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太熱,學古人吃酥山消暑

夏至後,天愈發炎熱。白日裡只需在太陽下站上片刻,身上便要滲出豆粒大小的汗珠,讓人恨不得立刻滾回空調屋,再來上一根冰淇淋。這是現代科技贈予的夏日幸福。

而對於古人,他們如何消暑?

《東京夢華錄》記,“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

雪檻冰盤

,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便詳細描繪了宋人消暑的場景。

天太熱,學古人吃酥山消暑

劉貫道《消夏圖》:元人消夏圖

其中的雪檻冰盤,指的就是冷飲。在古代冷飲中,

有一款美食叫“酥山”,和現在的冰淇淋十分相似。

“酥”,由牛羊乳製成的美食,與現在的黃油、奶油相似,是製作酥山的主要原料;而“山”,則指酥山的形態。

唐代詩人王泠然寫道,“味兼金房之蜜,勢盡美人之情。素手淋瀝而象起,玄冬涸沍而體成”,生動描繪了酥山的製作方式:把酥加熱變軟,拌入蜜糖,淋瀝在碎冰之上,再放入冰窖中冷凝成山的模樣,最後插入花朵、彩樹等裝飾品。遠看這古代冰淇淋,像極了長滿繁花密林的山丘,故被稱為酥山。

天太熱,學古人吃酥山消暑

章懷太子墓《仕女圖》: 酥山

此外,古人也會用“貴妃紅”或“眉黛青”,為酥山增添色彩,紅色的或綠色的“酥山“,模樣極其好看。就形態而言,酥山絲毫不輸現在的冰淇淋。

由於製作酥山需要大量冰塊,在唐朝,酥山是名門貴族才能享用的美食。伴隨著生產技術發展,酥山這樣的冷飲才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普通百姓也可以享用到的美味。

天太熱,學古人吃酥山消暑

《清明上河圖》香飲子店:宋朝的冷飲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