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今年冬天是格外的冷,這不,才暖和沒幾天,週末又要降溫了。

不過再冷也冷不過幾百年前,從明朝嘉靖年間到清代道光年間,正值中國歷史上第四個寒冷期——

明清小冰期

,一年裡有150天都在過冬,有些地方的最低氣溫能比現在低5—7度。

那麼冷的冬天,沒暖氣沒空調的應該很難熬吧,但乾隆皇帝卻表示,不,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乾隆帝歲朝行樂圖》 清 郎世寧等

乾隆為什麼這麼拽?

還不是因為

紫禁城裡有最先進的取暖技術——地暖。

當時的地暖可用不上電,而是燒火供暖,俗稱“火地”“暖地”或“地炕”。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北方農村有種過冬神器叫火炕,用磚砌成,中間留有煙道,天冷的時候燒一把柴就能讓整個炕都暖烘烘。

紫禁城裡的火地,原理跟火炕一樣,不過是把炕建在了整座宮殿的地下,算是個plus版本的火炕。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火炕

唐宋以前,中國人都習慣席地而坐,因而自古就有在地下燒火來烘暖地面的做法。所以,真要說起來,火地的誕生遠比火炕要早。

北魏的酈道元寫的《水經注》裡,已經有了關於火地取暖的記載。

水東有觀雞寺,寺內起大堂甚高廣,可容千僧,下悉結石為之,上加塗塈,基內疏通,枝經脈散,基側室外四出爨(cuàn)火,炎勢內流,一堂盡溫。——酈道元·《水經注》

此後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明清時期,紫禁城裡的火地取暖技術已經相當完善。

火地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室外的操作口,室內的爐膛、以及地磚下面的煙道。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操作口就是添柴的地方。

當然了,紫禁城裡是不燒柴的,人家燒的是炭,還是用名貴硬木燒成的紅籮炭,這種炭“氣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燃燒時幾乎不冒煙。

不過幾乎不冒煙不等於完全沒有煙,為了完全杜絕讓煙火氣燻到皇帝陛下的可能,

操作口的位置被安排在室外,一般是窗戶下。

這樣負責添火加炭的人在室外就能操作,不僅隔絕了煙氣,不佔用室內空間,不影響室內主人的正常生活,還方便透過窗戶瞭解室內的使用情況。

作為地下采暖裝置,火地的操作口也位於地面以下,是個四四方方大概1米深的大坑,坑上面蓋一塊厚木板,只在用的時候開啟,既能防止小動物鑽入,也不妨礙平時通行。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操作口的兩種狀態

操作口再往裡就是

爐膛,也就是炭燃燒的地方,是整個火地中溫度最高的地方。

為了承受住這種高溫,防止因區域性過熱而燒塌地面,爐膛上方都會有鐵架子,或者鑄鐵方磚。

爐膛和操作口之間,還設有鐵箅子和爐門,鐵篦子能夠防止人從地下鑽入室內,爐門則是為了防止熱源往外擴散。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鐵篦子

爐膛上方是整個宮殿裡取暖效果最好的地方,而爐膛一般都緊挨窗戶,所以在紫禁城裡,很多炕床都是臨窗擺設的。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爐膛再往裡就是遍佈整個室內宮殿的煙道了。

鋪設這些煙道的時候,要先在室內地面下鋪一層磚,再在上面有規律等距離地安放磚跺,最後在磚跺上鋪上質地堅硬的金磚或方磚。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火地內部

我們都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所以冬天開空調要對著地面吹為了讓炭燃燒產生的熱量更好的傳遍整個室內,火源所在的爐膛是整個火地設施的最低點。

從爐膛向室內延伸的煙道,呈斜坡上升狀,高度逐漸增大。

這樣一來,炭火產生的熱空氣沿著煙道擴散,其間加熱地磚,從而溫暖整個室內。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最後,這些熱空氣透過煙囪排出。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要問了,在故宮參觀的時候從來沒看到裡面有煙囪啊?

這是因為,跟我們平時見到的的煙囪不同,

火地的“煙囪”也位於地面以下,叫做出煙口。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熱空氣透過主煙道、支菸道完成在室內的迴圈後,進入排煙道通過出煙口排出。

出煙口一般位於室外的宮殿基座上,直徑只有10公分左右,不仔細看根本注意不到。為了防止小動物鑽入和保持宮殿整體的美觀度,還裝飾有錢幣式的花漏。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出煙口

為了把取暖效果發揮到最大,紫禁城裡還誕生了一種火地取暖的配套設施——暖閣。

所謂暖閣,就是在有煙道流通的地方(一般是在有床鋪的區域內),用木板隔斷出一個封閉的小空間,使區域性保溫效果達到最佳。

乾隆三希堂所在的養心殿西暖閣,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養心殿東暖閣,都是這樣的地方。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坤寧宮東暖閣

清末民初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中記載:

“每年十一月初一日,宮中開始燒暖坑,設圍爐,舊謂之開爐節”。

意思就是說,

宮裡一般在農曆十一月初一這一天,開始集中燒火地供暖。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種集中供暖的待遇。

火地需要打通宮殿的地下部分,施工難度係數太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建築下陷,所以只有皇帝、皇后、太后等重要人物居住的宮殿裡才鋪設有火地。

就連紫禁城裡最重要的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都因為不經常使用而沒有火地。冬至和元旦(大年初一)皇帝在這裡舉行宴會的時候,想要不被凍著,也只能多點幾個火盆。

乾隆皇帝為什麼這麼拽?不是因為我一點都不冷,我愛冬天,我愛我!

《胤禛行樂圖冊·圍爐觀書》 清 故宮博

所以說,君王不早朝不一定就是為了美人,也有可能是離不開溫暖的暖閣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