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奪菸廠的軼事

早年,哈爾濱以及東北地區的人抽菸,一般都是抽本地種植又嗆又辣的菸葉,有蛤蟆頭煙、漂河煙、蛟河煙,抽菸的工具也很簡單,常用的是一種菸袋,這種菸袋分三個部分組成:菸袋嘴、菸袋杆、菸袋鍋。在菸袋杆上會拴一個煙口袋,也有的系在褲腰帶上,煙口袋有的是用布作的,也有的是用皮子作的,裡邊放上剪碎的菸葉。

好菸袋是比較講究的,首先菸嘴的材質就不一樣,分瑪瑙、玉石、銀、銅、琉璃等不同材質,煙桿是用空心柳、烏木等製作,也有用竹子製作的。菸袋鍋一般都是銅或銀的。最有特色的就是不但男人們抽菸,沒出門的東北大姑娘也抽菸,久而久之被人總結成關東的三怪之一:“大姑娘出門叼菸袋”。這種當地種植的煙,一般稱關東煙或土煙。哈爾濱人抽上洋菸,也就是捲菸,則是20世紀初的事了。

1898

老巴奪菸廠的軼事

年中東鐵路修建,許多歐洲人懷著淘金夢想紛紛湧入哈爾濱,在這淘金者隊伍中,有兩個來自波蘭的卡拉伊姆人伊利亞·老巴奪和弟弟阿勃拉姆·老巴奪。他們來到哈爾濱不久,就發現修築鐵路的俄國員工、護路隊士兵以及來自歐洲各國的僑民有不少人吸木斯鬥克(蘇聯電影里斯大林嘴上叼著的那種菸斗)和菸捲,而哈爾濱當時不能生產這種抽菸鬥用的菸絲和菸捲。哥倆敏銳感到銷售這種菸絲和菸捲市場的前景會很好。於是便從俄國購進菸絲和菸捲在哈爾濱賣,二人很快就淘到了第一桶金。有了資金,兄弟倆便於1904年在道里中國大街買了一個小門市房,併購置俄國生產的手搖式製紙煙機,開始在哈爾濱生產捲菸和菸斗用的菸絲,從此也就開創了哈爾濱制煙業的先河。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加,弟兄二人抓住機遇迅速擴大生產規模,又購進許多手工制煙機械,在道里工廠街開了間工廠,僱傭了300多名工人,生產俄式“大白杆”香菸等。隨後又在中央大街十三道街開辦了“葛萬那煙莊”。

1909年創辦了老巴奪父子菸草公司。正當兄弟倆躊躇滿志準備在哈爾濱大幹一場時,當時世界菸草業的跨國壟斷企業“英美菸草公司”也看好了哈爾濱的市場,投入巨資開發哈爾濱捲菸市場。與英美菸草公司相比,老巴奪不論資金、產量還是質量都只能算是個小弟弟,無法與英美菸草公司爭雄。1914年,老巴奪不得不與英美菸草公司簽訂城下之約,英美菸草公司投資60萬,老巴奪以固定資產和產品投資40萬,合併成立了英商老巴奪菸草有限公司。

不久,英商又追加投資100萬,掌握了老巴奪菸草公司80%的股權,公司總辦也換成了英國人阿克曼,老巴奪兄弟只是菸廠的董事。雖然公司名稱上有老巴奪字樣,實際上老巴奪這條小魚已被英商吃掉了。

1920年,英美菸草公司鑑於俄國十月革命後,蘇聯遠東地區菸草供應緊張,決定擴建菸廠,並選在南崗區山街(現一曼街)東頭建設佔地18447平方米、建築面積9595平方米的四層廠房,購進機械化捲菸機15臺及其它附屬裝置,員工達千餘人,年生產捲菸1萬餘大箱,成為東三省最大的捲菸廠。壟斷了東三省及蘇聯遠東地區的捲菸市場,英美菸草公司從中獲取了鉅額利潤。

從英美菸草公司與老巴奪合併那天起,菸廠的經營管理權全部被英美公司所控制,老巴奪哥倆見大勢已去,便將老大的長子留在菸廠繼續參與經營,二人攜帶著從中國賺得的巨資跑到了法國,做了優哉遊哉的寓公。

東北淪陷時期,日本佔領軍視老巴奪菸草公司為一塊肥肉,自然地要進行掠奪。於是日本人巧取豪奪將“英商”改為 “滿洲中央菸草株式會社”,並派退伍陸軍中將藏田彌太郎為菸廠總辦,菸廠從此落入日本人之手。但仍保留了老巴奪個人的股份。

1945年日本投降後,管理菸廠的日本人逃跑了,老巴奪的兒子又回到菸廠當了總辦,並恢復了“老巴奪父子菸草公司”的原名,工廠開始復工。他乘哈爾濱政局動盪之機,先利用工廠的原材料趕製香菸,賣掉後大肆收購不動產,將工廠掏空後,大批解僱工人,造成1500多名工人失業。最後想把工廠轉賣給人民政府,遭到拒絕後,他將工廠交給俄僑代管,自己帶著情婦逃走了。

1952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將老巴奪父子菸草公司有償收回國有,並改名為“國營哈爾濱制菸廠”。

頂部