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器種類繁多,那麼多冷門知識,那就從“我”說起

本文由作者強子說故事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知道一天之中用的最多的字是什麼嗎?我想除了“的、地、得”為止就是人稱代詞了,比如第一人稱“我”還有很多方言中的,書面語言中的表達為“我”的都可以稱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呢就是“你”,第三人稱就是“他、她、它”。說了那麼多,還以為是在上語法課呢,其實今天的重點還是要說說“我”這個詞,在商朝的時候並不是一個人稱代詞,而且萬萬沒有想到它是用來稱呼一個兵器的。什麼鬼!“我”變成了兵器!是的你沒有聽錯,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我”是何方神聖吧!

古代兵器種類繁多,那麼多冷門知識,那就從“我”說起

我們首先從“我”這個字的樣子來說起來吧,他的樣子乍一看並沒有什麼貓膩,但是當我們把它和“伐、戰、戟”這幾個字一起看的時候什麼感覺很親切,這四個人甚至有一點相似,原因就是他們的右半邊是一模一樣的,就這樣從外觀來看確實看起來是“四姐妹”,同樣也是為我們下結論說“我”是一個武器提供了一點靠譜的依據。質疑的聲音從四面八法出現了:這樣怎麼能算是依據呢?人和人長得相似也不一定有血緣關係,幾個字一樣的右半邊就是一家人?

古代兵器種類繁多,那麼多冷門知識,那就從“我”說起

人和字自然不能相提並論,但是我們別忘記了,我們字都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而甲骨文的出現一開始也是形字,就是畫出來的字,既然是同一個右半邊那就能斷定一定是相同的形演變而來的。如果還不能使你信服,那麼就來舉幾個例子,現在有關植物的大都是都有“木”這個字在當中如“樹、森、柳”;還有人身上的器官大部分都是月字旁的“腦、肺、肝”這一些都是因為以前甲骨文的形字相似而演變成如今邊旁部首相同的字。

古代兵器種類繁多,那麼多冷門知識,那就從“我”說起

“我”這個字也並不例外,也是遵循了甲骨文的形象字這一個規則,我們最早使用“我”這個兵器可以追溯到商朝而且一直運用到戰國時期,在秦朝以後就慢慢消失了。不過我們現在還有機會一睹“我”這個兵器,我們有機會的話可以去博物館中一睹“我”的樣子,如果沒辦法去的朋友也不用急,我這就告訴你們他的大概樣子,它的主要材質是青銅製造的,外形樣子有一點釘耙的樣子,但是前面的釘子沒有那麼細那麼多,只有三個鋒利的如同刀子一般的橫截面,當然這個武器不是徒手操作的,在上戰場的時候,需要裝上長柄才可以使用。那麼鋒利的武器,破壞敵人的盔甲都不是問題。

古代兵器種類繁多,那麼多冷門知識,那就從“我”說起

說完了“我”這個兵器的樣子,我們又有了新的問題?那麼以前的人是怎麼稱呼自己的呢,其實在開始我就說了凡事表達自己的字都是第一人稱,這樣還不明白得到話那就事實來說話吧,比如皇帝怎麼稱呼自己,這應該是最簡單的了因為我們常常可以在影視劇作中可以看到,沒錯就是“朕”或者是“寡人”,這兩者也有一定的差別在秦朝之前“寡人”還不是皇帝自稱的字而是是一個大眾稱呼,到了唐代以後“寡人”才被當作皇帝的自稱。

古代兵器種類繁多,那麼多冷門知識,那就從“我”說起

總不可能人人都是皇帝吧,平民老百姓怎麼稱呼自己呢,這個情況就有一點複雜了,因為在古時候還是有很明顯的階級差異的,一般同一個等級的都稱呼自己為“吾”,看到官員的時候呢又要稱呼自己為“小人”,遇到高官的時候呢就要稱自己為“草民”或者是“賤民”來表達對於他們的尊敬。

古代兵器種類繁多,那麼多冷門知識,那就從“我”說起

既然如此“我”又是怎麼從一個兵器搖身一變成為一個人稱代詞的呢?一開始“我”是一個會意詞,他的部首是戈字邊旁,而戈在古時候是一個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武器,我們也能看到很多冷兵器也是戈字部的,看到戈所以很容易激起人們的鬥志,所以那麼上戰場殺敵的戰士都喜歡拿著戈,而拿著戈的人都表示是我方的將士,再後來就被引申為自我的含義,“我”也變成了第一人稱,除了“我”的引申還有“哦”也有引申的含義,哦的結構很有趣就是“口”加“我”,大家可以猜猜含義是什麼。我就不賣關子了,那就是表達了吶喊助威的意思,只不過現在的“我”字依舊是第一人稱,而“哦”的用處就更加的廣泛,在不同的語境中有著不一樣的感情。

你們還知道什麼有關於漢字變化的故事嗎?

本文由作者獨家原創,未經同意嚴禁轉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