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俗:正月十五舞龍舞獅不搞了,但這項活動家家戶戶必定做

湖南民俗:正月十五舞龍舞獅不搞了,但這項活動家家戶戶必定做

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好熱鬧。這些年,大家都是圍在電視機前,看著中央電視臺的聯歡晚會度過元宵節。改革開放以前。農村元宵活動還是很豐富的,白天舞龍,晚上舞獅走馬燈,節日氣氛濃厚。但是這些年,年輕人大量的外出務工所以很多的民間活動因為人手不夠都沒法搞起來了,唯獨這一項活動家家戶戶都會做,那就是點紅燭。

湖南民俗:正月十五舞龍舞獅不搞了,但這項活動家家戶戶必定做

天黑時分,家家戶戶會在家門口,窗戶邊,陽臺上,甚至樓頂,點亮紅紅的蠟燭。小孩子還會手持蠟燭,幾個小夥伴一起走街串戶。

燭,和“祝”諧音,紅色則是代表著喜慶,紅紅的蠟燭寓意著美好的祝福。以前,人們過了正月十五就開始投入到生產勞動了,春節的文化活動到這一天就圓滿結束了,所以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大家點上紅紅的蠟燭,代表給家人、族人和朋友送上自己最美好的祝福,也企盼著自己有一個美好光明的前程。

湖南民俗:正月十五舞龍舞獅不搞了,但這項活動家家戶戶必定做

除了點紅燭以外,家家戶戶都會在房前屋後用稻草點上幾堆篝火,希望驅散家裡邪氣。這些活動是小孩子最喜歡的,都會搶著去做,看著紅紅的火苗把村莊照亮,孩子們興奮得手舞足蹈。

先前沒有蠟燭,大人會早早讓孩子們到山上砍些松樹節,松樹節必須挑選油光大亮的那種,因為最容易點亮,照明時間長。晚上,家家戶戶會點上松樹節插在門口牆壁上,窗戶邊,看著滿屋子都是亮光,心裡似乎也變得亮堂了。更有意思的是,母親還會帶著孩子們去茅廁邊點上光亮,嘴裡唸唸有詞,那意思是祈求孩子們的眼睛會像這點上的松樹節一樣光明。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