將洗淨的荸薺按個頭大小分揀開來,個頭大的,品相好的荸薺會拿到集鎮上賣掉,而那些小而醜的荸薺則留給自家吃。母親把荸薺掛在通風的地方,等上一段時間,風乾後的荸薺看起來皺巴巴的,但削去外皮,就露出瓷白的果肉來,靈盈透水,吃起來卻格外的甘甜可口。

荸薺不但是水果,而且也可以做菜吃。可炒可燉,最代表的就是荸薺肉圓子了。將半精肥的豬肉剁成碎末,再加入切碎的冬筍和荸薺,充分拌勻後,抓起一坨肉團在手心裡拍打緊實,或油炸或蒸煮。熟透了的肉圓子入嘴裡後,唇齒留香,鮮肉的鮮香夾雜著冬筍的清香,特別是荸薺的爽脆,消減了肉圓子油膩的口感,吃起來更加美味可口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