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排尿渾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老年人的尿液異常包括直接感官上的尿液顏色、性狀、氣味異常,還包括醫學檢驗尿常規異常。正常尿液的成分:水佔96%~97%,其他為尿素,尿酸,肌酐,氨等非蛋白氮化合物及鈉、鈣、硫酸鹽等無機鹽。尿呈淡黃色,比重1。015~1。025。尿的酸鹼度受食物性質的影響,變動較大,一般為pH 5。0~7。0。每日尿量約1500毫升,其中500毫升為基本排水量,伴隨代謝產物排出,其餘為機動排水量,隨進水量的增減而變動。尿液的改變與飲水、飲食和尿量有關,也與服用某些藥物有關,一般及時停藥1~2天后尿液可恢復正常。如果尿液顏色、性狀、氣味突然有較大改變,持續較長時間並伴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診。

老年人排尿渾濁,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老年人

尿液發紅

老年人尿色發紅不一定是血尿,需仔細辨別。有些食物可以引起尿紅,如食用過多的甜菜根、樹莓、黑漿果等;某些藥物可以引起尿紅,如氨基比林、果導片、利福平、酚紅、大黃等;老人出現紅色尿液,更值得關注的是由於疾病引起的,即為血尿。

需要鑑別,我們肉眼看見的尿液呈紅色時,說明每1000毫升尿中含有1毫升以上血液,稱為肉眼血尿。血尿的發生可能由腎臟及尿路疾病導致,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造成的。

其中,腎臟及尿路疾病常見於:泌尿系炎症、結石、腫瘤、外傷等;全身疾病常見於: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惡性組織細胞病等)、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感染性疾患(如流行性出血熱)、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內分泌代謝疾病。此外,鄰近器官疾病如子宮、陰道或結直腸的腫瘤侵及尿路也可發生血尿。

老年人

尿蛋白呈陽性

健康人尿中蛋白質(多指分子量較小的蛋白質)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於150毫克),蛋白質定性檢查時,呈陰性反應。當尿中蛋白質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規檢查即可測出,為尿蛋白陽性。

老年人尿蛋白陽性可分為假性蛋白尿及真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常見於以下情況:①尿中混入血液、膿液、炎症或腫瘤分泌物以及月經血、白帶等,常規蛋白尿定性檢查均可呈陽性反應。②尿液長時間放置或冷卻後,可析出鹽類結晶,使尿呈白色混濁,易誤認為蛋白尿。③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應可呈陽性。④淋巴尿,含蛋白較少。⑤有些藥物如利福平等從尿中排出時,可使尿色混濁類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應陰性。

真性蛋白尿則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腎性蛋白尿: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炎,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繼發性見於狼瘡腎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腎病,紫癜性腎炎,腎動脈硬化等。代謝性疾患見於痛風腎;劇烈運動、長途行軍、高溫環境、發熱、嚴寒環境、精神緊張、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現蛋白尿。

②非腎性蛋白尿:溢位性蛋白尿,如多發性骨髓瘤;組織性蛋白尿,如惡性腫瘤尿中蛋白質,病毒感染產生的宿主蛋白等;下尿路蛋白質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見於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上皮細胞脫落和泌尿道分泌黏蛋白。

老年人

尿糖高

老年人尿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有多種疾病均可引起尿糖高,尤其是以下情況要與糖尿病加以區別:

(1)神經性尿糖:患腦血管意外、腫瘤、顱骨骨折、腦炎、癲癇等疾病,會改變神經及內分泌的調節,使肝臟內貯存的糖元分解,血糖便增高,繼而引起糖尿。

(2)飲食性尿糖:在甲狀腺功能亢進、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時,食物中的糖在胃腸道吸收過快,進餐之後出現暫時性的血糖增高而使尿糖增多。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時,尿中會出現糖。長期飢餓的人突然飽餐一頓,可因胰島素的分泌功能相對低下而產生尿糖。

(3)藥物性尿糖: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腦垂體後葉激素、咖啡因及苯丙胺類藥物,會使血糖增高而造成糖尿。另外,有些藥物如水楊酸類、對氨苯甲酸、水合氯醛、嗎啡、氨基比林及大量枸櫞酸等,可使尿糖的化驗出現假陽性結果。

(4)腎性尿糖:在正常情況下,人的空腹血糖濃度是每百毫升血有80毫克葡萄糖,以兩腎每分鐘濾過率為125毫升計算,1分鐘便有100毫克的糖被濾出,但尿中卻沒有葡萄糖。這是因為,濾液的葡萄糖在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被重新吸收入血的緣故,腎性糖尿就是因為腎小管重新吸收功能低下所致,多見於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家庭性糖尿及新生兒糖尿等。

(5)妊娠性尿糖:妊娠中期及後期均應做尿糖化驗,但出現尿糖並不能診斷為糖尿病。妊娠後期由於乳腺功能開始活躍可發生乳尿糖。還應考慮妊娠期腎小管對糖再吸收能力下降及排出的葡萄糖增多而引起腎性尿糖。

(6)其他疾病:嗜鉻細胞瘤、肢端肥大症、皮質醇增多症以及嚴重的肝臟疾病患者也可出現繼發性尿糖。

老年人

出現尿液渾濁

尿液混濁是人的肉眼易於觀察到的,不少患者因此前去醫院就診。那麼,尿液混濁究竟是不是病態?在什麼情況下屬於病態?與尿路感染有何關係?

尿液渾濁可以是疾病所致,也可能是一種生理現象,須加以判斷。老年人男性由於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難、尿不盡,導致膀胱殘餘尿量增加,易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因而尿液混濁的情況較為多見。

尿液混濁還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初排出時澄清,放置後渾濁:正常人的尿在新鮮時是澄清透明的,顏色淡黃或無色。但當尿液放置一段時間後,尿中的各種鹽類(例如尿酸鹽、磷酸鹽、碳酸鹽等)便會結晶析出來,使尿的下部分呈渾濁的白色。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另一種情況,初排出的尿液澄清,稍微停留,發現尿底有一些細小的黑褐色沙粒,有人形象地稱之為魚子(卵)樣小沙粒,這是一種尿酸結晶,往往是患痛風病者大量尿酸在尿中排出,結晶沉澱而成。

②排出渾濁:乳糜尿,尿液排出如牛奶般的乳白色,有時還有凍膠狀小凝塊,這多見於淋巴系統疾病;膿尿,當尿中混有大量的白細胞和炎症組織碎片時,整個尿液呈汙白而渾濁。這多為細菌感染所致,常伴有較明顯的尿頻、尿急和尿痛等症狀;尿液澄清,最後幾滴為渾濁尿,這種現象只見於男性排尿時膀胱肌肉收縮,特別在排尿終期,易於“牽動”或擠壓到前列腺和精囊,因而分泌的前列腺液或精液也被擠出一點點,尿後的幾滴渾濁液體就是尿液、前列腺液和精液的混合物。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健康大百科——老年長見健康問題》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