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色玻璃工藝做de 瓜,不好吃,但超好看

今天這隻“瓜”,只能玩賞,不能下口。

要是真的咬了下去,不僅硌掉您的牙,還會背上損壞文物的惡名。因為,它是清代的一隻

玻璃“瓜”

這個“瓜”實際上是一個瓜形的盒子,高4。7釐米,以黃色玻璃做胎,外面套了一層綠色玻璃,做成瓜葉子的形狀,整體看來,恰似綠油油的葉子下面覆蓋了一隻黃澄澄的瓜。

套色玻璃工藝做de 瓜,不好吃,但超好看

清 黃地套綠色玻璃瓜形盒 故宮博物院藏

套色玻璃工藝做de 瓜,不好吃,但超好看

玻璃的質地晶瑩剔透,色澤良好,有寶石的感覺。

這種套色玻璃工藝,是康熙年間新創的玻璃工藝技法。

它的成形方法有兩種:

其一是在表面滿套其它顏色的玻璃,之後用琢玉的方法在表層上碾琢紋飾;

其二是用燒熔的玻璃棒直接在胎體上粘貼出花紋,之後稍加打磨。而乾隆朝的套色玻璃,主要採用的是第一種做法,也有少數用玻璃棒貼上的。

套色玻璃工藝做de 瓜,不好吃,但超好看

清乾隆 白套紅玻璃纏枝花卉紋渣鬥

套色玻璃工藝做de 瓜,不好吃,但超好看

清乾隆 套藍玻璃水丞,臺北故宮藏

以白色玻璃為胎,上以藍色玻璃粘貼出變形螭紋

套色玻璃工藝做de 瓜,不好吃,但超好看

清乾隆 白套紅玻璃蓮瓣紋缽,高12。5cm,口徑10cm,底徑6。2cm。肩及腹下部套紫紅色玻璃,口沿及外底套寶藍色玻璃

套色玻璃技術雖然出現在康熙時期,但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還是要等到乾隆時期。乾隆套色玻璃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

燒造技術成熟

,器物的器型秀美,比例適中。

套色玻璃工藝做de 瓜,不好吃,但超好看

清乾隆 白套藍玻璃纏枝蓮紋碗

第二,

雕琢工藝精湛

。套玻璃是玻璃燒造技術和雕琢工藝的複合品,其雕琢工藝與同時期的漆、玉、牙、角等雕刻技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

色彩搭配和諧

。套玻璃器中以色彩對比強烈的為主,如白套藍、白套紅等;也有一個顏色系列的,如天藍套寶藍,色彩雅緻,不落俗套。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