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麥肯錫式的人生,還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

前言

我一直認為,閱讀和思考可以不斷地填補一個人的思維盲區,開拓新的認知領域,可以讓一個人從不同的角度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自己。

在持續輸入的過程中,總會找到一個給予自己思考和啟發的點,讓你覺得,

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我覺得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總需要一個指導我們前行的思想綱領,這種綱領是在學校裡學習不到的,老師也沒有教過,這需要我們不斷地持續性地主動了解更多的資訊,並且從中提煉總結出適合自己的綱領,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成長。

正文

你喜歡麥肯錫式的人生,還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

這是來自於“得到”專欄的邏輯思維中羅胖推薦的劉潤老師的《5分鐘商學院》的課程中的一個問題。 引發這個問題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麥肯錫和埃森哲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麥肯錫那麼牛,卻進不了世界500強,而埃森哲可以?

你喜歡麥肯錫式的人生,還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正如劉潤老師所談,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從

“支點”

“槓桿”

兩個方面去思考。

什麼是支點?在商業世界中,支點,就是你的“能力核心”,我到底會什麼?是不是不可替代?它可持續嗎?可複製嗎?能力核心,必須堅實可複製。

什麼是槓桿?就是你“用以撬動更大成功的資源”。你擁有什麼資源?可以藉助什麼資源?團隊嗎?產品嗎?資本嗎?影響力嗎?資源槓桿,必須充沛而有效。

麥肯錫不是世界500強,而埃森哲是,當然有很多原因。我個人認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麥肯錫用的是

“團隊槓桿”

,而埃森哲用的是

“產品槓桿”

麥肯錫本質上,是把自己對企業管理的理解,變成了“服務”,用團隊交付;而埃森哲,是把自己對企業管理的理解,變成了軟體,用“產品”交付。也許名氣不如麥肯錫,但埃森哲在複製做大的空間上,具有更大的優勢。

在世界500強裡,做產品的公司,要遠遠多於做服務的公司?因為只有儘量脫離對人類實踐的依賴,公司才有可能具有不受限制的發展空間。

有的人一生都在用時間提供服務,有的人一生都在從時間裡提取產品。你喜歡麥肯錫式的人生,還是埃森哲式的人生呢?

李笑來老師曾經說過: 時間本質上不屬於你,你只能試著與它做朋友,一個人的注意力>時間>金錢,可見對時間的觀念和運用對於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麥肯錫和埃森哲的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也折射出了不同的人生軌跡,有的人一生都在出售自己的時間,而有的人用時間來做自己的產品,用產品的形式來交付給消費者,擺脫了時間的限制,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結尾

短短的5分鐘的商學院課程,又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提供了一個碎片化的思維模式,現在看來也許不會有什麼偉大的作用,久而久之,個人的思維模式就會受到影響,進而指導行動,這或許就是不斷輸入的意義所在。

閱讀不能夠讓一個人實現飛躍式成長,但持久的閱讀和思考一定會對一個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改變是一種“隨風潛入夜”的習慣,堅持這種由內而外的習慣定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