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永遠不要和親戚走太近

不同於西方,我國的傳統文化環境中尤為注重“宗族文化”與“家文化”,以家族為單位形成的宗族包括了無數有著血緣關係的人。

在這個尤為注重人情與面子的國度中,親戚之間的禮尚往來以及逢年過節的走動都顯得頻繁而又自然,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族文化造就一個家族的興衰,也牽動著子孫後代的命運。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變遷,經濟的發展,宗族文化日漸衰落,如果說前面的年代是集體主義盛行的年代,那麼如今的社會則是個體主義覺醒的年代。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發展訴求,高壓力的生活與競爭已經讓無數人自身難保,又如何兼顧親戚與人情,誠如“遠親不如近鄰”,大部分時候,與親戚走太近反而會得不償失。

心理學:永遠不要和親戚走太近

那麼如何理解這種得不償失,其實很簡單,人性的確是如此。

首先,人性善妒,大部分人骨子裡就有著嫉妒心理與攀比心理,這種心理同樣也存在於親戚之間,大部分血緣關係淡漠的親戚真的不如身邊的一位好友。

攀比心理與善妒心理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著一定程度的嫉妒心理,這種嫉妒心理假若要深究的話,其實與原始時期的生存率密切相關。

資源向來是有限的,手中所獲資源的多少決定著以後的生存率與生活質量,那麼當一個人手中的資源比你更多時,你會本能地牴觸這種現實,也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心理

焦慮心理產生以後,為了緩解這種負面情緒就涉及到情緒的發洩,自然而然地新出了弗洛伊德的“自我防禦機制理論(Self defense mechanism theory)”。

心理學:永遠不要和親戚走太近

當人出現負面情緒時,很容易歪曲現實,形成不合理認知會將自身的這種不合理的情緒,透過內心的防禦機制投射到他人身上。

血緣關係的作用只會在直系親屬身上得到強有力的體現,那些與自己關係一般的親戚也如同陌生人一般,並不想得見別人比自己過得更好。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